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狄公案:第一五回 赵万全明言知盗首 狄梁公故意释奸淫
    狄公案:第一五回 赵万全明言知盗首 狄梁公故意释奸淫
    却说赵万全说他不是正凶,那个犯事之人,地方名姓,他皆知道,狄公听了此言,“心下甚是疑惑,暗道:“看他这身材膂力,实不是个善类,莫非他故意诳言,希冀逃走,那可就费事了。”当时一个人对答不来。马荣知道他的意思,乃道:“大人不必疑惑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一二回 说对联猜疑徐姓 得形影巧遇马荣
    狄公案:第一二回 说对联猜疑徐姓 得形影巧遇马荣
    却说狄公见洪亮不知道“孺子”典故,乃道:“这孺子不是作小孩子讲,乃是人的名字。从前有个姓徐的,叫做徐孺子,是地方上贤人。后来有位陈蕃专好结识名士,别人皆不来往,惟有同这徐孺子相好。因闻他的贤名,故一到任时,即置备一张床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一三回 双土寨狄公访案 老丝行赵客闻风
    狄公案:第一三回 双土寨狄公访案 老丝行赵客闻风
    却说狄公听马荣说出双土寨来,心下触机,不禁喜道:“此案有几分可破了,你们果曾访这人姓甚名谁,果否在寨内有几天耽搁?若是访实,本县倒有一计在此,无须帮动手脚,即可缉获此人。”乔太见狄公喜形于色,忙道:“小人访是访实了,至于他姓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十回 恶淫妇阻挡收棺 贤县令诚心宿庙
    狄公案:第十回 恶淫妇阻挡收棺 贤县令诚心宿庙
    却说周氏一番话,欲想狄公不用银签入口,狄公哪里能行,道:“本县验不出伤痕,理合认罪,岂有以人命为儿戏,反想掩过之理!正面陰面,既是无伤,须将内部验毕,方能完事。”当时也不容周氏再说,命仵作照例再验。众人只见先用热水,由口中灌进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一一回 求灵签隐隐相合 详梦境凿凿而谈
    狄公案:第一一回 求灵签隐隐相合 详梦境凿凿而谈
    却说狄公在郡庙祷告已毕,坐在蒲团上,闭目凝神,满想朦胧睡去,得了梦验,便可为死者伸冤,哪知日来为毕顺之事,过于烦恼,加了开棺揭验,周氏吵闹,汪仇氏呼冤,许多事件,团结在心中,以致心神不定。此时在蒲团上面,坐了好一会功夫,虽想安心合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八回 鞫奸情利口如流 提老妇痴人可悯
    狄公案:第八回 鞫奸情利口如流 提老妇痴人可悯
    却说周氏被打了四十鞭背,哪里就肯招认,当时呼冤不止,向着堂上说道:“太爷是一县的父母,这样无凭案件,就想害人性命,还做什么官府!今日小熬人愿打死在此,要想用刑招认,除非三更梦话。‘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你说我丈夫身死不明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九回 陶土工具结无辞 狄县令开棺大验
    狄公案:第九回 陶土工具结无辞 狄县令开棺大验
    却说狄公见周氏问他开棺无伤,诬害良民,律例上是何处分,狄公冷笑一声道:“本县无此胆量,也不敢穷追此案。昨已向你婆婆说明,若死者没有伤痕,本县先行自己革职治罪。此时若想用言恐吓,就此了结这案件,在别人或可为汝蒙混,本县面前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六回 老土工出言无状 贤令尹问案升堂
    狄公案:第六回 老土工出言无状 贤令尹问案升堂
    却说狄公见那老汉前来,说道:“你这太无礼了。我虽是江湖朋友,没有什么名声,也不至如此糊涂,到此地来卖药。只因有个原故,要前来问你。我看这座坟地,地运颇佳,不过十年,子孙必然大发,因此问你,可晓得这地主何人,此地肯卖与不卖?”老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七回 老妇人苦言求免 贤县令初次问供
    狄公案:第七回 老妇人苦言求免 贤县令初次问供
    却说洪亮领了堂谕,同快差当日赶到皇华镇上,次日就到了毕顺家门,敲了两下大门,听里面有个老妇人答道:“谁人敲门,这般清早就来吵闹。你是哪里来的?”说着到了门口,将门开了,见三四个大汉,拥在巷内,赶将两手叉着两个门扇,问道:“你们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四回 设医科入门治病 见幼女得哑生疑
    狄公案:第四回 设医科入门治病 见幼女得哑生疑
    却说狄公见那妇人相信他医理,欲解探她的口气,问道:“你这病既有数年,你难道没有丈夫儿子,代你请人医治,一就叫你带病延年么?”那妇人见问,叹了一口气道:“说来也是伤心,我丈夫早年久经亡过,留下一个儿子,今年二十八岁,来在这镇上开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五回 入浴室多言露情节 寻坟墓默祷显灵魂
    狄公案:第五回 入浴室多言露情节 寻坟墓默祷显灵魂
    却说狄公在客店门首,见对面来了一人,当时招呼他里面安歇。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洪亮,奉了狄公的差遣,令他在昌平四乡左近,访那六里墩的凶手。访了数日,绝无消息,今日午后,也到了镇上。此时见天色已晚,打算前来住店,不料狄公先在这里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二回 胡地甲诬良害己 洪都头借语知情
    狄公案:第二回 胡地甲诬良害己 洪都头借语知情
    话说狄仁杰将胡德同孔万德两人,交差带去,预备前往相验。自己退堂,令人传了仵作,发过三梆,穿了元服,当时带了差役人证,直向六里墩而来。所有那一路居民,听说出了命案,皆知道狄公是个清官,必能伸冤理枉,一个个成群结队,跟在他轿后前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三回 孔万德验尸呼错 狄仁杰卖药微行
    狄公案:第三回 孔万德验尸呼错 狄仁杰卖药微行
    却说狄公听洪亮一番言语,知不是胡德所为,只得等明日验后再核,一宿无话。次日一早就起身梳洗,用了早点,命人在尸场伺候。所有那些差役,早已纷纷到了孔家门口。不多一会,狄公步出公馆登场,在公案坐下。先命将孔老儿带上来,说道:“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读后感——胡适读《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读后感——胡适读《吕氏春秋》
    读《吕氏春秋》一《吕氏春秋》的贵生主义《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宾客所作。吕不韦本是陽翟的一个商人,用秦国的一个庶子作奇货,做着了一笔政治上的投机生意,遂做了十几年的丞相(前249—前237),封文信侯,食客三
    历史典籍
  • 狄公案:第一回 入官阶昌平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
    狄公案:第一回 入官阶昌平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
    诗曰:世人但喜作高官,执法无难断案难。宽猛相平思吕杜,严苛尚是恶申韩。一心清正千家福,两字公平百姓安。惟有昌平旧令尹,留传案牍后人看。自来奸盗邪婬,无所逃其王法,是非冤抑,必待白于官家,故官清则民安,民安则俗美。举凡游手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士容论第六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士容论第六
    士容一曰: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於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读后感: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读后感: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览部第十六卷第六篇察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①。子贡②赎鲁人於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於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贵直一曰: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对曰:“意恶能直?意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似顺论第五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似顺论第五
    似顺一曰: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开春论第一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开春论第一
    开春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之相应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
    《慎行论第二》作者:吕不韦慎行一曰: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
    审应一曰: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为之名,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孔思请行,鲁君曰:“天下主亦犹寡人也,将焉之?”孔思对曰:“盖闻君子犹鸟也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
    恃君一曰: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於群也,君道立也。故君道立则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先识览第四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先识览第四
    先识一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於城,城从於民,民从於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
    历史典籍
  •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
    审分一曰: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途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主无所避其累矣。凡为善难,任善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