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左传: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左传

左传: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盂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6)”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

【注释】

(1)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古时 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仑理。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11)访:询问,征求意见。蹇叔:秦国老臣。 (12)远主:指 郑君。 (13)勤:劳苦。所:处所。无所:一无所得。 (14)悖(bei)心: 违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 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 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16)中(zhong)寿:满寿,年寿满了。拱: 两手合抱。 (17)崤(xia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18) 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19)夏后 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 (20)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 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 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 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 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 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

【读解】

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 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 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

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 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 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 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 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 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 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 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掠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 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龋

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 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 更是不可宽耍

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 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 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 遭天遣,遭惩罚。

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候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柄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

“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 为是“先知”。

精选推荐

  • 左传: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
    左传: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

    -----光明与黑暗的抗争 【原文】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 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置诸畚(4),使妇人载以过朝⑤。赵盾、士季 见其手(6),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7),则莫之 继也。会

  •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 【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仗越打越精 【原文】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楚师背郄而舍(2),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

  • 左传:晋国骊姬之乱(僖公四、五,六年)
    左传:晋国骊姬之乱(僖公四、五,六年)

    -----最能适应者为强者 【原文】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1),卜之(2),不吉;筮之(3),吉。公 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4),不如从长。且其繇曰(5):“专 之渝(6),攘公之羭(7)。一薰一莸(8),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 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