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千古之谜:北宋钞版是何种纸币?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千古之谜

千古之谜:北宋钞版是何种纸币?

现存最早的北宋纸币印版(俗称钞版),被誉为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800年前的北宋纸币,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的第一代纸币,体现了当时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钞版发现以后,中外历史学家、钱币学家和货币史学家无不对之瞩目。北宋钞版呈长方形、上半部顶端是10枚钱币图形,其下有“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的文字,下半部为屋木人物图案。钞版既无纸币名称,又无面值,它究竟是何种纸币的印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求答案。

本世纪初叶,中外学者就以钞版为研究课题。30年代,日本《东亚钱志》的著者奥平昌洪说,钞版是南宋“会子”。1942年,我国钱币学家王荫嘉始认为,钞版是北宋“交子”,(《泉币》第九期)从此钞版是北宋纸币的印版,逐渐得到人们的公认,然而它是北宋何种纸币呢?解放后,国内学术界多称钞版是北宋“官交子”或“钱引”,如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千家驹、郭彦岗的《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以及其他有关著作,大都持这种观点。此外,在《中国历代货币》图册中,还有一种“盐引”的说法。但以上关于钞版的论述,都语焉不详,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近几年来,货币史研究者加强了对北宋纸币的研究。李埏在1983年第3期《思想战线》上发表的《北宋楮币史述论》一文,肯定了北宋还有一种名为“小钞”的纸币。叶世昌在同年第4期《中国经济问题》上,发表了《钱引乎?小钞乎?》,指出小钞是北宋末年的全国性纸币,并且首先提出钞版是崇宁五年“小钞”的印版。他在文中引举宋人《浮沚集》、《续资冶通鉴长编拾补》等史书后说:钞版上的文字完全符合小钞的情况。其理由如下:一、小钞是四川以外地区流通的纸币;二、按照宋代以七十七文为百的省陌制度,印有“同见钱七十七陌流转行使”字样的正是一张一贯(面值)小钞;三、发行小钞是临时性的措施,没有正式的纸币名称,所以这种纸币上没有印上纸币名称。这一见解的提出,突破了对钞版讨论的原有范围,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亦有人主张钞版是“私交子”。乔晓金、卫月望在1984年第3期《中国钱币》刊载的《宋代钞币“官交子”“会子”质疑》中认为:“北宋钞版与私交子或私钱引接近,但绝不是官家发行的官交子或官钱引。因为它缺少封建官府典章文物的严肃性,丝毫没有官造文书的气息,更不是小钞。”《质疑》还以记载官交子格式的历史资料来反证钞版是私交子。

不过无论是小钞还是私交子。这两种观点尚有各自不完善之处。钞版是小钞的见解并非无懈可击,据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载:“崇宁五年敕节文:小钞,知通监造,……大观二年第一料,其样与今会子同,上段印‘准伪造钞已成流三千里,己行用者处斩,至庚寅九月更不用。’中段印画泉山。

下段平写‘一贯文省’,守倅姓押子(字)。“这段史料记载的小钞与钞版的文字图案绝然不同。但还不足以推翻钞版是小钞的结论。因为《密斋笔记》指的是大观二年的小钞,而崇宁小钞与大观小钞的式样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钞版是否小钞或者是何种小钞,有待进一步证实。至于钞版是私交子的看法,有其难以说通的地方,钞版上的”除四川外“等文字,表明这种纸币在四川以外地区流通,而私交子则行于四川,显然是个矛盾。另外,钞版文字似用的是命令口吻,在封建社会发行的纸币中,命令语气只应来自官府,而不可能出自私商,这与钞版是私交子的结论也有抵牾,值得商榷。

目前,北宋钞版是何种纸币?存在官交子、钱引、盐引、小钞和私交子等五种不同意见,这种山重水复的情况在我国纸币研究中还属仅见,一方面固然增加了钞版研究的复杂性,一方面却引起了更多研究者的重视和浓厚兴趣。迄今为止,钞版的研究还未能得出确凿的结论,但是学者们通过争论仍在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索,以解决我国货币文化史上这一重大悬案。试看谁能最先解开北宋钞版是何种纸币印版之谜呢?

(潘连贵)

精选推荐

  • 千古之谜:毛笔是否蒙恬发明的?
    千古之谜:毛笔是否蒙恬发明的?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书写工具。千百年来,流传着毛笔是秦朝时蒙恬发明的。我国手工业的各行各业,在旧社会都有自己行业所崇拜的祖师爷。制笔工人像供奉神明似的供奉着蒙恬的神主牌位,把蒙恬当作

  • 千古之谜:八卦象征什么?
    千古之谜:八卦象征什么?

    郭沫若说《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除了“神秘作为神秘而盲目地赞仰或规避都是所以神秘其神秘”的原因外,还因为它是由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砌成,于是这座殿堂一直到20世纪的现代都还散发着神秘的幽光。它是唯

  • 千古之谜:“太一”究竟作何解释?
    千古之谜:“太一”究竟作何解释?

    读中国古代典籍,每每遇到“太一”二字而不知作何解释。这也难怪,因为自古以来的注家都没有给“太一”下过确切的定义。而且,“太一”的字形有时还写作“大一”、“太乙”、“泰一”或“泰壹”。当然,它们的意义仍旧是相同

  • 千古之谜:黄道婆是上海人,还是海南人?
    千古之谜:黄道婆是上海人,还是海南人?

    黄道婆,是妇孺皆知的一位纺织能手,她一手掣三绽,错纱提花,日产匹布的纺织技术,传遍江南。“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不胫而走,“松江布”也因此而名闻遐迩。然而对这位首创纺织技术革新的黄道婆,其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