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

佛经书籍有哪些 佛经书籍书名大全

最新列表

  • 王凤仪笃行录:六、赴东
    王凤仪笃行录:六、赴东
    六、赴东注重女学家父自入宣讲善堂后,对于家庭之棼[棼:fén,通“紊”(wěn),纷乱,紊乱。]]乱,社会之窳[ 窳:yǔ,腐败;败坏。]败,澈底研究,虽皆由于男子之主持,而女子之累及家庭社会者,尤属不鲜。故常倡言非兴女子
    佛经书籍
  • 王凤仪笃行录:七、兴学
    王凤仪笃行录:七、兴学
    七、兴学集款清债家父在怀德、德惠等处倡办女学,并设立讲习 所,研究女子道德及家庭伦理,而彼时海城腾鳌堡淑贞女校,因建筑校舍及各项费用等,已累债二万余元。家父以为既提倡于先,不能不赞助于后,况事同一体,义学之女生孔[孔:很
    佛经书籍
  • 王凤仪笃行录:四、从善
    王凤仪笃行录:四、从善
    四、从善当仁不让清代甲午年,地方变乱,胡 匪大起。杨善人(名柏字荫轩),始而宣讲善书格言,以挽人心。继而当地士绅,组设宣讲善堂于六家子镇,杨善人充当善东。乃招集地方青年学士,均入堂学习 ,四乡宣讲。且假神道以设教,训谕男女。
    佛经书籍
  • 王凤仪笃行录:五、庐墓
    王凤仪笃行录:五、庐墓
    五、庐墓知生知死敝村东五里许大东沟,曲姓老媪,闻说劝病甚效,乃抱幼孙往见家父,令看其孙之寿命长短。家父详为观察,乃言曰:『此儿莫如不令我看。』老媪曰:『何故?』家父曰:『譬如假帖票,到了本铺,加了批了。不然,还有寿命二年。今
    佛经书籍
  • 王凤仪笃行录:二、佣工
    王凤仪笃行录:二、佣工
    二、佣工心细如发家父以贫故,十七岁,为人佣工(俗名『扛活』,又名『年造』)。初到时,先考察东家心理及其做法。见其院落清洁,器物各有定所,则知其有整洁之习惯,一举一动,务求其整洁;见其田园,畦径井然,土壤肥沃,粪肥充足,则知其有切实
    佛经书籍
  • 王凤仪笃行录:三、力田
    王凤仪笃行录:三、力田
    三、力田见微知著家父奉侍曾祖父及祖父。二老辈念家父之贫窘,又在外佣工,故对于家中田园颇尽力,暇则拾粪以肥田,以故历年收获颇丰。四叔见人赞成家父之孝,则曰:『老人助彼度日耳,何得云孝?我如有妻室,当令老人享福,不令工作也。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四十二章
    四十二章经:第四十二章
    【原文】佛言:吾视侯王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
    佛经书籍
  • 王凤仪笃行录:一、牧牛
    王凤仪笃行录:一、牧牛
    一,本录叙述家父事迹约分七时期,一为人牧牛;二为人佣工;三在家力田;四从善宣讲;五庐墓尽孝;六赴东劝导;七兴办女学。晚年事迹嗣后再为续录。二,用浅俗文言体以其便阅看,又省文字。三,纪录事迹采实主义,力避虚妄繁之弊。四,每节后之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四十章
    四十二章经:第四十章
    【原文】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翻译】释迦牟尼佛说:沙门修行佛道,不要像推磨的牛那样,只在行动上转圈子,而不用心。身体行动上虽然在修道,拜佛念经,持斋执咒,但内心并不注重修行。如果能真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古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修习 佛道的人,就好像一头牛背驮着很重的东西,在很深的泥里艰难地行走,疲倦到了极点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八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八章
    【原文】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曰:善哉!子知道矣。【翻译】释迦牟尼佛问一位沙门:“人的寿命有多长呢?”这位沙门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九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修习 佛道的人,对于佛教所有的经典言教,都应当相信奉行。就好像人吃蜂蜜一样,不论是中间的蜜糖,还是外边的蜜糖,都是一样甜的。我的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六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六章
    【原文】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人要从地狱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七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七章
    【原文】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佛家弟子虽然远在数千里之外,但如果能一直记着我的戒律,切实奉行,那么他一定能修成佛家正果;在我身边左右的弟子,虽然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四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四章
    【原文】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 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 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五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五章
    【原文】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好像人炼铁一样,只有把铁的渣滓去掉了,制成器物,那么这样的器物才会精美结实。修习 佛道的人,只有去掉心中的贪欲杂念,你的道行自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二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二章
    【原文】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人因为有爱欲,便从此生出许多忧愁烦恼,从忧愁烦恼又生出许多恐惧害怕之心。如果断除了爱欲,那还有什么值得忧愁恐怖的呢?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三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三章
    【原文】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修习 佛道的人,就好像一个人与一万个敌人作战,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章
    【原文】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修习 佛道的人,就好像干草一样,火来了,就必须远远避开,否则必然遭到大火焚烧。因此,修习 佛道的人见了各种物欲色欲,都应当远远地避开它。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章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章
    【原文】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断陰,佛谓之曰:若断其陰,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陰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原文: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有人有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八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八章
    【原文】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千万谨慎不要相信你的意念,你的意念是不可信、不可靠的;千万谨慎不要堕入色情之中,堕入色情之中必然立即招来祸殃。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九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九章
    【原文】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千万要谨慎,不要接近女色,也不要同女人一起说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六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六章
    【原文】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翻译】天神给释迦佛献来了一位美女 ,想借此来动摇释迦的成佛决心。佛对天神、美女 说:“这些都是皮囊装着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章
    【原文】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翻译】释迦牟尼佛说:修道的人,就好像木头
    佛经书籍
  •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四章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四章
    【原文】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翻译】释迦牟尼佛说:情爱和色欲,最厉害的莫过于女色。色这种欲望 ,没有比它更大更厉害的了,幸亏只有色欲这一种最厉害的东西。如果再
    佛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