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3)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3)
    突然,蔡泽口风一转,问道:“至于商鞅、文种二人,他们的结局是您所希望的吗?”范雎心想:这小子是在用利害关系,渐渐进逼,若说不愿意,就落入了他的圈套了。便假心假意回答说:“有什么不愿意的?商秧为秦孝公制定新法,使秦国民富兵强,扩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0)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0)
    秦昭王其实也早就对太后、穰侯等人不满,这回他听了范雎的话,就更加觉得恐惧,也更加痛恨他们。于是,秦王按照范雎的计划行事,废弃了太后,同时收回了穰侯的相印,让他回到陶县的封地,而其他几个人也被驱逐到关外。秦王提供给穰侯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1)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1)
    第二天,须贾向范雎辞别。范雎大摆宴席,请来了各国的使臣,与他们一同在大堂上享受丰盛的酒宴。而范雎则让须贾坐在堂下,把一盆豆子放在他的面前,让两个受过黥刑的囚犯夹着他,像喂马一样喂他吃豆。范雎数落完须贾说:“你替我告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8)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8)
    几天以后,王稽告别了魏王,回国复命,他在经过与张禄约定的地点的时候,偷偷地用车子载上了他。他们到达湖关的时候,远远望见有大队的车马,从西边向自己疾驰而来。范雎问道:“来的是什么人?”王稽回答说:“是我国的宰相穰侯,他是到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9)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9)
    纵论国事(下)范雎首先给秦王分析道:“秦国有出众的地利:北有甘泉、谷口,南有泾、渭两水的环绕,西有陇山、蜀山,东有函谷关、商阪。此外,秦国有军队百万、战车千辆,遇到好机会时,就应该出兵关东攻打其他强国,时机不好时,就坚守关中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6)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6)
    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六座城池,秦王非常高兴,对甘罗大加赞赏,封他为上卿。甘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十二岁时就当上了上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大权在握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也就是秦昭王的舅舅,他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7)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7)
    功高盖主穰侯把秦国征战得来的土地,如陶邑、刚邑、寿邑等地都划到了自己的封地之中,这其中的陶邑地区乃是当时最富庶的地方。公元前271年,魏冉与客卿商议,想要攻打齐国,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4)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4)
    甘茂后来向秦昭王进言,把武遂再归还给韩国。向寿和公孙奭对这件事表示抗议,但没有结果。向寿和公孙奭从此心怀怨恨,便诽谤甘茂。甘茂很害怕秦王处罚自己,于是不再进攻魏国的蒲阪,偷偷地逃掉了。最后樗里子跟魏国议和,撤了兵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5)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5)
    年少有为甘茂客死他乡,家人在秦国平静地生活着,他有个孙子叫甘罗。甘罗机智伶俐,招人喜爱,十二岁就侍奉在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的身边。吕不韦为了进攻赵国,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方针,先假意跟燕国和好,然后打发使者打入燕国的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2)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2)
    秦昭王七年,樗里子去世,安葬在渭南章台的东面。他生前曾说:“百年以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樗里子的府邸位于昭王庙西边渭南陰乡的樗里,因此世人称他为樗里子。汉朝建立后,长乐宫建在其墓地的东边,未央宫建在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3)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3)
    甘茂为韩解围秦武王最终到了周都,并死在那里。他的弟弟继位,就是秦昭王。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国人。从前秦国在丹陽打败楚国的时候,韩国见死不救,楚怀王一直怀恨在心,打算惩治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小兄弟,就派兵包围了韩国的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21)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21)
    朱建因母亲新死,家贫无从备办丧事,正在又悲又急,忽见审食其送来的一百斤黄金,正是及时雨,虽然平日心中看不起他的为人,但他这次来馈送,名正言顺,不便推却,只得收下了。果然有钱事便好办,不消片刻,便将后事一切具备。更有一班朝臣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
    史记新读:忠臣良将佐秦王(1)
    当疲惫的君主无力掌控政局,当年幼的国王无法处理政务,他们为了国家的稳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重任在肩樗里子,名疾,是秦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母亲是韩国人,因居住在樗里(今陕西渭南)地区所以被称为樗里子。他能言善辩,足智多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9)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9)
    话音未落,尉佗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马上端正了身子,郑重地向陆贾谢罪说:“我在蛮夷之地待得太久了,失去了应有的礼仪。”随后,他又觉得不服气,不甘心,于是又问陆贾说:“我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加贤能?”陆贾说:“您更加贤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20)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20)
    献计平乱吕后时期,许多吕氏族人都被封王,他们独揽大权,企图架空当时皇帝的权力,颠覆刘氏的天下。丞相陈平对此忧心忡忡,但是单单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又根本阻止不了吕氏的野心。他担心祸患会连累到自己,于是就经常闲居在家,考虑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7)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7)
    郦食其回到县城,向县令陈说利害,希望他能投降刘邦。担县令因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贸然从事,予以拒绝。就在当天,郦食其率众杀死了县令,并将县令人头抛到城下。一面又派人报告刘邦。刘邦见大事已成,就引兵攻打县城并大声疾呼:“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8)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8)
    汉王还约定,将领们攻下哪座城池,汉王就把那座城池封赏给他们作为奖赏;得到了财物,汉王从不吝惜,统统犒赏给士兵们。他与天下人同甘共苦,所以,英雄豪杰都愿意为汉王效命。而项羽违背约定、杀害义帝;别人天大的功劳不放在心上,却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5)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5)
    另外,秦王称帝以后,一定会运用手中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变更各个诸侯的封地,撤换他们的大臣。那些不听话,让其十分憎恨、厌恶的才俊会被免去职务,而换上那些只会歌功颂德、卑躬屈膝的小人。还有,秦国还会把他们国家宗室的女儿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6)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6)
    邹陽有一个文人的通病,就是嫉恶如仇,不愿与卑鄙的小人苟合,因此而得罪了梁孝王身边的红人羊胜、公孙诡等人。他们十分嫉恨邹陽,便在梁孝王面前说他坏话,还鼓动许多其他人一起说坏话。正所谓“三人成虎”,时间长了梁孝王终于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3)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3)
    后来,西戎义渠国(今在甘肃省境内)的国君来朝拜魏王。犀首听说张仪又出任秦国国相,迫害义渠君,就对义渠君说:“贵国道路遥远,今日分别,不容易再次见面,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告诉您一件事。”看到义渠君侧耳聆听的样子,就继续说道:“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4)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4)
    新垣衍用一种质疑的目光看着鲁仲连说:“请问,先生打算如何帮助赵国啊?”鲁仲连说:“我会让魏国、燕国都来帮助它,而齐国、楚国本来就已经帮助它了。”新垣衍摇摇头,笑着说:“说到燕国,我还可以听信您的说法,而至于魏国,我就是魏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1)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1)
    燕王说:“寡人就像蛮夷之徒一样,处在落后荒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汉也如同婴儿一样,智力平庸,没有什么深谋远虑,说话做事都不靠谱。如今,承蒙先生教诲,寡人愿意向西跟随秦国,并献出恒山脚下的五座城池作为见面礼。”张仪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2)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2)
    陈轸语重心长地说:“不单是张仪知道这回事,就连过路的人也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国君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做儿子。因为是好奴仆,被主人出卖的时候,不等走出巷子就很快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9)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9)
    “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都是些只会讲大话,唱高调的人,很少能让人信服。他们只想游说国君以达到封侯的目的。所以天下的游说之人,没有一夜不瞪着眼睛,磨着牙齿,大谈特谈合纵的好处,劝说各国国君。国君虽然欣赏他们的口才,却被
    历史典籍
  •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0)
    史记新读:三寸之舌也能左右历史(10)
    韩襄王觉得张仪说得不无道理,又慑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只好听从了张仪的建议。张仪回到秦国报告,秦惠王便封赏了他五个都邑,封他为武信君。东说齐王张仪随后又东去游说齐湣王说:“天下国家,论强大没有超过齐国的。然而替大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