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北史演义:第十四卷 内衅成肃宗遇毒 外难至灵后沉河
    北史演义:第十四卷 内衅成肃宗遇毒 外难至灵后沉河
    话说这徐、郑二奸献计太后,太后忙问何计,俨曰:“陛下欲免大祸,除非暗行鸩毒,害了主上,以公主为太子,扶立为帝。那时权在陛下,内可杜群臣之口,外可止尔朱之兵。待人心已安,然后别选宗室,以正大位。不唯免祸,而且多福。陛下以为何如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十一卷 天宝求贤问刘贵 洛周设计害高欢
    北史演义:第十一卷 天宝求贤问刘贵 洛周设计害高欢
    话说胡太后宠信郑俨、徐纥居中用事,百僚畏惮,莫敢谁何。朝政日坏,今且按下不表。却说魏初有两秀容城,皆在并州之北,俱有居民数万。北秀容酋帅双姓尔朱,名羽健。再传为尔朱代勒。代勒为人猛勇,御下又极宽和。一日,游猎山中,部下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十二卷 剪劣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宫阙成仇
    北史演义:第十二卷 剪劣马英雄得路 庇幸臣宫阙成仇
    话说六浑当日脱身而行,料洛周必不干休,定有追兵到来,谓众人曰:“若追兵到来,既要厮杀,又要照顾家眷,势难两顾。不如孙、蔡两兄保着车仗人口先走,我与士真、子茂在此杀退追兵,随即赶上。”尉景道:“此计甚妥。”于是家眷先行,三人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九卷 骋骑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北史演义:第九卷 骋骑射沃野遇仙 迫危亡牛山避寇
    话说贺拔允、贺拔岳弟兄二人因失了武川,拍马逃去,在路相议道:“今番虽留性命,但干戈扰扰,何处可以容身?”允曰:“现在广陽王镇守恒州,去此不远,不如投奔他去。”正行之间,听见后面喊声大起。岳曰:“定有追兵赶来。兄请先行,弟自在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斩将 安亭道延伯捐躯
    北史演义: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斩将 安亭道延伯捐躯
    话说六浑失去高澄,正在寺门外指点去路寻觅,忽有数十骑人马上山。前面是段荣,后面有人抱着小厮,坐在马上,却象高澄模样,得得而来。连忙接荣入寺,高澄亦随后进来,俱各大喜。六浑忙问荣道:“此子昨夜已失,君从何处救得?”段荣道:“拔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八卷 太后垂帘重听政 统军灭贼致亡身
    北史演义:第八卷 太后垂帘重听政 统军灭贼致亡身
    话说卫可清领了父亲密计,便至城下,单要统军出战,再叫军士辱骂以激之。统军大怒,挺身出战。战了数合,可清佯败而走。统军不舍,追有里许,伏兵齐起,将绊马索曳翻马脚,统军被擒。众兵将他绑了,推至城下,据其二子道:“来降免死,不来即斩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六卷 谐私愿六浑得妇 逼承幸元怿上蒸
    北史演义:第六卷 谐私愿六浑得妇 逼承幸元怿上蒸
    话说内干因昭君欲嫁六浑,屡次劝之,执意不改,杨氏又痛惜女儿,恐其忧郁成疾,因想女儿家最贪财宝,不若以利动之。商议已定。其时正值春光明媚,天气融和。夫妇同在那西厅,摆列长几数只,几上多设金银珠翠、首饰异宝、绫罗锦绣、珍奇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七卷 幽母后二贼专权 失民心六镇皆反
    北史演义:第七卷 幽母后二贼专权 失民心六镇皆反
    话说清河王被留在宫,太后欲幸之,当夜逼迫不从。太后去后,闻宫娥有明日放归之言,心下稍安。及到明日至于下午,不闻放出之命,只见宫女走来报道:“大王祸事到了。昨夜触娘娘之怒,娘娘有旨,今夜如再不从,当如彭城故事,赐死宫中。”清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杰 武川城上识英雄
    北史演义: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杰 武川城上识英雄
    话说太后怒高肇之死,欲临前殿与诸王争论,内侍刘腾跪止道:“娘娘息怒,听奴婢一言。窃闻诸王所以杀太师者,特为彭城报仇。彭城前日无罪而死,故太师今日亦无罪而见杀。诸王以此为罪,娘娘何说之辞?且太师一死,大权已失,娘娘虽为太后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五卷 怒求婚兰春受责 暗行刺张仆亡身
    北史演义:第五卷 怒求婚兰春受责 暗行刺张仆亡身
    话说贺六浑乃是一代人杰,素负经济之才,常怀风云之志。当此年富力强,方图功名显达,岂肯志在室家。然龙潜蠖伏,辱在泥涂,茫茫四海,无一知己。昭君一弱女子能识之风尘之中,一见愿以身事,其知己之感为何如。况赠以金宝,使之纳聘,尤见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二卷 于皇后暗中被弑 彭城王死后含冤
    北史演义:第二卷 于皇后暗中被弑 彭城王死后含冤
    再说于后留住净师不放,净师只得住下,启问有何旨意。于后道:“我因皇嗣未生,欲采良家之女,以充嫔御。今见汝兄之女才貌若此,正堪作嫔王家。我当奏知官家,纳之后宫。汝意以为可否?”净师道:“此女蒙娘娘不弃,便是莫大之恩了。但臣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三卷 改旧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
    北史演义:第三卷 改旧制胡妃免死 立新君高肇遭刑
    且说京兆王元愉反于冀州,起兵三月,邻郡不附。招集乌合之众,屡次丧败。仅据信都一城,将士尽怀离志。忽报朝廷差都督李平领大兵数万来剿,人人丧胆,谁敢迎敌。大兵一到,把四门围住,架起火炮,日夜攻打。李平见他势已穷蹙,便招他投顺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凡例
    北史演义:凡例
    一、是书起自魏季,终于隋初。凡正史所载,无不备录,间采稗史事迹,补缀其阙,以广见闻所未及。皆有根据,非随意撰造者可比。一、是书以北齐为主,缘始于尔朱氏,而宇文氏继之,故皆详载始末,而于北齐事则尤详。一、叙战事最易相犯,书中
    历史典籍
  • 北史演义:第一卷 魏宣武听谗害贤 高领军固宠献女
    北史演义:第一卷 魏宣武听谗害贤 高领军固宠献女
    粤自炎汉之末,天下三分:曹操夸有中原,孙权雄据江东,先主偏安西蜀,鼎峙者数十年。司马氏兴,篡魏、灭蜀、吞吴,四海一统。晋武帝崩,惠帝继立,庸懦昏愚,贾后乱政,诸王日寻干戈,遂成五胡之乱。刘渊称汉,李特号蜀。刘曜继汉而称前赵,石勒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七
    金小史:卷七
    宋既与金和,复修旧好。其后海州捕贼八十余人,贼之兄为宋军官。雍闻之,谓其下曰:宋之和好,恐不能久,其宿、泗间汉军,可以女真军 代之。参知政事魏子平曰:誓书称,沿边州城,除自来合设置射粮军数并巡尉外,更不得屯军守戍。雍曰:此更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八
    金小史:卷八
    方信孺归,侂胄大喜过望,乃召张岩于建康,罢为福建观察使,归罪苏师旦,贬之岭南。是时李璧已为参政,不可遣,朱致和、吴管已死,李 大性知福州,道远不能遽至,乃遣王楠使金。匡使人责以称臣等数事,楠请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国,增岁币为三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五
    金小史:卷五
    挞懒与宗盘、宗隽既合议以齐地归宋,诸酋不肯。或曰:我以地与宋,必德我。或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 德之有?宜勿与。然三大酋竟以河南、陕西地归宋,以张通古为使使宋。名曰:诏谕江南使。宋帝欲南面,而使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六
    金小史:卷六
    亮每有图宋之意。贞元二年正月,宋使朝辞,亮使人问之曰:宋国几科取士。对曰:诗赋、经义、策论兼行。又问秦桧作何官,年今几何?对曰:桧为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年六十五矣。复谓之曰:我闻秦桧贤,故问之。贞元三年,改元正隆。正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三
    金小史:卷三
    时宋太师童贯在太原,闻金将入寇,大惊。天会三年十月,粘罕与兀室余睹引兵自云中入太原,谓之国相军,斡离不与挞懒阇母刘彦宗引兵自 平州入燕京,谓之太子军,皆不戮一人,传檄而已。金使者赍军书尚在宋,劝童贯速割河东北以大河为界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四
    金小史:卷四
    兀术率兵北还,将趋镇江,宋将韩世忠以舟师扼江口,邀兀术,将战,世忠伏兵金山庙中以俟,兀术红袍玉带果来觇,伏发,坠马,几得之, 驰而脱去,既而战数十合,兀术大败,获其婿龙虎大王。兀术不得济,遣使愿还所掠假道,世忠不从。遂至镇江溯流西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一
    金小史:卷一
    金起自辽之属部,号女真,又曰女直,于夷狄中最微且贱者也。世居东海上,而在高丽之北,有七十二部落,不相统制。辽兴,既吞诸蕃,于 是,女真之众,有生、熟二种。熟女真在南,生女真在北,皆不得相通。而生女真犹居其故地,其山曰长白山,江曰
    历史典籍
  • 金小史:卷二
    金小史:卷二
    旻既得燕京,而赵良嗣又以请地至。旻云:数年相约夹攻,及寡人到燕京,不见有一人一骑,何故?遂以国书副本示良嗣,读至燕京用本朝兵 力攻下,其州县租税令送本朝输纳。良嗣曰:自古及今,岂有与其地而不与其税者?可削去。粘罕曰:燕自我得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川军攻占乡城,稳定川边局势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三节 川军攻占乡城,稳定川边局势
    川军虽然击退了藏军对川边的第二次进攻,但乡城一带仍为藏军所控制。尹昌衡决定继续从省城抽调部队,厚集兵力,乘胜向乡城发动进攻。这是一次历时较长,并对稳定川边局势具有重要意义的作战。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英国分割西藏阴谋的破产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四节 英国分割西藏阴谋的破产
    一、英国策划的“西姆拉会议”                                                英帝国主义为了分割我国的西藏,除派遣军队公开入侵西藏和指使西藏亲英分子发动暴乱外,还极力阻挠中国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发生联系
    历史典籍
  •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战争的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五节 战争的经验教训
    这次战争虽然发生在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之间,但实际上是由英帝国主义一手挑起的,因而具有明显的反侵略性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一、正确处理民族关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