首页 > 起名 > 公司取名

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和品牌名称小雕龙:以创始人的名义:最后一章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和品牌名称小雕龙:以创始人的名义:最后一章

过去一年,公众号更新的文章屈指可数,没更新的原因在于没写作,没写作的原因其实很多,无须赘述:其中一条,就是对「品牌命名」这个主题,缺乏正面的认知导向,始终以为不过是雕虫小技,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再者甄选、拆解案例之过程,纯粹繁琐无聊,不存在创造性。

即便最终文章发布,绝对能够标注「原创」,也似乎于事无补。魏文帝《典论》有语云,「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荣乐,不及文章之无穷,——当前多数写作者,所写文字,甚至不具备流传的价值,更遑论经国与不朽!

只是一些事开了头,想是再走些流程,看能否有个结果,也是好的,《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神在创世各个阶段,分光暗、地海以及造物,也是遵循、判断当下「是好的 that it was good.」,才继续下一阶段。

上年二月份,发布有《公司起名及品牌命名的一百万种方式之零零一:以创始人之名》,以及《以创始人之名(续篇)》,前者是「本土篇」,后者是「域外篇」:拆解国内外以「创始人」命名品牌的原创、外译、汉化形态及模式,并在「本土篇」提及系列写作计划。

如今看来,「计划」没有多大变数,就等如何凑足「意义」写作:「权威指南」系列主打行业品牌/公司之「命名技能」,「小雕龙」系列也写「命名技能」、拆解单一命名技能,「风格架构」系列同样是「命名技能」、拆解单一企业或国家品牌命名风格、架构之技能,「雕龙汇编」系列微观「商业命名行业」,至于「大评论」系列,大致是汇编无法归档以上系列的文字。

《典论》中引用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鲁迅在收集旧作、汇结出版《坟》的题记,开篇提到,「(旧作)倘是别人的,我恐怕不免要劝他割爱,但自己却总还想将这存留下来」,——大有「敝帚自珍」之感。本文亦是。

几个月前,知乎有个标题为「为什么许多国外品牌以创始人名字命名我们觉得高大上,而中国品牌以创始人命名却难接受?」的问答,冲上热榜首位,停留许久:「小米 Xiaomi」与「小鹏 Xpeng」创始人,现身说法,——本文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

这个问题,其实可看作是「小鹏 Xpeng」汽车品牌公关之举措,盖因其品牌命名,一开始就备受非议,起码其「中文品牌命名」,一直都备受非议。——当日回应文字,并没有涉及汽车品牌命名相关。此次发布公众号,增补对其「英文品牌命名」的评论:其实「小鹏」汽车品牌的英文名,也可以更好些。

一、以创始人命名,历史及进化

其一、在古典时代,以创始人命名品牌,是不得已之举。当时的品牌创始人多是学徒出身,以手艺扬名,以家庭作坊起家,Thierry Hermès如是,Louis Vuitton 如是,Thomas Burberry 亦如是。家庭作坊先于品牌(注册商标)而存在,爱马仕(1837 年品牌创建),路易威登(1854 年)如是,博柏利(1856 年)亦如是。

品牌创始人除了手艺及自家的姓氏、以及一些虚名之外,当真一无所有(阶层固化,有多大名声,始终还是手艺人),——这种情况之下,家族形式得以令手艺传承、声名累积,逮至进入商业时代,以创始人(家族姓氏/姓名)作为品牌命名注册商标,是自热而然的事,传统的王老吉、张小泉等品牌,亦如是。

其二、20 世纪前半叶,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其创始人不至于都是学徒出身,但多有相对专业的背景,Coco Chanel 成长于女修道院,学得一手缝纫手艺,Karl Benz 有专业学院背景,Ferdinand Porsche 以「汽车设计大师」闻名于世。

其三、20 世纪后半叶,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其创始人多学院背景,并且先扬名于该品牌所在行业,再脱离令其得以扬名的公司、自立门户,Tom Ford 如是,Alexander McQueen 亦如是。

其四、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其创始人有互联网成名背景,而以「互联网」为载体运营品牌,如「互联网造车」行业,多数创始人并没有「汽车制造」的从业历史、更非汽车工程师,但并不妨碍其如此切入、并将姓氏名字刻在汽车车身之上,——这与「李宁」类似。

其五、在当下网络时代,一群热衷于创建「潮牌」的年轻人,既没有互联网营销背景,也没有怎样的时尚设计技能或从业背景,但并不妨碍其扑身潮流前线,以自身姓氏名字命名自己的品牌,——注册品牌/商标,事实成本不高,自助注册 300 元 1 大类 10 小类。

二、以创始人命名,有何好处

最开始是累积影响力,以及传承。引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说法,个人荣誉无关紧要,永存的是家族名声(Tywin Lannister: "It's the family name that lives on. It's all that lives on. Not your personal glory, not your honor... but family." --Season 1, Episode 7)。

品牌要是具备人格,其所承载的是,从创立开始,所经历的兴衰、荣耀与屈辱,并期望得以永存。营销大师也下过断论,「从长远来看,品牌不过是一个名字(In the long run a brand is nothing more than a name.)」。

以创始人命名,更具「品牌 brand」的原始意义(brand 词源为 brandr,意为「烙印」),宣示对品牌的占有或主导,如品牌具备人格化,那么其创始人便为其实操者、以及精神导师,品牌被捆绑在创始人身上,与后者荣辱与共,创始人的形象、行为、言语等,等同于品牌,并不像其他命名形式的品牌,需要重塑。

如果品牌的终极是宗教,那么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更先具备人格,更能直接升格为「神」。

三、国外创始人命名品牌高大上,原因何在

其一、「母语羞涩」的说法太过抽象,并且应该不是原因所在。觉得高大上,更可能是:国外品牌(不一定是创始人命名品牌)特意营造的「疏离感」(美剧《西部世界》有对白,"This is not made for you."),以及「购买力有限」留下的后遗症。

法国奢侈品皮具品牌「珑骧 Longchamp」(并非创始人命名)的中文名,如此汉化,启用非常用字,摆明就是不在乎大多数人,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目标消费者(「并非为你所造」):「珑骧」字面及词义,令人因不熟悉而产生距离,「距离产生美」,并多数人可能因其实体店高端大气装潢,而产生退却。

产生退却的原因,在于「购买力有限」,——可能好奇,而接触不到,无法熟悉,于是「高大上」的形象,跃然而生。

其二、多数时候,国外创始人命名品牌存在翻译美化,但同样也有「疏离感」意味所在,——字面意义上,刻意营造着「可望而不可及」的氛围,如「轩尼诗 Hennessy」的格调、「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的绅士范、「范思哲 Versace」有思辨意味。

其他的,如宗教圣地「耶路撒冷 Jerusalem」的汉化,很是深邃冷峻、神圣,——这些都是刻意营造,营造品牌「特质」,如同每个人具备各自的特质。当然营造「特质」,也而环境习俗、或营销的差异而不同。

「强生 Johnson & Johnson」是汉语主流的品牌汉化样式,在大陆以外被命名为「娇生」,一字之差,差之万里。「娇兰 Guerlain」的创始人 Pierre Guerlain 是位先生,但该汉化因其所在行业,而字面「雌化」。

其三、更早时候,「高大上」的塑造,其实并含蓄,相反非常直白,手表品牌「名士 Baume & Mercie」是这样汉化的,威士忌品牌「帝王 Dewar's」是这样汉化的,直接将「高大上」贴在脸庞。

有人「迪奥 Dior」的法语命名拆解为「dio + or」,上帝与金子,原文的「高上大」并没有呈现在汉化的之上。轮胎品牌「固特易 Goodyear」,非但不「高上大」,反而很是通俗,类似「耐克 Nike」也没在汉化上,出现「女神形象」,——「高大上」不是目的,降低品牌营销成本(促进利润)才是目的。

如「高大上」是标准,那么品牌汉化也有「失手」时候,高级钟表品牌「积家 Jaeger-LeCoultre」真不够大气,「劳力士 Rolex」(非品牌创始人命名)也不够奢华,——当然有些案例如此汉化,是有其历史局限。

如利润有 300%,资本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利润得当,国外创始人命名品牌汉化成「低小下」,也不是没可能,更不在乎汉化样式的「性别」更换,——如果品牌具备人格,那么此处便是悖论。

四、国内创始人命名品牌难接受,原因何在

其一、国外品牌有汉化美化以及高水准广告的加持,并且其产品品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确实能够高于国产品牌,从而令消费者自我矮化,产生某种俯视感,——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之间的各种(品牌文化,历史沉淀等)对比,落差不小。

历史上,有如「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类的豪言壮语,这种底气近百年来曾被消解得荡然无存,其后遗症即对「自我」的不自信/不认可,连带对「自我」所出处成果的不自信/不认可,——如今这「底气」也逐渐又重新累积起来。

其二、国内创始人命名品牌难接受,原因更直接表现在,「熟悉感」也是原因,但究根结底,是其品牌命名确实糟糕,或者说大多数人名确实糟糕:

作为朝代的「秦」,或牵强附议地说,作为姓氏的「秦」,有其历史底蕴,大概没有人能指摘该品牌命名不够「高大上」吧,而如以「秦」作为姓氏来起名,以国名之性格,即便是预料到哪天能够创建创始人品牌,也将名字起得含蓄些。

也并不是都糟糕。腐乳品牌「王致和」,是中华老字号,是创始人姓名命名品牌,其中「王」本义为「一国之主」,「和」指「和谐相安」,「致和」大概是「仁政」统治者的终极追求,整体意蕴甚是辽远,可能「高大上」都无法比拟。

其三、过往的手艺人,以手艺赢得名声,仍然是「姓氏名字以及手艺是他的一切所有」,但其出身及教育(起于市井),无法支撑其得以拥有「高大上」的名字(王麻子,果仁张),进而失去「高大上」品牌命名的可能性,当然并非没有弥补之处:

珠宝品牌「周生生 Chow SangSang」,其创始人姓名应该不算优质,但舍弃名字,选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易经》阐释句)之字,底蕴便上来了,同理对应茶叶品牌「张一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其四、国内历史心理负担,命名上的先天缺失,以及广告宣传的不足(没能培养、形成购买习惯),导致认同感低下,于是形成「难接受」错觉。——破除这种错觉,无非是「国潮品牌」的崛起,国外品牌(不单单是「创始人命名品牌」),或许将经历被先排斥、甚至被践踏的过程,之后再被平视。

五、国内创始人命名品牌不够高大上,该如何

当代人名,因先前文化割裂的原因,多数不够出彩,以之命名品牌,该品牌命名自然继承这种不够出彩,该如何扭转呢?——既然国外品牌汉化可以美化,那么国内品牌也可外译美化,有个漂亮的外文名,兼之有个出色的 LOGO:

LOGO,中文名,外文名,三体一位,相互印证。

以上即为问答之回应,一字不改。——文章能「经国」,无论东方或西方,都业已验证过。——在资本主义世界,隐藏在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背后的家族或财团,经过世代累积、进化,达到大而不倒境地,以实力影响国家,更能「经国」,向来并非少见,此处不做展开。

作为品牌命名的「小鹏」,类似「小米」,没有任何行业相关性、具备无限的拓展性,既能做「汽车」,也能做「手机」:大约谈不上优质。同样谈不上优质的,是其英文品牌命名「Xpeng」,xpeng 由汉语拼音 xiaoping 缩略而来,——无妨更进一步:

xiaopeng - xpeng - xpend:词首的 X,在英文中,有暗示「神秘」、「黑科技」之共识,如 x 取英文词义、又配搭汉语 peng,难免有些不伦不类,而以 -eng 为词尾的英文词汇,几乎没有,将 g 置换为 d,有如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所谓的「着一字而境界全出」之感:

Xpend 整体组合更接近英语单词样式,p 与 d 形成倒置镜像对应,d 字母造型又在词尾有上升趋势:「speed 速度」以 d 为词尾,「direction 方向」以 d 首字母,pend 几乎可等同于「depend 依靠、信赖」,而 xpend 整体发音,接近「expend,spend 花钱(来买)」,后者与「pound 货币单位」及「expensive 昂贵的」同源。

公司起名、产品取名与品牌命名小雕龙:以创始人之名:终章

精选推荐

  • 晏平命名,公司命名,好的公司名称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晏平命名,公司命名,好的公司名称是企业

    一个响亮而蕴意完美的企业“名称”,对一个企业的稳步拓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还关系到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以后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与信任度;如果企业“名称”符合行业特点、又有深层次的

  • 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和品牌名称小雕龙:以创始人的名义:最后一章
    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和品牌名称小雕龙

    过去一年,公众号更新的文章屈指可数,没更新的原因在于没写作,没写作的原因其实很多,无须赘述:其中一条,就是对「品牌命名」这个主题,缺乏正面的认知导向,始终以为不过是雕虫小技,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再者甄选、拆解案例之过程,纯

  • 如何在注册公司的过程中快速取名?
    如何在注册公司的过程中快速取名?

    一、注册公司流程中如何快速取名通过1.名字是不能重复的。公司的核名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审核公司的名字是否与其它公司的名字相同。企业名称是合法的,但重复使用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对市场的管理不利;所

  • 商标代理公司命名为“百度”,判赔60万元
    商标代理公司命名为“百度”,判赔60万

    近年来,百度针对侵犯其百度商标问题先后发起了多起诉讼,如深圳、北京百度烤肉案,福建百度汽车案、长沙百度租车案、南京百度酒吧案等,这些案件中百度最高获赔350万元。近日,百度诉原瑞安市百度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案宣判,该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