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启蒙教育

国学入门:10.7 丧服:把悲哀穿在身上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国学入门

国学入门:10.7 丧服:把悲哀穿在身上

【丧服简说】

在古代,孝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孔子说孝顺的孩子是不会兴风作乱的,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孝敬家国。所以,父母去世是人一生中重大的不幸,就算是宰相,也要辞官回家守孝,而丧服,就成了孝道中的一种礼仪形式。

丧服,又称孝服、凶服,是生者在丧礼上为死者穿戴的孝服。一般来说,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丧服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是由生麻制成,边际开散,不缝制,这是重孝三年的人穿的,凌乱的衣服体现了孝子内心的痛苦,一般是父母去世才穿。

东汉以后,如果在任的官员有父母去世,必须离职成服,归家守丧,叫做“丁艰”或“丁忧”。看到有古人的文章中写“丁忧在家”,就是在家为父母守孝。如果是父亲的丧事,则称丁外艰或丁外忧,母亲的丧事称丁内艰或丁内忧。只有等到丧期结束,才能重新复职。

特殊情况下,皇帝以处理军国大事的需要为理由,不让高级官员离职守制,称为夺情,但如果官员遵旨,依旧任职的话,就会被攻击为有悖人伦,要承受极大的舆论压力。春秋时期的魏国名将吴起没有回家守丧,就屡屡被人诟骂为不孝子。而宋代文人苏东坡,就曾因为父亡而辞官归隐。在科举时代,如果考生遇斩衰之丧,在丧期内也不得应考,如有人为了考试而隐瞒父母亡故的消息,就叫做匿丧,被发现后,会受到严厉处分,而且会为人们所不齿,也毫无前途可言了。

齐衰,是用熟麻制成,边际整齐,乃由手工缝制,丧期分为四种:齐衰杖期(三年),齐衰不杖期(一年),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在服齐衰期间,饮食起居也有一定的规范。

齐衰三年也是重丧,其要求与斩衰三年大致相同,只是初丧三日不食改为二日不食。齐衰杖期、不杖期则是初丧三餐不食,杖期者终丧不能食肉饮酒;不杖期者三月既葬后可以食肉饮酒,但不能参加宴会。

大功,粗白布制成,九个月的丧期。居大功之丧的人,初丧三餐不食,葬前不能睡正寝,要吃斋念佛。

小功,细白布制成,五个月的丧期,小功是轻丧,一般为远房亲戚而服。

缌麻,更细的白布制成,三个月的丧期。

【丧礼上的故事】

庄子妻死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总是与众不同。庄子的妻子死了,按照丧礼来说,应该是重丧,不能饮酒吃肉,更不能唱歌了。但是他的朋友惠子前去吊唁时,却看见庄子岔开脚坐着,还敲打瓦盆唱歌。

惠子看不过去了,就问:“您的妻子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自己没有享福就去世了,您不哭也就罢了,还在这里敲锣打鼓地唱歌,这也太过分了!”

庄子理直气壮地说:“人本来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过是夹杂在杂草之间的元气,再由元气变成有形体、有生命的人,现在她死了,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不过是天地之间的草芥,我却要凄凄徨徨地守着她哭,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呢?”

守丧三年的来历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我问孔子:“为父母守丧,一守就是三年,似乎太长。假如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礼仪就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所以宰我建议,把丧期改成一年即可。

孔子听了很不高兴,问道:“如果这样你心安吗?”宰我回答说:“我心安啊,没有什么不安的。”孔子感慨地说:“你还是做不到仁啊!你想想看,一个孩子出生后,要三年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父母就这样日日夜夜地抱着孩子、护着孩子,这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所以替父母守丧三年,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精选推荐

  • 国学入门:10.8 十义:道义不分年代
    国学入门:10.8 十义:道义不分年代

        【十义简说】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如果有人出卖了朋友,或者是抛弃了家庭,都是为人所不齿的,都要受到谴责。不论在哪个朝代,中国人都讲求做人的原则,而且除了小部分的观点因历史条件而改变之外,绝大部分的道德礼仪

  • 国学入门:10.4 士相见礼:在重复中表达诚意
    国学入门:10.4 士相见礼:在重复中表达

        【士相见礼简说】    今天我们见到朋友,都会点头致意,表示问候。古代的问候和见面的礼节更加繁琐详细,我们学一点古代的相见之礼,大概就能体会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情趣。    士是一种身份,一般只有有社会身份的人,才

  • 国学入门:10.1 五礼:天人和谐的诚心
    国学入门:10.1 五礼:天人和谐的诚心

        【五礼由来】    我们是一个讲究礼节的国家,对礼的重视从古代的五经之一《周礼》就可以看出来。礼不仅是一套规范,更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所体现出来的庄重和美的思想。古代的贵族要学习五礼,才能算作是有教养的人。五

  • 国学入门:9.13 棋:智力与耐力的较量
    国学入门:9.13 棋:智力与耐力的较量

        【围棋】    传说乾隆皇帝喜欢下棋,有一次他和官员刘墉下棋,说输了的话就可以答应他任何条件。结果真的输给了刘墉,乾隆问刘墉想要什么,刘墉说想要皇上帮忙成全他的亲事,原来,刘墉看上了一位漂亮小姐,但是他自己弓腰驼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