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鬼谷子白话文:第十 谋篇 1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鬼谷子白话文

鬼谷子白话文:第十 谋篇 1

【原文】

为人凡谋有道①,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②。审得其情,乃立三仪③。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④,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⑤,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⑥。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⑦,斯盖其分也。

【注释】

①凡谋有道:要想谋划说服他人的策略。《易》:“君子以作事谋始。”孔颖达疏:“凡欲兴作其事,必须谋虑其始。”

②得其所因,以求其情:要调查对方的心理状态,就要掌握他的实情。因,依靠,凭借;情,实情,情形。

③三仪:本指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陶弘景注:“言审情之术,必立上智、中才、下愚。”

④参以立焉,以生奇:三仪互相渗透,就可策划出奇谋妙计。

⑤司南之车:即指南车。司南是一种利用磁石指南的仪器。

⑥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假如二人有同样恶习而关系疏远,只能是一方受害。

⑦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墙倒屋塌在于有缝隙,树木毁坏在于有节疤。“墙”又作“缡”,指环绕住宅周围所建的土墙。墙有一点裂痕就有崩毁的可能,树则从节疤处开始腐败。一般人际交往也往往是从空隙处发生破裂。

【译文】

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要掌握规律背后的依据,这样才能得到实情。通过研究审察实情,确立上、中、下三仪。所谓三仪,指上智、中才和下愚。三者互相参照,就能定出奇谋妙计。奇谋妙计能够通达易行,开始于古人的社会实践。郑人入山采玉时,都要携带指南车,这是为了不迷失方向。揣度才干、衡量能力和获知实情,这是做事的指南。所以,众人同心协力谋划事业,就会关系亲密,共同获得利益。想法一致的人共同做事,如果是部分受益,部分受损,就会关系疏远。有共同仇恨的事物就会相互亲近,因为他们都是受害者;有共同仇恨的事物而关系疏远,一定是其中一部分人受到了损害。所以,如果有共同利益就会相互亲近,如果其中一方受到损害就会相互疏远,这是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可以作为观察同心或异心的标准。所以,墙壁坍塌是因为缝隙的存在,树木毁坏是因为树木有节疤,因为缝隙和节疤都是它们的分界之处。

精选推荐

  • 鬼谷子白话文:第八 摩篇 3
    鬼谷子白话文:第八 摩篇 3

    【原文】其摩者①,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②。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

  • 鬼谷子白话文:第六 忤合 3
    鬼谷子白话文:第六 忤合 3

    【原文】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①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②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③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④,故归之不疑也。【注释】①忤合:逆合。《

  • 鬼谷子白话文:第四 抵巇 4
    鬼谷子白话文:第四 抵巇 4

    【原文】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①。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②。圣人者,天地之使③也。世无可抵④,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⑤,可以检下⑥。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⑦。【注释】①合离:分合。

  • 鬼谷子白话文:第四 抵巇 3
    鬼谷子白话文:第四 抵巇 3

    【原文】天下分错①,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②,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③;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