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北齐书白话版:段荣传
    北齐书白话版:段荣传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氏。祖父段信,仕沮渠氏,后入魏朝,因豪族身份被迁徙回北方,依然定居在五原郡。父亲连,安北府司马。段荣少时喜好历术,专攻星象。正光初年,对人说:“《易》云‘观察天文以测定时事的变迁’,又称‘上天显示征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窦泰传
    北齐书白话版:窦泰传
    窦泰,字世宁,大安捍殊人氏。本是清河观津的后代,祖罗,魏统万镇镇将,因此迁居到了北方边地。父乐,魏末破六韩拔陵作乱,他与镇将杨钧固守城池,遇害身亡。泰富贵后,追赠为司徒。早年,泰母梦风雷骤起,好似要下雨,出门观看,见电光刺眼,暴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尉景传
    北齐书白话版:尉景传
    尉景,字士真,善无人氏。秦、汉设置尉侯官,他的祖先有任此职者,因此以尉为姓氏。景性格温和,却颇有豪侠之气。魏孝昌中,北镇人反叛,景与神武投奔杜洛周,又一块归附尔朱荣。以军功封博野县伯。后随从神武在信都举兵。韩陵之战,只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清河王高岳传
    北齐书白话版:清河王高岳传
    清河王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父高翻,字飞雀,魏朝赠太尉,谥孝宣公。岳幼年孤单贫穷,很少人认识他。长大后敦厚朴直,身材高大,深沉且有气量。最早岳的家在洛陽,高祖每次接受使命来洛,必定住在岳家。岳的母亲山氏,曾半夜起来,看见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高思好传
    北齐书白话版:高思好传
    高思好原本为浩氏之子,思宗把他当作弟弟抚养,但待他极其刻薄。年少时以善骑能射服事文襄帝。当文宣即位时,升任左卫大将军。本名思孝,天保五年(554),讨蠕蠕,文宣看中了他的骁勇,说:“你击贼就像雄鹰扑入鸡群,应当思念好事。”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琅邪王高俨传
    北齐书白话版:琅邪王高俨传
    琅笽王高俨,字仁威,武成帝第三子。初封东平王,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升任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魏氏旧制:中丞出门,清除道路,与皇太子分道行走,王公贵族须在很远的地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赵郡王高琛传(附高睿传)
    北齐书白话版:赵郡王高琛传(附高睿传)
    赵郡王高琛,字永宝,高祖的弟弟。少时熟习弓马,有志气。高祖匡正天下,中兴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琛位居禁卫,恭勤慎密,以身示范。太昌初,拜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不久拜骠骑大将军、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上党王高涣传
    北齐书白话版:上党王高涣传
    上党刚肃王高涣,字敬寿,神武帝第七子。姿容雄俊,洒脱不拘。虽是孩童,就十分自信长大后能领兵打仗。因此神武时常夸奖他,也很喜欢他,说:“这个儿子像我。”长大了,力大无比,才能超群。他常对身边的人说:“人不能没有知识,但也不需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安德王高延宗传
    北齐书白话版:安德王高延宗传
    安德王高延宗,文襄帝第五子。母亲陈氏,为广陽王姬。延宗年幼时为文宣帝收养,年十二,还骑在文宣的肚子上。有时,文宣甚至让他将尿撒在自己的肚脐中。抱着他说:“可怜只有这一个。”问他想作什么王,回答说:“想作冲天王。”文宣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幼主纪
    北齐书白话版:幼主纪
    幼主名恒,后主的长子。母亲穆皇后。幼主武平元年(570)六月生于邺城。这年十月,被立为皇太子。隆化二年(577)春正月初一,即皇帝位,时年八岁,改元为承光元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后。在此时期,黄门侍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神武娄后传
    北齐书白话版:神武娄后传
    神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的女儿。少时聪明,很多豪族大家都想聘娶她,但她没有同意。当看到在城上服役的神武后,很是吃惊,说:“此人就是我的丈夫。”于是打发婢女向神武通告心意,又多次赠送私财,好让他来家行定婚之礼,父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武成纪
    北齐书白话版:武成纪
    世祖武成皇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同母弟。仪表奇伟,神武尤其钟爱。神武安抚荒远之人,便为帝聘蠕蠕太子盭罗辰之女,号“邻和公主”者为妃。帝时年八岁,衣冠整齐,神情从容,使得华夷叹服。元象中,封为长广郡公。天保初,晋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后主纪
    北齐书白话版:后主纪
    后主讳名纬,字仁纲,武成皇帝的长子。母为胡皇后。胡梦见坐着玉盆在海上漂荡,太陽钻入裙中,于是怀孕了。天保七年(556)五月初五,在并州王邸生下了帝。帝容貌俊美,武成帝特别爱宠,拜他做了世子。武成即位为皇帝后的太宁二年(56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废帝纪
    北齐书白话版:废帝纪
    废帝殷,字正道,文宣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李皇后。天保元年(550),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机敏聪慧。初学反切语,在“..”字下注“自反”。侍者不解其意,太子解释说:“..字,足旁亦为‘..’,难道不是自反?”经常游宴北宫,却不让河间王进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孝昭纪
    北齐书白话版:孝昭纪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同母弟。幼时俊伟不凡,早有大志,深受武明皇太后宠爱。魏元象元年(538),封常山郡公。文襄执政后,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入霸府做诸弟的师傅。帝览阅文籍,能够追究其意旨却不喜好辞采。常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文襄纪
    北齐书白话版:文襄纪
    世宗文襄皇帝讳名澄,字子惠,神武的长子,母亲娄太后。幼年聪慧,神武很是看重他。魏中兴元年(531),立为渤海王世子。从杜询习学,敏悟过人,询很是佩服。二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时年十二,神情俊爽,就像成人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文宣纪
    北齐书白话版:文宣纪
    显祖文宣皇帝讳洋,字子进,高祖第二子,世宗同母弟。帝身体有鳞,两个脚后跟,不喜好游戏,沉着有风度。高祖曾试探着考察几位儿子的理事能力,让他们各自整治一堆乱丝,只有帝一个人独自抽出刀来将丝斩断,说:“乱,就应该斩。”高祖赞同
    历史典籍
  • 周书:周书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周书:周书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                      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                      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
    历史典籍
  • 北齐书白话版:神武纪
    北齐书白话版:神武纪
    神武纪(上)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地人氏。其六世祖隐,晋时为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代都在慕容氏朝为官。当慕容宝败亡之际,国家大乱,高湖便率领部分民众归顺了魏氏,因此被委任为右将军。高湖生有
    历史典籍
  • 周书:周书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周书:周书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萧詧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                      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                      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陽郡王。历官宣惠
    历史典籍
  • 周书:周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周书:周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盖天地之所覆载,至大矣;日月之所临照,至广矣。然则                      万物之内,民人寡而禽兽多;两仪之间,中土局而庶俗旷。求                      之邹说,诡怪之迹实繁;考之山经,奇谲之词匪一。周、孔存
    历史典籍
  • 周书:周书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八
    周书:周书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八
    夫塞天地而横四海者,其唯孝乎;奉大功而立显名者,其                      唯义乎。何则?孝始事亲,惟后资于致治;义在合宜,惟人赖                      以成德。上智禀自然之性,中庸有企及之美。其大也,则隆家
    历史典籍
  • 周书:周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周书:周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太祖受命之始,属天下分崩,于时戎马交驰,而学术之士                      盖寡,故曲艺末技,咸见引纳。至若冀隽、蒋升、赵文深之徒,                      虽才愧昔人,而名著当世。及克定鄢、郢,俊异毕集。乐茂雅、
    历史典籍
  • 周书:周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周书:周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自书契之兴,先哲可得而纪者,莫不备乎经传。若乃选君                      德于列辟,观遗烈于风声,帝莫高于尧、舜,王莫显于文、武。                      是以圣人祖述其道,垂文于六学;宪章其教,作范于百王。自
    历史典籍
  • 周书:周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周书:周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                      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                      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