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本草求真:下编 卷九·主治下-暑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下编 卷九·主治下-暑

书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又曰。暑症有二。一曰陰暑。一曰陽暑。陰暑者。因暑受寒之谓。陽暑者。因暑受热之意。可知陰暑即为中暑。陽暑即为中热也。玩书所载治暑药类甚多。而其确实以指治暑之药。其数有限。盖暑必挟有湿。如书所言能散暑中湿气。(暑湿。)其药止有紫苏以疏肺受暑邪。浓朴以消胸腹暑胀。大蒜以开暑塞窍穴。扁豆以舒脾中暑郁。苍术以发脾中湿郁也。又暑必挟有热。如书所言。能散暑中热气。(暑热。)其药止有香薷以除上下热气熏蒸。木瓜以收湿热耗损之气也。至于湿热伤胃而渴。(暑湿热。)则有雪水西瓜石膏可除。伤腑而见溺闭。则有滑石可解。他则无有论及。惟于症治之内。或言暑有宜于参耆白术。是因暑能伤气。(暑伤气。)气补则于暑可除矣。有言宜用黄柏黄连。是因暑挟有热。热除则于暑克除矣。有言宜用猪苓泽泻。是因暑湿不利。湿利则于暑更可除矣。有言宜用姜附肉桂。是因暑挟沉寒。(暑寒。)寒去则于暑无不去矣。有言宜于草果砂仁。是因暑湿伤中。(暑伤中。)中治则于暑无不治矣。有言宜于干葛升麻。是因暑伤于胃(暑伤中气。)而气不升。气升则于暑无不消矣。有言宜于乌梅甘草。是因暑热伤津。津和而暑无不和矣。有言宜于生地赤芍阿胶。是因暑伤血燥。血和而暑无不和矣。若使意义不明。徒以书载香薷以为治暑要剂。无论是虚是实。是陰是陽。概为投服。且令朝夕代茶。保无有伤元气之害乎。噫。误矣!

〔散暑湿〕

紫苏(肺) 浓朴(胸腹) 大蒜(诸窍) 苍术(脾) 扁豆(脾)

〔散暑湿热〕

木瓜(脾) 香薷(肺胃心)

〔散暑热〕

雪水(胃) 石膏(胃) 滑石(中下) 西瓜(心包胃)

〔补气治暑〕

人参 黄 白术

〔清热治暑〕

黄柏 黄芩 黄连

〔利湿热除暑〕

猪苓 泽泻

〔祛寒治暑〕

干姜 附子

〔消滞治暑〕

草果 砂仁

〔升胃气治暑〕

干葛 升麻

〔养津治暑〕

乌梅 甘草

〔养血治暑〕

赤芍 生地 阿胶

精选推荐

  • 本草求真:下编 卷九·主治下-湿
    本草求真:下编 卷九·主治下-湿

    经曰。诸湿胀满。皆属于脾。则湿当以理脾为主。又书有曰。湿因于寒。为寒湿。湿因于热。为热湿。湿因于风。为风湿。湿因于燥。为燥湿。则湿当视所因以治。又曰。湿在上。宜散。湿在中。宜燥。湿在下。宜清。然亦未可

  • 本草求真:上编 卷七·食物-鳖肉
    本草求真:上编 卷七·食物-鳖肉

    (龟鳖)凉肝血热鳖肉(专入肝)。止有雌无雄。与蛇与鼋为匹。形多变幻。故书有言鳖有三足赤足者不宜食。独目者不宜食。头足不缩者不宜食。目凹陷者不宜食。腹下有王字卜字文蛇文者不宜食。生于山上者名旱鳖不宜食。腹赤如血

  • 本草求真:上编 卷七·食物-蛙
    本草求真:上编 卷七·食物-蛙

    (湿生)清热利水闭气蛙(专入膀胱肠胃)。与螺蚌皆产于水。其味虽甘。而性则寒。故能清热利水。如水蛊腹大。用干青蛙二枚。以酥炒干蝼蛄七枚。炒苦葫芦半两。为末。空心酒服三钱即愈。通身水肿。以青蛙一二枚。去皮炙熟。食

  • 本草求真:上编 卷七·食物-海
    本草求真:上编 卷七·食物-海

    (无鳞鱼)清肝肾血瘀热毒海 (专入肝肾)。俗曰海蜇。即广所云水母者是也。按书言此生于东海。状如血 。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眼目腹胃。以虾为目。虾动 沉。故曰水母目虾。又曰。水母形浑然凝结。其色红紫。无口眼。腹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