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排名 古代兵法百科大全

最新列表

  • 曾胡治兵语录:第十一章 兵机
    曾胡治兵语录:第十一章 兵机
    前此为赴鄂救援之行,不妨仓卒成军。近日为东下讨贼之计,必须简练慎出。若不教之卒、窳败之械则何地无之;而必远求之湖南,等于辽东自诩涿(无水旁)。仍同灞上儿戏之军。故此行不可不精选,不可不久练。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十二章 战守
    曾胡治兵语录:第十二章 战守
    凡出队,有宜速者,有宜迟者。宜速者,我去寻敌,先发制人者也。宜迟者,敌来寻我,以主待客者也。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善用兵者,每喜为主,不喜作客。休、祁诸军,但知先发制人一层,不知以主待客一层,加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九章 勤劳
    曾胡治兵语录:第九章 勤劳
    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天下事,未由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趋功不敏。一处弛,则百处懒矣。治军之道,以勤字为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十章 和辑
    曾胡治兵语录:第十章 和辑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求二端,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凡两军相处,统将有一分龃龉,则营哨必有三分,兵夫必有六七分。故欲求和衷共济,自统将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七章 公明
    曾胡治兵语录:第七章 公明
    大君以生杀予夺之权授之将帅,犹东家之银钱货物授之店中众伙。若保举太滥,视大君之名器不甚爱惜,犹之贱售浪费,视东家之货财不甚爱惜也。介之推曰:“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功乎?”余则略改之曰:“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八章 仁爱
    曾胡治兵语录:第八章 仁爱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五章 勇毅
    曾胡治兵语录:第五章 勇毅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而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者过事苛求,则庸庸者反得幸全。事会相薄,变化乘除,吾当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六章 严明
    曾胡治兵语录:第六章 严明
    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赏罚。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玩之后,振之以猛。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盖亦当为简汰,以剜其腐肉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则武备之弛,殆不知所底止。太史公所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三章 尚志
    曾胡治兵语录:第三章 尚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四章 诚实
    曾胡治兵语录:第四章 诚实
    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人必虚中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心,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一章 将材
    曾胡治兵语录:第一章 将材
    [1]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为名利而出
    古代兵书
  • 曾胡治兵语录:第二章 用人
    曾胡治兵语录:第二章 用人
    今日所当讲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力,有考察之法。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连环计(第三十五计)
    三十六计:连环计(第三十五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原典】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第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第三十六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原典】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①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反间计(第三十三计)
    三十六计:反间计(第三十三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原典】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注释】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苦肉计(第三十四计)
    三十六计:苦肉计(第三十四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原典】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注释】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美人计(第三十一计)
    三十六计:美人计(第三十一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原典】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空城计(第三十二计)
    三十六计:空城计(第三十二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原典】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注释】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树上开花(第二十九计)
    三十六计:树上开花(第二十九计)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原典】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注释】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反客为主(第三十计)
    三十六计:反客为主(第三十计)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原典】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第二十七计)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第二十七计)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原典】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注释】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上屋抽梯(第二十八计)
    三十六计:上屋抽梯(第二十八计)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原典】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 【注释】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偷梁换柱(第二十五计)
    三十六计:偷梁换柱(第二十五计)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原典】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 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六计)
    三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六计)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注释】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
    古代兵书
  • 三十六计:远交近攻(第二十三计)
    三十六计:远交近攻(第二十三计)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原典】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
    古代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