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老子集注:第五十八章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14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146]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47]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8]

【注释】

[145] 统治者大概差不多,人民也就大概“差不多”了;统治者时刻算计人民,人民也就时刻算计统治者了。不言而喻,算计的结果总是统治者要吃亏——因为统治者占少数,暴力掌握在人民手里。

[146] 祸与福相互转化,并没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守。

[147] 啊!——老子感叹道——这是什么样的混乱世界啊!人们迷惑得几乎习惯了。虽然孔子总是讲要“中庸”、“忠恕”,但孟子几乎就是指责统治者“率兽而食人”。特别是后来的理学时代,更是“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可见,不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吗?这就是说,“道德”因为其内在的规律,即力求“一”的本性,最终将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这也是老子出走函谷关的原因。因为他深深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道德都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这也是老子较其他道德哲学家,如庄子、墨子、孔子伟大的地方。而实际上,儒学也在近代中国遭到了两次有针对性的打击。一次是20世纪初,一次是20世纪七十年代。虽然这两次打击的区别是如此不同和令人感到兴趣,但既然这种比较不是这里的任务,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留到例如附录中去做。

[148] 总之,有,但不实有。还记得“牙齿与舌头”的例子吗?要保留圈转的余地。这样才能保持“自然”的假象。如果这个假象被揭穿了,统治也就完蛋了。

【译文】

政治宽大,人民就淳厚;政治分析明确,人民就浇薄,灾祸啊,是幸福倚靠的地方,幸福啊,是灾祸藏伏的地方。谁知道它的终极原因?这难道没有固定的的道理吗?固定的又变为异常,善良的又变为妖孽。人们的迷惑,时日本来很久了。因此,圣人方正而对人不残破,又廉隅而对人不伤害,直率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目。

精选推荐

  • 老子集注:第五十七章
    老子集注: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43]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44]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老子集注:第五十三章
    老子集注: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136]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137]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138]【注释】[136] 因为“无为”,所以“唯施是畏”。看来,绝对的“无所作为”不是

  • 老子集注:第四十九章
    老子集注: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127]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128]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129]【注释】[127]非常重要。何谓“心”?其实就是公共

  • 老子集注:第四十七章
    老子集注: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122]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23]【注释】[122] 经历的越多,知道的越少。这是指视野被经验的事实所封闭,对一般规律知道的会反而少。[123]理论上的认识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