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l.黄土汤__九、理血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l.黄土汤__九、理血之剂

增辑

l.黄土汤(张仲景)便后血。

(《金匮要略》)

【歌诀】

黄土汤将远血①医 胶芩地术附甘随

更知赤豆当归散近血②服之效亦奇

【词解】①远血:即是先下便后下血,血色暗黑,因其是远离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故名。

②近血:即是排便时先下血后大便,血色多鲜红,其出血部位接近直肠或肛门,故名。多见于肠风、痔疮下血。

【组成】灶心黄土半斤(30克)阿胶黄芩干地黄白术 附子炮 甘草各三两(各9克)

【用法】先将灶心黄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分二次服。

【功用】温 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远血证。症见先便后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 ,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亦可治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等。

【分析】因本方所治诸证乃因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去统摄所致。故脾阳不足,脾气虚寒所致远血证为本方的主证。中气虚寒,则阴血生化不足,且便血量多,每易耗伤阴血,所以阴血不足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温 中涩肠止血,为君药。附子、白术温 阳健脾以摄血,共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并能止血;黄芩苦寒,防止附,术温 燥太过动血,共为佐药。甘草既益气补中,又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温 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对便血、吐、衄、崩漏因脾阳虚所致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附方】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赤小豆三升(60克)浸令芽出,晒干当归十两(30克)

用法:二药共研细末,每次用浆水(即炊粟米熟,浸冷水中至味酸。或用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调服方寸匕(6克),日三次.

功用:清利湿热,养血活血。

主治:近血证。症见下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舌红、脉数等。

按:本方证因湿热蕴结肠中,灼伤血络所致。故方中用赤小豆清热利湿解毒,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当归养血活血;浆水清凉解毒,其功偏清热凉血以止血,因此适用于近血证。而黄土汤功偏温 阳健脾以止血,所以适用于脾阳虚不能统血之远血证。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l.黄土汤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l.黄土汤__九、理血之剂

    增辑l.黄土汤(张仲景)便后血。(《金匮要略》)【歌诀】黄土汤将远血①医 胶芩地术附甘随更知赤豆当归散近血②服之效亦奇【词解】①远血:即是先下便后下血,血色暗黑,因其是远离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故名。 ②近血:即是排

  • 汤头歌诀:10.槐花散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10.槐花散__九、理血之剂

    10.槐花散 (许叔微) 便血。(《本事方》) 【歌诀】槐花散用治肠风①侧柏黑荆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词解】①肠风:前人认为便前下血,下血新鲜(鲜血),直出四射者为肠风。此乃因风邪热毒壅遏于肠胃血分,损伤

  • 汤头歌诀:5.当归四逆汤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5.当归四逆汤__九、理血之剂

    5.当归四逆①汤 (张仲景)益血复脉。(《伤寒论》)【歌诀】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② 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 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词解】①四逆:此指手足原冷,只是

  • 汤头歌诀:2.人参养荣汤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2.人参养荣汤__九、理血之剂

    2.人参养荣汤 补气养血。(《太平惠民和剂局才》) 【歌诀】人参养营即十全① 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词解】①十全:即“十全大补汤”。【组成】白芍药三两(90克) 当归一两(3克) 陈皮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