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老子集注:第七十三章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177]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78]

【注释】

[177]虽然说“或利或害”,但是从直观上看,显然老子主张“勇于不敢”。另外,所谓“利”与“害”,只是对于人们主观才成立。而对于所谓“天”来说,并没有区别。只能说,对于一些人有利的事情,对于另一些人可能就有害。所以同一个行为,对于“天”是理性而客观的,是必然而唯一的,只是对于不同的人们,遭受到不同的待遇,产生不同的感受,才谈得到“利”与“害”。

[178]佛教相信“因果报应”,道家也有同样的认识。但道家强调报应的主体,即天。而佛教强调报应的客体,即人。

【译文】

果敢地凭刚强行事就会死,果敢的凭柔弱行事才会活。这两种情况,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厌恶的,谁知道它的缘姑?圣人对此也难以了解。自然的规律(“天之道”),不相争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响应,不召唤而自然地来临,舒缓而善于筹谋。天布的罗网很宽广,虽然稀疏,但任何东西都不会漏失。

精选推荐

  • 老子集注:第七十三章
    老子集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177]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78]【注释】[177]虽然说“或利或害”,但是从直观上看,显然

  • 老子集注:第七十章
    老子集注: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169]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170]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71]【注释】[169]“言有宗,事有君”。这就是说,存在一个唯一的光源,发散普遍的光。那么

  • 老子集注:第六十一章
    老子集注: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154]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55]【注释】[154

  • 老子集注:第六十章
    老子集注: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151]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152]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53]【注释】[151] 虽然老子主张什么“小国寡民”,但我们在这里看到,那其实是“理论的极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