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排名 古代兵法百科大全

最新列表

  • 冰鉴:声音
    冰鉴:声音
    【原文】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声与音不同 。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 ",寻歇处见。辨声之
    古代兵书
  • 冰鉴:容貌
    冰鉴:容貌
    【原文】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
    古代兵书
  • 冰鉴:情态
    冰鉴:情态
    【原文】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
    古代兵书
  • 冰鉴:神骨
    冰鉴:神骨
    【原文】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古代兵书
  • 冰鉴:刚柔
    冰鉴:刚柔
    【原文】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与命相通 ,此其较然易见者。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
    古代兵书
  • 反经:掩发
    反经:掩发
    【原文】孙子曰:“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又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何以明其然耶?燕平齐,围即墨城。即墨城中推田单为将以拒燕。田单欲激怒其卒,乃宣言曰:“吾唯恐燕将劓所得齐卒,及掘城外坟墓。
    古代兵书
  • 反经:还师
    反经:还师
    【原文】孙子曰:“兴师百万,日费千金。”王子曰:“四人用虚,国家无储。”故曰:“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是谓虚国。国虚则人贫,人贫则上下不相亲。上无以树其恩,下无以活其身,则离叛之心生。此
    古代兵书
  • 反经:利害
    反经:利害
    【原文】孙子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又曰:“杂于利而务可伸,杂于害而患可解。”何以明之?汉将韩信攻赵,赵盛兵井陉口。信乃引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音蔽)而望见
    古代兵书
  • 反经:奇正
    反经:奇正
    【原文】太公曰:“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孙子曰:“兵以正合,事以奇胜。”何以明之?魏王豹反汉,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陽以木罂渡军,袭安邑(孙子曰:“近而示之远,远
    古代兵书
  • 反经:围师
    反经:围师
    【原文】孙子曰:“围师必阙。”何以明之?黄巾贼韩忠据宛,朱隽、张超围之。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退保小城,乞降,诸将欲听之。隽曰:“兵有形同而势异者。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
    古代兵书
  • 反经:变通
    反经:变通
    【原文】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魏与赵攻韩,齐田忌为将而救之,直走大梁。魏将庞涓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孙膑谓田忌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用兵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
    古代兵书
  • 反经:蛇势
    反经:蛇势
    【原文】语曰:“投兵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胡越何患乎异心。”孙子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何以明之?汉宣帝时,先零为寇,帝命赵充国征之。引兵至先零所在,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
    古代兵书
  • 反经:先胜
    反经:先胜
    【原文】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何以明之?梁州贼王国围陈仓。乃拜皇甫嵩、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待时,勇者不留决。速战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古代兵书
  • 反经:伐交
    反经:伐交
    【原文】孙子曰:“善用兵者,使交不得合。”何以明之?昔楚莫敖将盟贰、轸(贰、轸,二国名也。),郧人军于蒲騷,将以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于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虞,度也。四邑:随、绞、州、蓼也。)
    古代兵书
  • 反经:格形
    反经:格形
    【原文】孙子曰:“安能动之。”又曰:“攻其所必趋。”何以明之?昔楚子围宋,宋公使如晋告急。晋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前年,楚戍谷以逼齐。)。果如其计。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
    古代兵书
  • 反经:势略
    反经:势略
    【原文】孙子曰:“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又曰:“水之弱,至于漂石者,势也。”何以明之?昔曹公征张鲁,定汉中,刘晔说曰:“明公以步卒五千,讨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
    古代兵书
  • 反经:攻心
    反经:攻心
    【原文】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何谓攻其心?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
    古代兵书
  • 反经:将体
    反经:将体
    【原文】《万机论》曰:“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吞敌,在将也。”吴子曰:“凡人之论将,恒观之于勇。勇之于将,乃万分之一耳。”故《六韬》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孙子曰:“将者,勇、智、仁、信、必也。”勇,则不
    古代兵书
  • 反经:料敌
    反经:料敌
    【原文】夫两国治戎,交和而舍,不以冥冥决事,必先探于敌情。故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战。”又曰:“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因形而作胜于众,用兵之要也。若欲先知敌将,当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当之。观敌之来,一起一
    古代兵书
  • 反经:水火
    反经:水火
    【原文】《经》曰:“以水佐攻者强,以火佐攻者明。”是知水火者,兵之助也。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敌旁近草,因风烧之。),二曰火积(烧其积蓄),三曰火辎(烧其缁重),四曰火库(当使间人之敌营,烧其兵库。),五曰火燧(燧,堕也。以火堕敌
    古代兵书
  • 反经:五间
    反经:五间
    【原文】《周礼》曰:“巡国传谍者,反间也。”吕望云:“间,构飞言,聚为一卒。”是知用间之道,非一日也。(凡有白气群行,徘徊结阵来者,为他国人来欲图,人不可应,视其所往,随而击之,可得也。或有黑气临我军上,如车轮行,敌人深入,谋乱吾
    古代兵书
  • 反经:天时
    反经:天时
    【原文】孙子曰:“二曰天时。天时者,陰陽、寒暑,时节制也。”《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人也。”太公曰:“天文三人,主占风气,知天心去就。”故《经》曰:“能知三生,临刃勿惊,从孤击虚,一女当五丈夫。”故行军必背太陰
    古代兵书
  • 反经:地形
    反经:地形
    【原文】孙子曰:“三曰地利。地利者,远近、险易、广狭、生死也。故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故用兵: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汜地、有围地、有死地(九地之名)
    古代兵书
  • 反经:禁令
    反经:禁令
    【原文】孙子曰:“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矣。故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知理,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经》曰:“兵以赏为表
    古代兵书
  • 反经:教战
    反经:教战
    【原文】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前击后解,与金鼓之音相失,百不当一,此弃之者也。故领三军,教之战者,必有金鼓约令,所以整齐士卒也。教令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故教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
    古代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