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战国策:读《战国策》有感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战国策

战国策:读《战国策》有感

读《战国策》有感

人要有自知之明,每个人要了解自身的能耐有多大,自身“斤两”是多少,这对自己有好处。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战国时一尺是多少?1931年河南金村出土的尺,相当于现在的23.1厘米;安徽寿县出土的尺,相当于22.5厘米。在秦统一度量之前,确实有点乱。细算起来,八尺有余,则超过185厘米,即使在山东大汉中,也属高身材,以现代小姐们的标准,也可打上高分。高身材加上“身体昳丽,在齐国中算是美男子了。

有一天,邹忌穿上朝服,对着镜子(当然是铜镜)问他的妻子:我与住在城北的徐公哪一个美?其妻答:您非常美,徐公哪比得上您。城北徐公,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邹忌不能自信。再问其妾:是我还是徐公美?其妾回答:徐公何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客人坐谈。问客人:我与徐公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再过一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看,认定自己不及徐公美,随后再对镜子看,确实自己比徐公差多了。晚上睡下细思之,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存心爱我;侍妾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

邹忌是有自知之明的,不因别人的赞美而飘飘然,这算是难得了。先贤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有修养的人,天天广泛学习吸收知识,每日三次反省自己,则能明白事理而做到行为举止无过失。不断约束自己,检查自己的行为,这种态度在现在看来,也是对的。

邹忌把他的体会告诉齐威王,得到齐威王的称赞。下令:全国官民,如当面批评我的过失的,受上赏;通过书面劝告的,受中赏;在外面议论而被我闻知,受下赏。果然不久,燕、赵、韩、魏等国都愿意与齐国交往。但这已超出本文的话题。

战国策读后感

作为《战国策》中刻划得最为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苏秦的人物形象不仅以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史册上魅力四射,而且以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精神而家喻户晓。对于苏秦的以上认识,从《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一篇可略见一斑。《苏秦始将连横》一篇较为详尽地记叙了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活动的主要事迹。溯迹觅人,我认为凸现在苏秦身上的特色主要有三方面: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这是苏秦身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共性,在该文中,苏秦先是以连横说秦,其说辞充分发挥了纵横家纵横捭壑的特点和高超的语言思辨能力,使出了揣摩、迎合、雄辩的手段,向秦惠王鼓吹以武力统一天下。在“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的时候,又以“合纵”之术进谏赵王,终得重用,更使天下“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连横”与“合纵”乃相反的两个策略,苏秦竟能于股掌中灵活转换之,这可看出其韬略的过人,对当时时局政治的机警灵敏和高度认识。躬身自省和高度民主的自信,这也是苏秦身上的一大特点,也可以说是苏秦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在说秦失败归家后,“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境遇下,他感叹之余躬身自省“是皆秦之罪也”,而后发奋读书,继续研究习己。“暮年,揣摩成”后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果然其“合纵”之术令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正是苏秦对自己才能的高度民99zuowen.com主自信,使其矢志不渝地成就了自己纵横家的使命和追求。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苏秦身上的另一特色,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说秦王十上而不行”,亲人冷眼相待,这非但没有消磨掉苏秦追求政治目的的梦想,反使之“乃夜发书,陈数十”更加发奋图强地充实健全自己,而在攻读过程中,其“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的拼搏与刻苦精神更为世代读书人津为乐道,引为楷模。由上观之,作为一个纵横家,苏秦是成功的,且其成功是必然的。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苏秦确有其值得称道之精神。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贯穿苏秦奋斗过程的内在动力是其对功名利禄的热衷与追求。因此从这一点上也许可以说苏秦不过利欲熏心入俗凡人尔。但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我认为这是一种诋毁,一种对优秀人物的贯性排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和外交活动频繁,以高官厚禄招纳谋臣策士成为当时诸国君的时尚,身负过人韬略及进取精神,自觉地选择追求功名利禄是苏秦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也可能是唯一途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也是苏秦重名重利可以原谅的一个原因。退则“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且“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进则“革车百乘,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可以说,这一强烈的对比是一种诱惑的同时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无形压力抑可转移为动力。因此,有时侯,我们不得不承认顺境而行可算是明智之举。

精选推荐

  • 战国策:中山君飨都士
    战国策:中山君飨都士

    【提要】“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世界上最难得的是人的心。人心动摇不定,有时诚服、有时不满,得到一个人对你的忠心和归属是何等的难?当然,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原文】人心本是极其脆弱的感

  • 战国策:智伯欲伐卫
    战国策:智伯欲伐卫

    【提要】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陰谋。下面此篇中的南文子就具有这种先见之明。【原文】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

  • 战国策:燕饥赵将伐之
    战国策:燕饥赵将伐之

    【提要】乘人之危、趁火打劫不仅在道义上受谴责,实际上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且看赵恢是如何改变准备乘人之危的赵国的战略的。【原文】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

  • 战国策: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战国策: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提要】苏秦为燕国奔忙游说、劳苦功高,但却在国内受到谗言的陷害。苏秦只有坦诚表白自己、对那种以礼仪信用来攻击他的论调针锋相对才可以在燕国站得住脚。让我们看看苏秦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原文】人有恶苏秦于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