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五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贪恋爱欲女色的人,就好像手里拿着火把,逆风而行,一定会有火把烧手的危险。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二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翻译】释迦牟尼佛说:财和色这两样,对于人来说,是人人都舍不得丢开的东西。这就像锋利的刀刃上粘有一点点蜜糖,蜜糖很少,不够美餐一顿。小孩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三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人都被妻子、儿女、家庭房舍捆绑住了,甚至比牢狱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章
    【原文】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应当想到,身体中属于四大部类的各部件,都各自有自己的名字,没有叫做“我”的地方。“我”既然都不存在了,“我”还不是虚幻不实的吗!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一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一章
    【原文】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人随着自己的情和欲去追求虚妄的声名,但是当声名显赫的时候,自己的身体也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八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八章
    【原文】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我的这个佛法就是,在意念方面,就是没有意念,连没有意念这个念都没有了;在修行方面,不要执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九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九章
    【原文】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观察天地,要看到它是变化着的;观察世界万物,要看到它们都是变化着的;观察自己的心性,从而获得断除烦恼的智慧。这样来认识探究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六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六章
    【原文】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 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人如果心怀贪求的欲望 ,就不能得到佛家真理,不能进入佛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七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七章
    【原文】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修持得佛道的人,就好象人手持火把,进入黑暗的房间中,那黑暗就自然没有了,而只有光明存在着。你修习 佛道就能得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
    【原文】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翻译】一个沙门向佛问道:“什么是善事呢?什么事情是最大的善事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奉行真正的佛法,按佛法去做事就是善事,你的志愿与你所修的道相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五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五章
    【原文】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翻译】有一位沙门问佛:“什么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二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二章
    【原文】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三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三章
    【原文】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翻译】有位沙门向佛问道:“用什么因缘,怎样修行,就能得知前世的生命是什么样子,以及能弄明白真正的佛法佛理的?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章
    【原文】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原文: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看见别人在布施,要跟着欢喜、支持,就会得到很大的福报。有个沙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十一章
    四十二章经:第十一章
    【原文】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八章
    四十二章经:第八章
    【原文】佛言: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无德的恶人要加害有道德的贤人,就好像面朝天唾口水一样,口水并不能唾到天上去,还会落到自己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九章
    四十二章经:第九章
    【原文】佛言:博文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只是广博地闻听佛法,产生爱佛法之心,这并不能真正修得佛道;只有一心一意奉行佛法,你自然就会得修佛道的极大成就。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六章
    四十二章经:第六章
    【原文】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当恶人听到有善人在做善事时,就故意来找麻烦,打扰破坏行善。这时,你要自己心平气和,做善事不动摇,也不要恼怒责骂打扰你的那个恶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七章
    四十二章经:第七章
    【原文】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原文: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有人听说我在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章
    【原文】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一个人剃去了胡 须、头发,而出家当沙门,他遵依佛教道法,抛弃世间的资产财富,拿上饭钵出门乞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
    【原文】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婬。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众人以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五章
    四十二章经:第五章
    【原文】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人有许多过错,而他自己不觉悟,不悔过自新,这就顿然失去了改过之心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一章
    四十二章经:第一章
    【原文】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章
    【原文】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出家的沙门,只要断绝贪欲,认识自己的本性,领会最深的佛理,
    佛经书籍
  • 往生咒:往生咒唱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