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寿康宝鉴:第八章 保身广嗣的夫妻须知
    寿康宝鉴:第八章 保身广嗣的夫妻须知
    隐名氏编译◎褚尚书广嗣说:‘古代男子三十岁才娶,女子二十岁才嫁,是为了让身体强固已成,结婚才能生孕,胎儿生下才能育养成人 ,并得康寿。到了后代,许多人男子未满十六岁便娶,女子未满十四岁便嫁,身体还没强固,便急著婚嫁,导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九章 第1节 现代人的交往朋友及结婚须知
    寿康宝鉴:第九章 第1节 现代人的交往朋友及结婚须知
    隐名氏编译第一节:前言有一次,在台北某便利商店的年轻朋友,向译者问说:‘你劝我们戒婬,是否我们就不能交 异性朋友了?’对这个问题,译者原本从未想过,也不会提过。经此一问,才加以思索。商店里的年轻店员有男有女,在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附:网路佛子同戒邪淫誓言
    寿康宝鉴:附:网路佛子同戒邪淫誓言
    隐名氏编译生死海深,轮回路险,最易犯者杀生,最难断者婬欲。且欲为生死根本,若不断除,菩提难期。今有在家学佛众弟子,共同发愿,从戒邪婬入手,渐渐增进,‘必使婬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然自力衰微,佛力堪凭,单修多退,互助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七章 夫妻间的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寿康宝鉴:第七章 夫妻间的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隐名氏编译前面各章主要在劝戒邪婬,亦即除了夫妻二人以外的各种色行婬欲,均须完全戒除。此外福善祸婬的道理,在前面各章节中,也已详加阐明。至于第七章、第八章,将述及夫妻间所宜遵守的戒忌。一般人都容易疏忽了夫妻间闺房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六章 第2节 发誓持戒的作用
    寿康宝鉴:第六章 第2节 发誓持戒的作用
    隐名氏编译一、坚固戒力人的存心,不是善便是恶。人所承受的,不是福便是祸所谓天道祸婬,不加悔罪之人。因此纵令以往曾误犯邪婬,倘若而今以后,能以至诚心忏悔前非,醒悟自过,并于神前誓愿戒除邪婬,誓戒后如能战战兢兢,戒惧谨慎,守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六章 第3节 誓愿持戒的格式范例
    寿康宝鉴:第六章 第3节 誓愿持戒的格式范例
    隐名氏编译世人若曾犯了邪婬,只要至诚忏悔,誓改前非,依然可以消弭罪过。若幸运从未犯过邪婬,也可预先誓戒,令自己永保白璧无暇。从前周裕曾将誓愿戒除邪婬单,分送善友,每人一张,并由个人再分别劝化十人,共同参与戒除邪婬,如此众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五章 悔过向善的福报实例
    寿康宝鉴:第五章 悔过向善的福报实例
    隐名氏编译◎明朝时人洪焘,有一天暴毙,恍惚间被一绿衣人引到陰府。洪问一生的食禄如何,绿衣人从衣袖中抽出一个大纸袋给洪看,洪看到纸后注写著原本可做到参政事的大官,但因在某年月日奸婬了一处女 ,将为任转运副使的小官。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六章 第1节 再明持戒的道理
    寿康宝鉴:第六章 第1节 再明持戒的道理
    隐名氏编译骆季和先生说:古人传下‘万恶婬为首,百行孝为先’,这两句话不但有它的道理,而且相辅相成。婬既为万恶之首,则不婬便是百行之先。孝既为百行之先,则不孝便是万恶之首。因为好婬则无法保全孝道,因此要圆满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三章 戒淫的福善实例
    寿康宝鉴:第三章 戒淫的福善实例
    隐名氏编译◎明宣宗时,有位曹鼐先生,最初只是一名基层官吏,后来因为捕盗,在驿亭中,获得一名十分美貌的处女 ,该名女子想主动献身于曹,曹鼐立刻告诉她:‘你是处女 ,我不能侵犯你。’并且拿出纸来,在纸上写:‘曹鼐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四章 邪淫的祸报实例
    寿康宝鉴:第四章 邪淫的祸报实例
    隐名氏编译◎李登,十八岁就考取解元,但此后一直到五十岁,都无法考中进士。向叶法师请示原因。叶法师便替他叩求文昌帝君指示。帝君命神吏拿李登的官籍,宣说开示,查李注销生时,天帝赐玉印,命中原本注定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考取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5节 劝戒十则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5节 劝戒十则
    隐名氏编译一戒处女 闺秀处女 ,最重视一生名节,倘若狠心将她玷污,必然害她终生难忘羞耻,生生世世都怨恨不散,犯者定将偿受冤报的 因果,故绝不可侵犯处女 。二戒寡妇 寡妇 虽然丧夫,但死者一般也都希望妻子能够为他守节守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6节 戒淫十三法(附)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6节 戒淫十三法(附)
    隐名氏编译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情场所,仅限于城市中几家妓院、茶室而已,而且仅限于固定小街定点区域。但是如今工商业时代,重利轻义、道德不被重视,导致邪婬之风漫流。不但各大都市中,每隔三步就有一家变相经营的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4节 九想观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4节 九想观
    隐名氏编译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人死后无比凄惨,因而断绝爱欲,更能不被世间一切假相所执迷:第一:新死想静静地观想,一个刚死的人,直挺挺地身体仰卧,寒气透骨,毫无知觉。当回头想想,我这个贪财恋色的身体,将来死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2节 远离邪淫十法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2节 远离邪淫十法
    隐名氏编译一清心地:心地能清,婬念就不会生。一般人心地常只有半时片刻清净,倘若要时时刻刻、始始终终都保持内心清净,不生邪念,必须每日阅读道德善书,尤其戒婬的书刊文章,须每日早晚阅读十分钟或半小时,此外因果报应的书刊也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3节 四觉观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3节 四觉观
    隐名氏编译本书和下一节德戒婬法,都是教我们运用观想的力量,来破除贪婬和邪思婬念,读者如能每日拔出固定时间,来修持这两节的观想法,久而久之,不但必能清心寡欲、戒除邪婬,更且对修行悟道上,也有很好的效果。世间的邪思婬欲,生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一章 第3节 戒之在色赋
    寿康宝鉴:第一章 第3节 戒之在色赋
    隐名氏编译(前言:《戒之在色赋》是越中一位读书名士商子拜亭,有一夜 梦见文昌帝君告诉他说:‘你有写赋的才华,何不作一篇戒色赋,替我唤醒世人?‘拜亭梦醒后,便提笔写赋,下笔时好像有神相助,字字句句,顺畅达意,令人见了,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1节 明白邪淫的危害-邪淫十二害
    寿康宝鉴:第二章 第1节 明白邪淫的危害-邪淫十二害
    隐名氏编译要戒邪婬,首须对邪婬的害处,有透彻的明白。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时提到,看见他人的妻女美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只要一起这个念头,虽无事实,已难逃鬼神的祸罚,因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一章 第2节 戒淫格言
    寿康宝鉴:第一章 第2节 戒淫格言
    隐名氏编译※张三丰真人说: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具有陽刚之气,夫妻间的关系乃是伦常之道。如果超越了夫妻间以外,和其他任何人发生了不正当的邪婬行为,那便是越礼乱沦,和禽兽 没有什么两样了。要知道,杀人的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文帝戒淫圣训
    寿康宝鉴:文帝戒淫圣训
    隐名氏编译文昌帝君垂示说:我遵奉金阙玉帝的旨命,在每月的寅卯日,到酆都地狱,去考定天下因造罪恶而死堕地狱之人的事实。发现各种造罪作孽的案件,多的不可胜数,堆积如山。而在天律所定的各种罪恶报应中,以婬罪的报应最严酷。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戒淫文
    寿康宝鉴:戒淫文
    隐名氏编译众生造了无数的身口意业,茫茫如海。其中以色欲的业障最为难断。在扰扰攘攘的红尘世间,也只有邪婬是最容易令人误犯的过失。许多盖世的英雄,因此亡身丧国;许多聪明的才士,因此败节堕名。时代演变到了今日,恶风婬行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不可录敦伦理序
    寿康宝鉴:不可录敦伦理序
    印光大师天是大父,地是大母,一切男女都是接受天地的孕育恩泽,而为天地的子女承受育养,既然都同是天地的子女,就应该把一切男女,当作是自己的同胞兄弟姊妹一般,去爱护他(她)的身心身心身心健康长寿,去扶持他(她)的品格贞良节操,能够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第一章 第1节 文帝训示勉子戒淫文
    寿康宝鉴:第一章 第1节 文帝训示勉子戒淫文
    隐名氏编译文昌帝君说:上天常降祸给贪婬的人,而且报应很快。倘若有人不怕报应,对自己的邪婬行为,依然不加检点改过,则此人随时都会遭受灾殃的降临。从前,春秋时代,有许多君王公侯都因为婬乱的行为,导致败国亡家。《诗经》风雅
    佛经书籍
  • 王凤仪笃行录:修订记录
    王凤仪笃行录:修订记录
    修订记录:六赴东劝道;--劝导每节后之附言亦国华之登明,--证明孔子当为乘田,--尝为况年关迩,--况年关在迩,未有不意见横生、衡突屡见者----冲突及后立志,吃饭时不以目看,,——,对已则知足,融融然而常乐——己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寿康宝鉴: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长寿健康,子孙绵长,吉祥平安。没有人会愿意多病夭折,绝子断孙,凶危多难的。这种道理就算是小孩幼童也明白。但是贪婬好色,纵情 花柳的人,他们虽然也希望寿康吉祥,可是在行为上却与他们的希望
    佛经书籍
  • 寿康宝鉴:不可录重刻序
    寿康宝鉴:不可录重刻序
    印光大师婬色的祸害,非常激烈残酷。从古到今,有许多因此而亡国败家败身居绝的,有许多因此而伤害了原本强健的身体,也有许多原本有顶天立地、求圣求贤的高雅志向,却因为婬色而志气堕落、终无所成的。更有生为衣冠整齐的人,却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