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魏书白话版:姚氏妇杨氏传
    魏书白话版:姚氏妇杨氏传
    姚姓之妻杨氏,是太监苻承祖的姨娘。家中贫穷没有产业。到苻承祖为文明太后所宠幸而显贵时,亲戚姻眷们纷纷向他求取利润,惟独杨氏不求。杨氏经常对她姐姐说:“姐姐你虽然得到一时之荣耀,不如妹妹我有无忧无虑之乐趣。”其姐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徐謇传
    魏书白话版:徐謇传
    徐謇,字成伯,丹陽人。祖籍东莞,与其兄文伯等都精于医药。徐謇因为到青州,刚好慕容白曜平定东陽,把他拿获,具表将他送至京师。显祖要验证他的医术,就把一些病人放在帐幕里,让徐謇隔着幕帐切脉,他都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知道病人的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王显传
    魏书白话版:王显传
    王显,字世荣,陽平乐平人,自称本来是东海郯人,是汉朝王朗的后代。祖父在延和年间南奔,居住在鲁城附近,后又迁居到彭城。伯父王安上,刘义隆执政时授官于馆陶县。世祖发兵南讨刘义隆的时候,王安上放弃县官归附朝廷,与父母一道迁居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殷绍传
    魏书白话版:殷绍传
    殷绍,长乐人。少年时聪敏,喜爱陰陽术数,曾游学四方,通晓九章、七曜。世祖时为算生博士,在东宫西曹任事,因擅长陰陽术数而为恭宗知遇。太安四年(458)夏,向皇帝进献《四序堪舆》,奏启说:“我于姚氏时代,求学到达伊川,遇见周游讲学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江式传
    魏书白话版:江式传
    江式,字法安,陈留济陽人。他的六世祖江琼,字孟琚,晋朝冯翊太守,擅长虫篆、训诂。永嘉年间大乱,江琼弃官投奔凉州刺史张轨,从此子孙就定居在凉州,书法、训诂作为家业世代相传。江式的祖父江强,字文威,太延五年(439),凉州平定之后,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冯亮传
    魏书白话版:冯亮传
    冯亮,字灵通,南陽人,是萧衍属下平北将军蔡道恭的外甥。冯亮少年时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研究佛家教义。他跟随蔡道恭到义陽,恰好遇上中山王元英平定义陽城,把冯亮也拿获了。中山王英平素就听说冯亮的名声,便对他以礼相待。冯亮性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李谧传
    魏书白话版:李谧传
    李谧不饮酒,喜好音乐,酷爱山水,这种高尚的情操,时间长久而更加坚固,每见到可以欣赏的山水景物,总是悠闲自在,乐而忘归。于是作《神士赋》,诗里说:“周、孔重视儒教,庄、老崇尚无为。二者道路虽不同,都是沽名钓誉之辈。此生心意未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郦道元传
    魏书白话版:郦道元传
    郦道元,字善长,范陽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间,任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因郦道元秉公执法,清廉勤勉,推荐他为治书侍御史。历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为政严厉威猛,当地的人向朝廷控告他苛刻严峻,以致定罪而免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眭夸传
    魏书白话版:眭夸传
    眭夸,又名昶,赵郡高邑人。祖父眭迈,是晋代东海王越的军谋掾,后沦落于石勒政权,任徐州刺史。父亲眭邃,字怀道,官任慕容宝的中书令。眭夸少年时气度很大,不拘小节,沉溺于阅览书传,从不经心于世俗事务。喜欢饮酒,超脱于世事之外,有正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
    魏书白话版: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
    宋世景,广平人,河南尹宋翻的第三个弟弟。少小即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侍奉父母很是孝顺。世景与弟弟宋道..闭门读书,广泛涉猎,各种书都读,尤其精于经书大义。同族兄宋弁十分器重他。他被州中推举为秀才,对策登第,朝廷拜授他为国子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李洪之传
    魏书白话版:李洪之传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少年时出家为僧,很久以后才还俗。真君年间,在狄道当护军,被赐给安陽男爵号。恰逢永昌王拓跋仁跟随世祖南征,得到元后姊妹两人。李洪之以同宗族人的名义暗地里用金钱礼物馈赠元后姊妹,同她们结为兄妹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王崇传
    魏书白话版:王崇传
    王崇,字乾邕,陽夏雍丘人。兄弟两人都以孝顺著称于世。勤于耕种,以奉养双亲。任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倚杖才能起身,毛发也脱落了。未及下葬,权且停柩房舍西面。王崇在停柩的地方结庐而住,昼夜啼哭,引得鸠与鸽成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朱长生传
    魏书白话版:朱长生传
    朱长生及于提,都是代州人。高祖时,朝廷命朱长生为员外散骑常侍,与于提一起出使高车。到了高车国朝廷上,高车主阿伏至罗要求朱长生等人下拜,长生一口拒绝:“我们是天子使者,怎么会给下土诸侯下拜?”阿伏至罗于是不以使节礼节待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温子升传
    魏书白话版:温子升传
    温子升,字鹏举,自称太原人,晋代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江左。祖恭之,刘义隆政权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避难归国,定居在济陰冤句,因而成为该郡县人。家中世代寒微。父温晖,兖州左将军府长史,行济陰郡事。子升开始在崔灵恩、刘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赵琰传
    魏书白话版:赵琰传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温为杨难当司马。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回到老家。精心奉养父母,茶水饭食,必亲自调弄。皇兴年间(467~471),京城缺粮,奴婢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把她教训了一顿,责令她留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刁冲传
    魏书白话版:刁冲传
    刁冲,字文朗,渤海饶安人,镇东将军刁雍的曾孙。十三岁成为孤儿,孝顺过于常人。他的祖母是司空高允的女儿,是位聪明的妇女,哀伤他少小即成孤儿,抚养他尤为精心。刁冲丧期满后便有志到他方求学,高氏流着眼泪挽留他,而刁冲执意要走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李业兴传
    魏书白话版:李业兴传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祖父李虬,父玄纪,都因儒学渊博被推举为孝廉。玄纪死于金乡令任上。李兴业少年时代就很忠直,潜心学习,负书从师,不怕辛苦。精研经书章句,爱看奇闻异说。稍晚在赵、魏之间师事徐遵明。当时有渔陽人鲜于灵馥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刘献之传
    魏书白话版:刘献之传
    刘献之,博陵饶陽人。少时失去父母,十分贫困,却十分喜欢《诗经》、《左传》,曾经在渤海程玄那里读书受业,便博览群书。看到名家、法家之言,掩书讥笑说:“假使杨墨之流不写此书,千年之后谁人知道他们是如此之渺小呢?”他曾经对其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孙惠蔚传
    魏书白话版:孙惠蔚传
    孙惠蔚,字叔炳,武邑武遂人,小字陀罗。自称六世祖道恭为晋长秋卿,从道恭到惠蔚世代以大儒传家。孙惠蔚十三岁时,粗通《诗》、《书》及《孝经》、《论语》;十八岁时,师从董道季讲《易》;十九岁,师从程玄读《礼经》及《春秋三传》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董征传
    魏书白话版:董征传
    董征,字文发,顿丘卫国人。祖董英,任高平太守。父董虬,终官郡功曹。董征身长七尺二寸,好古,学尚雅素。年纪十七,从师清河监伯陽,受《论语》、《毛诗》、《春秋》、《周易》,师从河内高望崇受《周官》,后来又从师博陵刘献之广受众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胡国珍传
    魏书白话版:胡国珍传
    胡国珍,字世玉,安定临泾人。祖胡略,任姚兴渤海公姚逵平北府谘议参军。父胡渊,赫连屈丐给事黄门侍郎。世祖攻克统万,姚渊以归降的功劳被赐爵为武始侯。后拜河州刺史。胡国珍少小好学,雅好清俭。太和十五年(491)袭承爵位武始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陈奇传
    魏书白话版:陈奇传
    陈奇,字修奇,河北人,自称是晋凉州刺史陈骧的八代孙。祖陈刃,仕官慕容垂。陈奇少孤,家贫,而奉养母亲至为孝顺。少小聪敏,有早成美称。性气刚亮,与俗不群。喜爱玩习经典,博通典籍,经常指责马融、郑玄解经失旨,立志著书述说《五经》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冯熙传
    魏书白话版:冯熙传
    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的哥哥。祖冯文通,记在《海夷传》。世祖平定辽海,冯熙父亲冯朗内迁,官做到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因犯事被诛杀。文明太后掌握朝政,追赠为假黄钺、太宰、燕宣王,在长安立庙。冯熙生于长安,被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高肇传(附高植传)
    魏书白话版:高肇传(附高植传)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哥哥。自称本是勃海..人。五世祖高顾,晋永嘉年间避乱入高丽。父高..,字法修。高祖初年,与弟乘信以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人入归朝廷,拜厉威将军、河间子,乘信被授为明威将军,朝廷都以客礼待之,赐给奴婢
    历史典籍
  • 魏书白话版:祖莹传
    魏书白话版:祖莹传
    祖莹,字元珍,范陽遒人。曾祖祖敏,在慕容垂政权中任平原太守。太祖平定中山,赐给他安固子爵位,拜授尚书左丞。死后,朝廷赠他为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因为从驾出征平原的功劳,晋爵为侯,位至冯翊太守,死后朝廷赠他为幽州刺史。父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