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古代书籍大全

最新列表

  • 《千字文》 千字文|千字文全文
    《千字文》 千字文|千字文全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名实第十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名实第十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 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一习一 事;四则籓屏之臣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杂艺第十九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承晋、宋馀 俗,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 常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终制第二十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吾年十九,值梁家丧乱,其间与白刃为伍者, 亦常数辈;幸承余福,得至于今。古人云:“五十不为夭。”吾已六十余,故心坦然,不以残年为念。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 先君先夫
    启蒙教育
  • 《菜根谭》 菜根谭·概论(3)
    《菜根谭》 菜根谭·概论(3)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言圣贤之难得, 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 定,所与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 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文章第九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文章第九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 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 用多途。至于陶冶性灵,从
    启蒙教育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三 覃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三 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
    启蒙教育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四 盐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四 盐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风飁飁,雨绵绵,李苦对瓜甜。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探
    启蒙教育
  • 《菜根谭》 菜根谭·概论(1)
    《菜根谭》 菜根谭·概论(1)
    “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造化唤作‘小儿’小儿,切莫受渠戏弄;天地原为‘大块’,须要任我炉锤! 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
    启蒙教育
  • 《菜根谭》 菜根谭·概论(2)
    《菜根谭》 菜根谭·概论(2)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俯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人心有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固了;有部真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治家第五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治家第五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 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风操第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风操第六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 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 亦自可知。昔在江
    启蒙教育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一 尤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一 尤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唇对齿,角对头,策马对骑牛。毫
    启蒙教育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二 侵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二 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
    启蒙教育
  • 《菜根谭》 菜根谭·评议
    《菜根谭》 菜根谭·评议
    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事莫大于揖逊征诛,而康节云﹕"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纶万变而不动一尘矣。 君
    启蒙教育
  • 《菜根谭》 菜根谭·闲适
    《菜根谭》 菜根谭·闲适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龙可豢非真龙,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禄可饵荣进之辈,必不可笼淡然无欲之人;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兄弟第三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兄弟第三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 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 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
    启蒙教育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后娶第四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后娶第四
    吉甫,贤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而后妻间之, 伯奇遂放。曾参妇死,谓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骏丧妻,亦谓人曰:“我不及曾参,子不如华、元。”并终身不娶,此等足以为诫。其后,
    启蒙教育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九 青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九 青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龟曳尾,鹤梳翎,月榭对风亭。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行对坐,醉对醒,佩紫对纡青。棋
    启蒙教育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 蒸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下卷 十 蒸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张兔网,挂鱼罾,燕雀对鹏鹍。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儒对士,佛对僧,面友对心朋。
    启蒙教育
  • 《菜根谭》 菜根谭·修身
    《菜根谭》 菜根谭·修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
    启蒙教育
  • 《菜根谭》 菜根谭·应酬
    《菜根谭》 菜根谭·应酬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於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
    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