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书籍大全

最新列表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干冬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干冬菜
    x陈冬菜卤 陈芥菜卤 粪金子 x 冬菜乃白菜。杭俗小雪前后,居人率市白菜,以盐腌之作齑,藏为御冬及春时所食,名曰冬 菜。颇利膈下气,其卤汁煮豆及豆腐食,能清火益肺,诚食中佳品也。至春分后,天渐暖,菜亦渐变黑色,味苦不堪食,以之晒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陈冬菜卤汁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陈冬菜卤汁
    清肺火痰嗽,解咽喉肿毒。(物理小识∶盐干菜水滴蜈蚣即死。以盐菜炒鸡,蜈蚣亦不食。)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刺儿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刺儿菜
    西北游记∶即内地之紫花地丁,俗呼刺儿菜。叶如柳,有刺毛,夏开紫花,生平地者起茎,生沟壑者起蔓,内地在在有之。生口外沙漠者,花开于夏至后,大如蒜头,色紫可爱,人多采食之。暮春萌芽之际,挖其根,状如大枝人参,色较微白,巨者如芦菔,烹调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波斯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波斯菜
    即今红菜,一名洋菜。汪连仕云∶生长海陽者佳。根本红艳,色鲜丽。止血。治刑杖瘀血攻心,捣汁冲酒服,即散,可理跌打。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番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番蒜
    徐昆柳崖外编∶番蒜出台湾番地,外形似木瓜,中似柿。有浮山张氏,宦于闽,一婢食鳖肉 后误食苋,遂病面黄腹胀, 欲死者数矣。半载后,有馈番蒜者,婢偶食之,遂大泻,有物如小鳖者数十,少顷,爽然疾若失,方知番蒜可治鳖苋毒也。治鳖瘕,解食毒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蒜梗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蒜梗
    此大蒜近瓣处中心短梗也,干者入药用。治疮成管年希尧集验方∶用大蒜梗烧灰存性,搽患处,其管自消。坐板疮 黄氏医抄∶用蒜梗烧灰为末,先洗净去靥,将药末搽上。洗漏立验 良朋汇集云∶夏应遴试效过,防风、荆芥、地骨皮、川椒、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沙葱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沙葱
    西北游记∶口外沙石中生野葱,一名楞葱,一名沙葱,石楞中所产,故名楞;沙碛中所产,故名沙。其叶与家葱同,大更过之,味辣于家葱。根绝似蒜头,大更过之,味亦辣于蒜,善食辣辛者,不能罄一枚。虽细如草莛,拈生于沙碛甚密。腌之调羹,胜如韭,雉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风葱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风葱
    台志∶出台湾。疗风疾。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弯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弯姜
    滇南记,产云南百夷中,饵一刀圭,终其世断绝人道,土人以饲牧马,不之宦也。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川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川姜
    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辛辣,绝不类姜形,亦可入食料用。 包汝楫南中纪闻云∶扶丛 乡人,携木姜土茶饷余,受其木姜,作羹,味如茱萸酱,即此物也。味辛性热,治胃寒,散冷积寒 痰气。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白鼓钉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白鼓钉
    宦游笔记∶口外白鼓钉,即内地蒲公英,叶有锯齿,婆娑铺地,与内地生者迥殊。内地者,花早开单瓣;生沙漠者,花开于夏至前,宛似黄菊,一望灿然满地,其蕊瓣重叠,颜色娇媚,暮春草甫萌芽。口外啖此味,用之不竭,不啻春韭秋菘也。采食之,清火,亦为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三宝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三宝姜
    香祖笔记∶产台湾凤山县,相传明初三宝太监所植,治百病有效。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天骷髅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天骷髅
    此乃乡野村中桑树及屋篱上所挂霜打丝瓜也,其子名乌牛子。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并宜服之(汪连仕方)。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鬼骷髅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鬼骷髅
    汪连仕云∶乃残老之向日葵,其子性烈,通气透脓,合麝香、急性子捣烂为膏,贴脐,能落 胎。敏按∶冬日桃园中有树上干枯残桃,亦名鬼骷髅,与此名同物异。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玉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玉瓜
    即广昌土瓜,出江西。常中丞宦游笔记∶广昌土瓜,本草不载,形甚拙,圆者如瓠,或磊 如赘疣,无瓣无瓤,长沙土中,外污内洁,细肌密理,剖之白如冰玉,入口清甘无滓,消烦释滞,或熟食之,亦佳,殆瓜中异品也;其性蔓生,春种而秋成,冬初始入市。无种,春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节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节瓜
    粤草志∶节瓜乃冬瓜中一种小者,白皮,蔓地生,一节生一瓜,得水气最多,故解暑毒。止渴生津,驱暑健脾,利大小肠。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穿肠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穿肠瓜
    吉云旅钞∶穿肠瓜乃大便解出甜瓜子,生苗结实,土人名粪甜瓜,不拘大小,皆可入药。采 来晒干,新瓦焙焦为末,乳钵研极细,摊地上,出火毒,收贮听用。但此瓜不易有,须以人力制造,其法∶将烂熟甜瓜与七、八岁小儿空心带子食之,令其勿嚼碎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酱茄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酱茄
    x糟茄 x 此即人家酱中食茄,入药宜陈年者佳。治耳痒出脓 妙药方∶酱茄挤汁滴之。治牙痛周氏家宝方∶酱茄烧灰存性为末,掩患处。腹内鳖瘕 寿域方∶陈年酱茄烧存性,入麝香、轻粉少许,脂调贴之。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糟茄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糟茄
    山海草函∶烧灰存性,治鹅口疳。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牛心茄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牛心茄子
    产琼州,一核者入口立死,两核者可以粪清解之。入外科膏药用、麻药用,此药只可外敷,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缅茄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缅茄
    高濂珍异药品云∶缅茄,一作沔茄,形如大栗,上有罩帽,如画皮样,出滇南缅甸地方,坚 如石。 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似荔枝核而有蒂,土人雕刻其上而系之,拭眼去翳,亦解疮毒。 滇南杂记∶缅茄出缅甸,大而色紫,蒂圆整,蜡色者佳。 粤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白茄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白茄
    x叶、蒂 x汪连仕方∶一名玉盘茄,有大、小两种,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指头,初生色白,老则皮黄;能入骨追风,治一切瘫痪。根名白风藤,合酒蒸服,茄实蘸硫黄,擦白癜风,除大麻风。东粤茄园产者良,名茄丸。叶 治肠红大便下血。刘羽仪验方∶用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天茄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天茄
    出广中,如大拇指,其形如茄而有棱,坚如石,击之不得碎,其蒂黄黑如酱色。一种牵牛花 嫩子,苏人采为蜜饯入食品者,亦名天茄,大能破气,与此迥别。胃脘痛 救生苦海∶水磨服之,每服一枚见效。蝎毒 五杂俎记∶关中有天茄,可治蝎毒。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葛仙米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葛仙米
    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出,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耳味。大约山洞内石髓滴石所成。性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黄矮菜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黄矮菜
    一名黄芽菜。咸淳临安志∶冬间取巨菜覆以草,积久而去其腐,叶黄白鲜莹,故名黄菜。万 历杭州府志∶杭人讹为黄雅菜。戒庵漫笔∶黄矮菜,杭州呼为花交菜。 群芳谱∶燕京圃人以马粪入窖,壅培菘菜,令不久见风日,长生苗叶,皆嫩黄色,脆
    古代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