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金匮要略:卷上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卷上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证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韦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蟅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巢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蟋螂六分(熬) 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昧,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蟅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师曰:陰气孤绝,陽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去皮)三两

右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一方云母作云实)

附《外台秘要》方

牡蛎汤 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 麻黄(去节)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精选推荐

  • 金匮要略:卷上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金匮要略:卷上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

  • 金匮要略: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金匮要略: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

  • 食疗本草:卷中
    食疗本草:卷中

    麝香(一)作末服之,辟诸毒热,煞蛇毒,除惊怪恍惚。蛮人常食,似獐肉而腥气。蛮人云∶食之不畏蛇毒故也。〔证〕(二)脐中有香,除百病,治一切恶气疰玻研了,以水服之。〔证〕熊(一)熊脂∶微寒,甘滑。冬中凝白时取之,作生,无以偕也。脂入拔白

  • 食疗本草:卷上
    食疗本草:卷上

    盐(一)蠼 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绵浸汤,淹疮上。〔证〕(二)又,治一切气及香港脚∶取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证〕(三)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香港脚。夜夜与之良。〔证〕(四)又,以皂荚两梃,盐半两,同烧令通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