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金刚经集注:如理实见分第五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金刚经集注

金刚经集注: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宝积如来解曰】如来真身。本无生灭。湛然常祝托陰受形。同凡演化。入神母胎。擐(胡贯切)此凡相各别。故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颂曰。凡相灭时性不灭。真如觉体离尘埃。了悟断常根果别。此名佛眼见如来。

【王日休曰】此如来。乃谓真性之佛也。佛呼须菩提而问之云。可以用三十二相见真性之佛否。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王日休曰】此须菩提言否也。而又呼世尊云。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是其言否也者。乃大略言之。下乃详言之也。

【李文会曰】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者。须菩提谓色身即有相。法身即无相。色身者。地水火风。假合成人。法身者。即无形遐相貌。色身即是凡夫。法身即是如来。须菩提以凡夫但以色身不见法身。故答是语。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王日休曰】此如来谓色身佛也。须菩提又自问。何故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乃自答云。如来所说身相。非是真实。故云即非身相。谓无有真实身相也。

【李文会曰】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者。非者无色。凡夫谓色身是有。执著修行。所以不见佛性。生死转重。如来法身无相。故言所说身相非身相也。

【华严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

【云门大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者。此大乘先觉之人。解粘去缚。遣疑破执也。

【黄檗禅师云】夫学道人。若欲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著一物。佛真法身。犹若虚空。此谓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常人谓法身遍虚空处。虚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也。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槃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也。

【川禅师曰】且道只今行住坐卧是什么相。休瞌睡。颂曰。身在海中休觅水。日行山岭莫寻山。莺啼燕语皆相似。莫问前三与后三。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陈雄曰】须菩提欲人人见自性。佛所以有即非身相之说。色身是相。中无真实之体。故云皆是虚妄。法身非相。即有真如本体。寓乎其中。若见诸相非相。是见色身中有法身。见自性中有如来而如来。岂可外求。即吾性见矣。坛经云。佛即是性。离性无别佛。

【颜丙曰】佛问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答不可。如来者。乃自性不属去来也。四大色身本由妄念而生。若执虚妄身相。而欲见如来之性。譬如认贼为子。终无是处。所以佛告须菩提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能回光返照。得见身相。无形可得。即是见自性如来。

【李文会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者。虚则不实。妄则不真。既不真实。相即非相。又云。非独佛身相即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色身有相。故言虚妄。法身无相。故言非相也。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者。言身虚妄。即是人空。言非相者。即是法空。若悟人法二空。即见自性。

【法华经云】一切诸相。皆悉空寂。又云。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

【傅大士颂曰】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名三十二。八十也空声。(大藏一览集示生品曰。菩萨以四月八日。因母昼寝。以示其梦。从右胁入。夫人梦觉。自知身重。菩萨住胎。十月满足。四月八日。菩萨化从右胁而生自行七步。举其右手。作师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九龙空中。吐清净水。灌太子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即名太子为悉达多。汉言顿吉。)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川禅师曰】山是山。水是水。佛在甚么处。颂曰。有相有求俱是妄。无形无见堕偏枯。堂堂蜜蜜何曾间。一道寒光烁太虚。

精选推荐

  • 金刚经集注:如理实见分第五
    金刚经集注: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宝积如来解曰】如来真身。本无生灭。湛然常祝托陰受形。同凡演化。入神母胎。擐(胡贯切)此凡相各别。故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颂曰。凡相灭时性不灭。真如觉体离尘埃。了悟

  • 金刚经集注:善现启请分第二
    金刚经集注: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李文会曰】时者。空生起问之时也。长老者。德尊年高也。须菩提者。梵语也。唐言解空是也。【王日休曰】长老。谓在大众中。乃年长而老者也。【僧若讷曰】梵语须菩提。此翻善吉善现。空生尊者。初生时

  • 金刚经说什么:第三十二章 应化非真分
    金刚经说什么:第三十二章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 金刚经说什么:总结论
    金刚经说什么:总结论

    现在给大家再作一个总结,把金刚经的重点重复说一遍,希望大家注意!善现启请第二分,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