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中药材大全: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中药材大全

中药材大全: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原态

茜草-药材

茜草-饮片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苗、泥土及细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药性】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

1.出血证。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如《简要济众方》治吐血不止,单用本品为末煎服;若治衄血,可与艾叶、乌梅同用,如茜梅丸(《普济本事方》);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若与黄芪、白术、山茱萸等同用,也可用于气虚不摄的崩漏下血,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尿血,常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能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治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血瘀经络闭阻之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如《经验广集》治血滞经闭,单用本品酒煎服,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痹证,也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海风藤、延胡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2.《本草纲目》:“茜根,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陰血分之药也,专于行血活血。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3.《医林纂要》:“茜草,色赤入血分,泻肝则血藏不瘀,补心则血用而能行,收散则用而不费,故能剂血气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经,兼治痔瘘疮疡扑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水溶性成分环六肽系列物,脂溶性成分蒽醌、还原萘醌及其糖苷等,尚富含钙离子等。

2.药理作用: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表现为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茜草的粗提取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其煎剂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和部分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对碳酸钙结石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用茜草200g,川军100g,以粗布包煎20分钟,水浸洗,温后敷局部,冷后再次加热使用。共治疗软组织损伤300例,用药3~8天,治愈率为86.6%(陕西中医,1987,1:35);用茜草15~20g,日1剂,早晚服,连用14~42天,不用其它制霉菌药物。共治疗念珠菌病5例,全部治愈(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5:312);用茜草100g,煎水代 茶饮。若腮腺肿甚而热者,加青黛6g,醋调涂敷患处,每日2次。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17例,总有效率为96%(山东中医杂志,1995,6:259)。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慢性气管炎、过敏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肝炎等。

精选推荐

  • 中药材大全: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原态茜草-药材茜草-饮片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苗、泥土及细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药性】苦,寒。归肝经。【功

  • 中药材大全: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原态白茅根-饮片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根茎。全国各地均有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洗净,晒干,切段生用。【药性】甘,寒。

  • 中药材大全: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大蓟-原态大蓟-饮片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华北地区多用地上部分,华东地区多用地上部分及根,中南及西南地区多用根。夏、秋季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

  • 中药材大全:榧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榧子的功效与作用

    榧子-原态榧子-药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药性】甘,平。归肺、胃、大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