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南史白话文:何承天传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南史白话文

南史白话文:何承天传

何承天,东海郯县人。五岁死了父亲。母亲是徐广的姐姐,聪明博学,所以何承天自幼受到教育和熏陶。宋武帝刚开始起义的时候,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任命他为行参军。刘毅曾经出行,而鄢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了值勤的军帅,虽然没有伤着人,但是依照法律要处以死刑。何承天提议说:“案件贵于依照情况判断,游移不定的则要从轻。从前有惊了汉武帝所乘车马的人,张释之以扰乱皇上行路论处,判罪仅止于罚款。为什么呢?因为明白他无心于惊马。所以并不因为御驾重要,加以特殊的惩罚。现在陈满原意在射鸟,并非有心射中人。按照刑律因为过失误伤别人判三年徒刑,何况又没伤人呢?轻微地惩罚就可以了。”

宋台建立,他担任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同制定仪礼。谢晦镇守江陵,他申请担任南蛮长史。谢晦晋升官号为卫将军,他转为咨议参军,兼任记室。

元嘉三年(426),谢晦将被讨伐,向何承天询问计策,他说:“力量大小既不相同,道义逆顺也不一样,在境外求得保全,这是上计。让心腹将领据守义陽,将军率兵在夏口进行一次大战。如果失败,就奔向义陽,然后开往北方,这是其次的办法。”谢晦沉默了好久说:“荆楚是用武的好地方。姑且进行决战,然后再退走也不晚。”等谢晦军队开向下游,何承天留在府中没有跟从。到彦之来到马头,何承天自己前去请罪,受到宽恕。后来兼任尚书左丞。

吴兴余杭县人薄道举是个抢劫犯,规定要让他同姓中如果死了人应服丧一年的亲属补充兵役。薄道举的堂弟薄代公、薄道生等人都是如果死人应服丧九个月的亲属,不应该在受罚充军的范围。法律上说因为薄代公等人的母亲还活着,为死了人应服丧一年的亲属,则儿子应当随母亲的身份充军。何承天议论说:“查寻对于抢劫犯的规定,同姓中应服丧一年的亲属充军,应服丧九个月的亲属则不在此例。妇女三从,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现在薄道举为抢劫犯,如果他的叔父还活着,按照规定应该充军,妻子儿子住在营中,本是应该的。但是他为抢劫犯的时候,叔父已经死了,薄代公、薄道生都是堂弟,应服丧九个月的亲属不应该受罚充军。现在如果因为婶母是应服丧一年的亲属,让薄代公随着母亲充军,既不符合应服丧九个月的亲属不罚充军的规则,又失去了妇女三从之道。其中的原因是由于主管人只守着关于应守一年丧的人的条文,而不辨别是男是女。我认为薄代公等人母子都应该被宽恕。”

何承之为人倔强固执,不能屈从朝中的权贵,常常以自己的所长欺侮同僚,不能为仆射殷景仁所平静对待。被调出京城担任衡陽内史。过去在西方和士人关系有很多不和谐,在郡中又不公正清廉,为州中的官员所检举,被逮捕入狱,后来遇到赦免。

元嘉十六年(439),被任命为著作佐郎,撰写国史。何承天年纪已经老了,而各个辅佐郎官都是名家少年。颍川的苟伯子嘲笑他,常常把他叫作乳母。何承天说:“您应当说是凤凰率九子,乳母有什么可讲的?”不久转任太子率更令,著作郎依旧。

当时丹陽溧陽县的丁况等人遇到丧事很久而没有入棺埋葬,何承天议论说:“《礼》中说‘迅速埋葬’,应当是指一时荒年歉收,所以允许他们根据财产情况办理而不求完备。丁况三家在几年中要埋葬却没有棺材,实在只是由于浅情薄恩,如同禽兽。我个人认为丁宝等人和他们在一起多年,没有用道义对他们进行劝导、用法律对他们进行约束。十六年冬天,既没有新的法令,又没有申明旧的规定,有什么急切情况,就突然互相纠缠。有的是由于邻居纷争,引起这些话来。好像听说在东部几个地区,这种情况很多,江西、淮北,尤其不少。如果只处罚这三个人,几乎不能加以整肃,而开了先例,则会互相恐惧震动。我认为丁况等三家,暂且可以不管,由此顺便制定一个政策:如果众人埋葬不按礼法,同事就应该进行检举。三年期满除去丧服以后,不得再追溯控告。”

元嘉十九年,设立了国子学,他以本官兼任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何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一同手拿经书跟随授业。不久,调任御史中丞。

当时魏军向南征伐,文帝向群臣征询防御策略。何承天献上了《安边论》,共论述了四项事情:其一,移远就近,以充实内地;其二,疏浚修复城濠,以增强防御力量;其三,聚集车和牛,以装备军事器械;其四,按人丁缴纳武器,不能缺少。文字对此大多没有记载。

何承天平时喜欢下棋,因此很影响工作。又善于弹琴。文帝赐给他棋子和镶银的筝。何承天上表道谢,皇上答复说:“赐予棋子,何必要非议张武的赠金呢?”

何承天博见古今,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张永曾经开凿玄武湖遇到了一座古坟,从坟上得到了一个铜斗,有柄。文帝拿它来询问朝士。何承天说:“这是已经灭亡的新朝的威斗。王莽的三公死亡,都用这来赏赐。一个在坟外,一个在坟内。当时的三台住在江东的,只有甄邯做大司徒,这里必定是甄邯的墓。”很快张永又打开了坟内,也得到了一只斗,又有一块石铭,写着“大司马甄邯之墓”。当时文帝每次有了疑问,必定首先访问他,携带信件的使者往来不断。何承天器量狭隘,曾经对主管人严厉地说:“天有什么言语?四时在运行,万物在生长。”文帝对他很了解,要派人前去见他的时候,就首先告诫说:“要好好看着何某的脸色,如果他不高兴,就无须多说。”

元嘉二十四年(447),何承天调任廷尉,没有上任,皇上想让他做吏部郎,他已经接受了秘密意旨,何承天泄露了出去,因此被免官。死在家里,年龄七十八岁。

在这以前,《礼论》有八百卷,何承天删减合并,分类编排,共为三百卷,和《前传》、《杂语》、他所撰写的《纂文》以及他的文集,一起流传在世上。他又改定了《元嘉历》,改变漏刻用二十五箭,都被采纳了。他的曾孙叫何逊。

精选推荐

  • 南史白话文:张融传
    南史白话文:张融传

    张融字思光,二十岁有名。道士同郡人陆修静把白鹭羽麈尾扇赠给他,说:“这既然是异物,就把它献给异人。”最初做官是担任宋朝新安王刘子鸾的行参军。新安王的母亲殷淑仪去世,后来四月八日建斋并且浴佛,僚佐布施钱财多的至一万

  • 南史白话文:张率传
    南史白话文:张率传

    张率字士简,性格宽厚文雅。十二岁能写文章,常常每天规定写诗一篇,有时几天不作,就加以追补,逐渐进而写作赋颂,到了十六岁,过去的作品已有两千余首。有个叫虞讷的见了以后加以诋毁,于是张率有一天把它们全部烧毁,重新作了一首诗

  • 南史白话文:张绪传
    南史白话文:张绪传

    张绪字思曼,是张岱哥哥的儿子。父亲张演,是宋朝的太子中舍人。张绪少年知名,清简寡欲,他的堂伯张敷和叔父张镜、堂叔张畅都认为他很高贵奇异。张镜把他比作乐广,张敷称“与我们是同一类人”。张畅向孝武帝推荐,任用他做尚书

  • 南史白话文:何点传
    南史白话文:何点传

    何点字子晰,十一岁时,为父母居丧,几乎到了毁灭身体的地步。等他长大,为家祸而伤感,要断绝婚姻和仕途,祖父何尚之强行为他娶了琅笽的王氏。媒礼结束后,即将亲自迎娶,何点屡次哭泣,请求坚持本来的志向,于是作罢。何点眼明眉秀,容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