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处世悬镜:行之卷二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行之卷二

行之卷二

【欲成事必先自信,欲胜人必先胜己。】

译文: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首要的是做到足够的自信,想要战胜他人必定先要战胜自己。

【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译文:君子是可以接纳他人的劝谏的人,这让他们更加聪明和富于智慧。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凡事一意孤行、骄傲蛮横的人,祸患就是从这里来的。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时者,机遇也。】

译文:孟子说:"人有智慧,自不待言,但不如借力打力来的好;手里虽然有锄头,也得等农时到来才可开始耕作"。时的意思,就是机遇二字。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同存异,小人外和而内不和"。所以,君子收获大道,而小人求得利益。

【孟子曰:"富贵不能婬,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孟子说:"富贵不能迷他眼,贫*不能移其志,威武不能曲其节,这就是大丈夫"。

【非知之实难;惟行之,艰也。】

译文:知易行难之理。大家读一本书,聆听一个人教诲,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并不难,可是真要跟着做,那就显得艰难了,能真正做到的人也没有想像中的多。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则服众。】

译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这样才能产生威信,有了威信才能有公信力,有了公信力,则大家都会跟着服从。

【蓄不久则著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译文:厚积薄发之理。积蓄的时间不够长久,则储存的东西必不够丰盛;积累的力量不够深厚,则将来的发展终究不会太强大和旺盛。

【学贵有恒,勤能补拙。】

译文:做学问,学知识,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把书从头到尾地读下来。而且通过勤奋用功也能弥补一些所谓智力、天分上的小小不足。

【宁忍胯下之辱,不失丈夫之志。】

译文:宁可忍受如同当年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也绝对不能失去大丈夫的志向,成为一介庸碌之人。

【当断不断,必有祸乱;当断则断,不留祸患。】

译文:事到临头,必做明确决断。此时犹犹豫豫的态度,必定遭致之后无穷的祸患,而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回头。所以,应该立时决断的事情必须立刻做出决定并予以坚定执行,那么也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了。

【精于理者,其言易而明,粗于事者,其言浮而狂。故,言浮者亲行之,其形可见矣。】

译文:精通个中事理关节的人,他的发言会是平易而简洁明了的,而对事情一知半解的人,他的话会是浮夸、肤浅和狂妄的。因此,那些言语肤浅浮夸的人,让他们亲自实践一下,就会原形毕露了。

【五岳之外,尚有山尊;至上之人,亦有圣人。】

译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五岳虽然尊重,还有比这更高更了不起的高山;一个在道德品行或者社会地位方面已经达到至上地位的人,也还有着比他们更加高古尊贵的圣人生活在这世上。

精选推荐

  • 处世悬镜:识之卷一
    处世悬镜:识之卷一

    识之卷一【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译文:天地之间自有其生存法则,即为道。按照大自然的规则行事,则可成万事、立声命;违背大自然的规则行事,则必会自取灭亡。【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灭期近矣。】译

  • 经世奇谋:第十九章 杂录(补遗类)
    经世奇谋:第十九章 杂录(补遗类)

    第十九章杂录(补遗类)[开宗明义]夏禹墓穴,汲冢藏书,奇妙丰赡,无法全录,仅摘取要点,探索精微,希望能够适用,所以把遗漏的补上,不分门类,也不按朝代,只要一言一事,能增加人的见识,就选录在这里了。579 奇货可居秦昭王的妃子夏姬,生个儿子

  • 经世奇谋:第十七章 女中丈夫(智女类)
    经世奇谋:第十七章 女中丈夫(智女类)

    第十七章女中丈夫(智女类)[开宗明义]女德贵在温顺,其他方面略显拙意,是无伤大雅的。然而常有非常杰出的妇女,临机应变,计算从无失策,确是女中文夫。所以理所当然的能够名垂青史,与天地争辉。516 贤相的要件樊姬是楚国夫人,楚庄王

  • 经世奇谋:第十二章 外交长才(贤使类)
    经世奇谋:第十二章 外交长才(贤使类)

    第十二章外交长才(贤使类)[开宗明义]大臣出使,若能达成任务,不但可以提振本国声威,更可以杜绝邻国非份之念,所以关系非常重大。假使用人不当,则难免丧权辱国。纵观历史上成功的使节,往往能随机应变,扭转局势,创造不朽的功业,而令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