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导读:第十章、儒家思想的发展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儒家思想导读

儒家思想导读:第十章、儒家思想的发展

小雅认为,儒家思想发展到孟子、荀子已经很完善了。汉朝以后的大儒们吸收一些其它思想,如道家、佛家,将儒家思想重新用新名词解释一下,主体不离孔子本 意,更多的大儒其实并无新意,只是用自己的话重复古人的内容。这其中不乏解释错了的人,因此随着年代久远,便会偏离孔子本意,于是有更多的人来反驳,就这 样争来争去一直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争执下去。

影响较大的首先是汉朝董仲舒,引进道家的五行学说创立谶讳神学,也就是你不管做什么好事或坏事,老天都会有某种感应,从而告诫皇帝你不要以为没人管得了 你,上天在看着你呢。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唐朝韩愈,因儒学被混入许多异学,因此韩愈矢志复兴儒学道统,掀起了儒学高峰。宋朝儒学大家太多,北宋五子(周敦 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结合太极图在易学方面有很大突破,尤其是邵雍。

南宋朱熹是二程的徒孙,继承了二程的理学并有重大突破,二程和朱子所编的《四书五经集注》更是后人学习的唯一教科书。所谓“理学”主要是参合了禅宗的思 想,认为一个东西,这所以是这个东西,而不是另一东西,以及该东西是怎么来的,又将怎样变化而去,这其中必然有一个“理”,如果认识了这个“理”,也就认 识了一切。

朱子的“理学”影响很大,一直到明朝的王陽明才用“心学”来推翻“理学”。心学是陆九渊所创,到王陽明才发展到顶峰。王陽明认为,理学的物物皆有理,这一 点不错,但这个理不是在物中,而是在心,心就是理,认识自己的本心便认识了世界。这也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即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人心在动。

虽然朱子对后人所作贡献很大,但小雅并不敬佩朱子,不是因为朱子在解释四书五经时有许多错误,也不是因为理学偏离了孔子本意,是因为朱子严格限制弟子学禅 而自己却暗自看了很多禅书,修身没有修好。王陽明的思想在日本韩国影响非常大。清朝以后除顾炎武、龚自珍学问人品还可以称道,其余如曾国藩、康有为皆欺世 盗名,不值一谈。

精选推荐

  • 儒家思想导读:第十一章、结束语
    儒家思想导读:第十一章、结束语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笔下的圣人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他们的行为至高至圣,没有任何超出仁义的行为,事实果真如此吗?汉景帝 时曾围绕“汤武受命”这个问题展开了

  • 儒家思想导读:第十章、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导读:第十章、儒家思想的发展

    小雅认为,儒家思想发展到孟子、荀子已经很完善了。汉朝以后的大儒们吸收一些其它思想,如道家、佛家,将儒家思想重新用新名词解释一下,主体不离孔子本 意,更多的大儒其实并无新意,只是用自己的话重复古人的内容。这其中不乏

  • 老子集注:第七十八章
    老子集注: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186]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187]正言若反。[188]【注释】[186]那么攻“柔弱”者是

  • 老子集注:第七十七章
    老子集注: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184]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185]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注释】[184]这里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