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魏书: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 长孙道生
    魏书: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 长孙道生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乡邑七百余家叛显走,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亦聚众自立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十四 长孙肥 尉古真
    魏书:列传第十四 长孙肥 尉古真
    长孙肥,代人也。昭成时,年十三,以选内侍。少有雅度,果毅少言。太祖之在独孤及贺兰部,肥常侍从,御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登国初,与莫题等俱为大将,从征刘显,自濡源击库莫奚,讨贺兰部,并有战功。太祖征蠕蠕,大破之,肥降其主匹候跋,事具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十一 卫操 莫含 刘库仁
    魏书:列传第十一 卫操 莫含 刘库仁
    卫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侠,有才略。晋征北将军卫瓘以操为牙门将,数使于国,颇自结附。始祖崩后,与从子雄及其宗室乡亲姬澹等十数人,同来归国,说桓穆二帝招纳晋人,于是晋人附者稍众。桓帝嘉之,以为辅相,任以国事。及刘渊、石勒之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十二 燕凤 许谦 张衮 崔玄伯 邓渊
    魏书:列传第十二 燕凤 许谦 张衮 崔玄伯 邓渊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陰陽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人以礼迎致之。凤不应聘。乃命诸军围代城,谓城人曰:“燕凤不来,吾将屠汝。”代人惧,送凤。昭成与语,大悦,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苻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九下 献文六王
    魏书:列传第九下 献文六王
    彭城王彭城王勰,字彦和。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勰生而母潘氏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文明太后不许,乃毁瘠三年,弗参吉庆。高祖大奇之。敏而耽学,不舍昼夜,博综经史,雅好属文。高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
    魏书: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
    废太子  京兆王  清河王  广平王  汝南王孝文皇帝七男。林皇后生废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广平文穆王怀。袁贵人生京兆王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怿、汝南文宣王悦。郑充华生皇子恌,未封,早夭。废太子庶人恂,字元道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九上 献文六王
    魏书:列传第九上 献文六王
    咸陽王  赵郡王  广陵王  高陽王  北海王献文皇帝七男。李思皇后生孝文皇帝。封昭仪生咸陽王禧。韩贵人生赵郡灵王干、高陽文穆王雍。孟椒房生广陵惠王羽。潘贵人生彭城武宣王勰。高椒房生北海平王详。勰别有传。咸陽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七下 景穆十二王
    魏书:列传第七下 景穆十二王
    南安王  城陽王  章武王  乐陵王  安定王南安王桢,皇兴二年封,加征南大将军、中都大官,寻迁内都大官。高祖即位,除凉州镇都大将。寻以绥抚有能,加都督西戎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徵为内都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八 文成五王
    魏书:列传第八 文成五王
    安乐王  广川王  齐郡王  河间王  安丰王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后生献文皇帝。李夫人生安乐厉王长乐。曹夫人生广川庄王略。沮渠夫人生齐郡顺王简。乙夫人生河间孝王若。悦夫人生安丰匡王猛。玄夫人生韩哀王安平,王早薨,无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七上 景穆十二王
    魏书:列传第七上 景穆十二王
    陽平王  京兆王  济陰王  汝陰王  乐浪王  广平王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陽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陰王小新成。陽椒房生汝陰灵王天赐。乐浪厉王万寿、广平殇王洛侯,母并阙。孟椒房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七中 景穆十二王
    魏书:列传第七中 景穆十二王
    任城王任城王云,年五岁,恭宗崩,号哭不绝声。世祖闻之而呼,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之意也!”和平五年封,拜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五 明元六王
    魏书:列传第五 明元六王
    乐平王安定王乐安王  永昌王建宁王新兴王明元皇帝七男。杜密皇后生世祖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生乐平戾王丕。安定殇王弥阙母氏。慕容夫人生乐安宣王范。尹夫人生永昌庄王健。建宁王崇、新兴王俊二王,并阙母氏。乐平王丕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六 太武五王
    魏书:列传第六 太武五王
    晋王  东平王  临淮王  广陽王  南安王太武皇帝十一男。贺皇后生景穆皇帝。越椒房生晋王伏罗。舒椒房生东平王翰。弗椒房生临淮王谭。伏椒房生楚王建。闾左昭仪生南安王余。其小兒、猫兒、真、虎头、龙头并阙母氏,皆早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三 昭成子孙
    魏书:列传第三 昭成子孙
    实君者,昭成皇帝之庶长子也。性愚戆,安忍不仁。昭成季年,苻坚遣其行唐公苻洛等来寇南境,昭成遣刘库仁逆战于子岭。昭成时不胜,不能亲勒众军,乃率诸部避难陰山,度漠北。高车四面寇抄,复度漠南。苻洛军退,乃还云中。初,昭成以弟孤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魏书: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清河王  陽平王  河南王  河间王  长乐王  广平王  京兆王道武皇帝十男。宣穆刘皇后生明元皇帝,贺夫人生清河王绍,大王夫人生陽平王熙,王夫人生河南王曜。河间王脩、长乐王处文二王母氏阙。段夫人生广平王连、京兆王黎。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
    魏书: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
    汉因秦制,帝之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妃曰皇后,余则多称夫人,随世增损,非如《周礼》有夫人、嫔妇、御妻之定数焉。魏晋相因,时有升降,前史言之具矣。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至于昭成之前,世崇俭质,妃嫱嫔御,率多阙焉,惟以次第
    历史典籍
  • 魏书:列传第二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魏书:列传第二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上谷公纥罗,神元皇帝之曾孙也。初,从太祖自独孤如贺兰部,招集旧户,得三百家,与弟建议,劝贺讷推太祖为主。及太祖登王位,纥罗常翼卫左右。又从征伐,有大功。纥罗有援立谋,特见优赏。及即帝位,与弟建同日赐爵为公。卒。子题,少以雄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十一 前废帝广陵王 后废帝 安定王〓出帝平阳王
    魏书:帝纪第十一 前废帝广陵王 后废帝 安定王〓出帝平阳王
    前废帝,讳恭,字修业,广陵惠王羽之子也。母曰王氏。少端谨,有志度。长而好学,事祖母、嫡母以孝闻。正始中,袭爵。延昌中,拜通直散骑常侍。神龟中,进兼散骑常侍。正光二年,正常侍,领给事黄门侍郎。帝以元叉擅权,遂称疾不起。久之,因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十二 孝静纪
    魏书:帝纪第十二 孝静纪
    孝静皇帝,讳善见,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骑侍郎。八月,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帝既入关,齐献武王奉迎不克,乃与百僚会议,推帝以奉肃宗之后,时年十一。冬十月丙寅,即位于城东北,大赦天下,改永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九 肃宗纪
    魏书:帝纪第九 肃宗纪
    肃宗孝明皇帝,讳诩,世宗宣武皇帝之第二子。母曰胡充华。永平三年三月丙戌,帝生于宣光殿之东北,有光照于庭中。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为皇太子。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戊午,大赦天下。己未,征下西讨东防诸军。庚申,诏太保、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十 孝庄纪
    魏书:帝纪第十 孝庄纪
    孝庄皇帝,讳子攸,彭城王勰之第三子。母曰李妃。肃宗初,以勰有鲁陽翼卫之勋,封武城县开国公。幼侍肃宗书于禁内。及长,风神秀慧,姿貌甚美。拜中书侍郎、城门校尉、兼给事黄门侍郎,雅为肃宗所亲待,长直禁中。迁散骑常侍、御史中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
    魏书:帝纪第七下 高祖纪下
    十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始服兗冕,朝飨万国。壬午,蠕蠕犯塞。二月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三月丙申,蠕蠕国遣使朝贡。庚申,萧赜遣使朝贡。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甲子,帝初以法服御辇,祀于西郊。癸酉,幸灵泉池。戊寅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八 世宗纪
    魏书:帝纪第八 世宗纪
    世宗宣武皇帝,讳恪,高祖孝文皇帝第二子。母曰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既而有娠。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于平城宫。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夏四月丁巳,即皇帝位于鲁陽,大赦天下。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七 高祖纪上
    魏书:帝纪第七 高祖纪上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帝生而洁白,有异姿,襁褓岐嶷,长而渊裕仁孝,绰然有君人之表,显祖尤爱异之。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
    历史典籍
  • 魏书:帝纪第五 高宗纪
    魏书:帝纪第五 高宗纪
    高宗文成皇帝,讳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长子也。母曰闾氏。真君元年六月生于东宫。帝少聪达,世祖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年五岁,世祖北巡,帝从在后,逢虏帅桎一奴欲加其罚。帝谓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释之。”帅奉命解缚。世祖闻之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