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庭训格言:(九)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庭训格言

庭训格言:(九)

(九)

天变灾异深自儆省

训曰:朕自幼登极,迄今六十余年,偶遇地震水旱,必深自儆省,故灾变即时消灭。大凡天变灾异,不必惊惶失措,惟反躬自省,忏悔改过,自然转祸为福。《书》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固理之必然也。

赤子之心人之真性

训曰: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赤子之心者,乃人生之真性,即上古之淳朴处也。我朝满洲制度亦然。满洲故制,看来虽似鄙聘,其一种真诚处又岂易哉!我等读书,宜达书中之理,穷究古人立言之意也。

以身作则而后求人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学》有云:「君子有诸己而后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

事无定规合理则为

训曰:天下事固有一定之理,然有一等事如此,似乎可行,又有不可行之处;有一等事如此,似乎不可行,又有可行之处。若此等事,在以义理揆之,决不可预定一必如此必不如此之心。是故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不学则已学则必精

训曰:凡人读书或学艺,每自谓不能者,乃自误其身也。《中庸》有云:「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实为学最有益之言也。

好知其恶恶知其美

训曰: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我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诚至言也。

长持其志无暴其气

训曰:孟子云:「持其志,无暴其气。」人欲养身,亦不出此两言,何也?诚能无暴其气,则气自然平和;能持其志,则心志不为外物所摇,自然安定。养身之道,犹有过于此者乎?

虚名无益有实则名

训曰:程子云:「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则徇名为虚矣。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谓无善可称耳,非徇名也。看来有一等好名之人,惟名是务,不着一毫诚实之处,只管行去,不惟无分毫之实,究至于名亦不能保。」程子此言,可谓力行之要道也。

以义为利义安则利

训曰:程子云:「所谓利者,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但寻自己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是利。凡人惟弃利己之心,以求义之所安,则为忠臣者亦此道,为孝子者亦此道。」人人皆当以此语为至教而奉行之也。

精选推荐

  • 庭训格言:(八)
    庭训格言:(八)

    (八)物华有限不可奢费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财而惜之也。严禁赌博断不轻恕训曰:凡人处世

  • 庭训格言:(五)
    庭训格言:(五)

    (五)勤俭敦朴惟念民艰训曰:尝闻明代宫闱之中,食御浩繁。掖庭宫人,几至数千。小有营建,动费巨万。今以我朝各宫计之,尚不及当日妃嫔一宫之数。我朝外廷军国之需与明代略相仿佛。至于宫闱中服用,则一年之用尚不及当日一月之多。

  • 庭训格言:(一)
    庭训格言:(一)

    庭训格言(一)心欲小而胆欲大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朕从不敢轻量人 谓其无知 言合乎理

  • 庭训格言:(二)
    庭训格言:(二)

    (二)防微杜渐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治心之要先在克己训曰:顺治元年五月己亥,谕内阁:前任太常寺少聊李棠阶奏条陈时务一折。据称:用人行政,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