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
    石达开出走后,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由于他们毫无军政才能,朝中文武大臣不服。1857年10月,洪秀全改以蒙得恩为正掌率①,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代替安、福二王执政。次年,洪秀全又提拔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八节 清军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八节 清军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清军战败的原因                                                (一)清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                                                英法侵略者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特权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天京内讧后的战争形势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天京内讧后的战争形势
    1856年,太平军继西征战场转败为胜之后,又先后攻破了威逼天京数年之久的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革命再次出现了有利的形势。可是,与此同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危机日益加深,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杨秀清与韦昌辉、石达开之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六节 英法联军第二次北犯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六节 英法联军第二次北犯
    一、上海修约谈判                                                《天津条约》签订前后,清廷内部在是否全部接受侵略者的要求方面存在很大分歧。桂良等以英法联军“槍炮迅利”、“直隶库款支绌”、“天津以北,道途平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七节 英法联军第三次北犯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七节 英法联军第三次北犯
    一、英法扩大侵略,清廷疏于戒备                                                联军惨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立即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伦敦《每日电讯》报公开扬言:“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广东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的进犯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广东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的进犯
    一、英法联军的组成                                                为了扩大侵华战争,英国巴麦尊内阁于1857年3月强行通过了一项增加军费和增援远东英军的提案。4月20日,巴麦尊任命原驻加拿大总督额尔金及其弟普鲁斯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英法联军第一次北犯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英法联军第一次北犯
    一、联军策划北犯,清廷置若罔闻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额尔金、葛罗等又在香港密谋策划,确定联军舰队先开往上海,威逼清廷签订新约;若不能达到目的,便北犯白河口,对清廷直接施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节 清廷实行对内镇压对外妥协政策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节 清廷实行对内镇压对外妥协政策
    在英法等国准备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的时候,清王朝正被太平军打得焦头烂额,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尽避它对英法等国为攫取包大殖民特权而进行的“修约”活动等存有戒心,但为了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根本政策仍然是对内镇压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英国制造借口,挑起战争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英国制造借口,挑起战争
    一、“亚罗船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以所谓“亚罗船事件”为借口首先发动的。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检查装有走私货物的“亚罗”号船,并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七节 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七节 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1853年5月以后,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分别调往北伐、西征战场,天京附近兵力大为减弱,以致经常受到江北、江南大营清军的威胁。1854年7月,清廷从广东所调的五十只红单船陆续驶抵镇江一带江面,太平军的“龟船”①和部分营垒相继被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英法等国企图扩大在华殖民特权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英法等国企图扩大在华殖民特权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十余年间,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迫切要求向外侵略扩张,以便寻找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资产阶级原以为凭借《南京条约》所规定的不平等的通商关系,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北伐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北伐
    从1853年5月中旬太平军自浦口开始北伐,到1855年5月31日北伐军余部覆灭为止,太平天国为了夺取京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北伐作战。其过程大致分为长驱北上、驻止待援、最后失败三个阶段。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六节 西征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六节 西征
    从1853年5月中旬太平军自天京出发西征,到1856年4月石达开由江西率军回援天京,为太平军西征时期。西征的战略意图,在于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并解决天京军民的财粮供应问题。其过程大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北攻湘鄂与东取金陵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北攻湘鄂与东取金陵
    一、道州决策                                                太平军撤出全州后,原拟沿湘江北进,直取长沙,因在蓑衣渡受挫,遂东渡湘江,由陆路进抵湖南永州城西。由于潇水阻隔,未能攻克永州城,只得挥师南向,取道双牌,于1852年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定都金陵后的军政决策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定都金陵后的军政决策
    太平军攻占金陵后,迅速肃清了城内残敌,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1853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进入金陵,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并改金陵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南北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①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
    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耗费了数千万两白银的军费,战后又要负担巨额赔款,财政更加拮据,于是大幅度增加地盯漕赋(清政府两项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南京条约》及其它几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节 金田起义与太平军转战广西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节 金田起义与太平军转战广西
    一、金田起义                                                1851年(咸丰元年)初洪秀全、冯云山等领导的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开端。洪秀全,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出生在广东花县的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七节 英军侵入长江下游,沿江军民英勇抗战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七节 英军侵入长江下游,沿江军民英勇抗战
    一、英国增兵及其新的侵略部署                                                早在1841年9月英军从厦门北犯舟山时,英国政府即决定再次增加兵力,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以迫使清政府尽快签订一项满足其侵略要求的条约。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八节 中国战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八节 中国战败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自1840年6月开始,到1842年8月结束,历时两年零两个月。这次战争,英国先后出动军舰二十八艘(装备火炮约八百门),各种船只约八十艘,兵员总数约一万五千余人。以这样规模的一支军队,竟把拥有四亿人口和近九十万常备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广东军民的抗英作战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广东军民的抗英作战
    一、广州谈判破裂                                                1840年11月中旬,懿律和义律率领“麦尔威厘”号等四艘军舰和一些辅助船只离开定海,于11月20日抵达澳门。英国驻印度总督奥克兰对大沽谈判的结果十分不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六节 英军再次北犯与清军浙东反攻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六节 英军再次北犯与清军浙东反攻
    一、英国决定扩大侵略战争                                                1841年4月,义律关于签订所谓《穿鼻草约》的报告送到伦敦。英国政府嫌义律勒索太少,责备他违背了政府的训令,在已经获胜的情况下,“同意了极其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英国侵华部署与清政府的海防战备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英国侵华部署与清政府的海防战备
    一、英国远征军的组成和作战部署                                                英国政府作出发动侵华战争的决定之后,即着手组织远征军。至1840年初,这支侵略军基本组成。海军舰队以驻印度海军司令伯麦为司令,由十六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英军首次北犯与清军定海抗战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英军首次北犯与清军定海抗战
    一、英军封锁珠江口与首次北犯                                                英国侵华远征军由舰队司令伯麦率领,以舰船三十艘,载陆军四千人,在新加坡集结后,向中国南海进发,于1840年6月下旬陆续抵达广东海面,与先期到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1840—1842年,英国殖民者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其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也叫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840年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节 英国以武力推销鸦片,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节 英国以武力推销鸦片,发动侵华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牟取斑额利润,最大限度地掠夺中国人民,除了向中国输出一般商品外,还大力倾销鸦片。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①获得了印度鸦片出口的垄断权,即在印度大规模地生产鸦片,并以非法手段大量输入中国。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