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千古之谜:王羲之为什么喜爱鹅?
    千古之谜:王羲之为什么喜爱鹅?
    每当人们谈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时候,容易联想起那个广为传诵的写经换鹅的故事。据说王羲之特别爱鹅。山陰的一个道士养了十几只鹅,有一天早上,王羲之坐船经过那里见到了,非常喜欢。便去请示道士,想要把鹅买下来。道士表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吗?
    千古之谜:《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吗?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怒涛滚滚般不可遏制的悲愤,绞肠滴血般痛苦的诘问,诅天地咒神祇雄浑不羁的气魄以及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这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如何解释“妻子生孩子,丈夫坐月子”现象?
    千古之谜:如何解释“妻子生孩子,丈夫坐月子”现象?
    读者看了这个标题,一定会大惑不解:妻子生了孩子,怎么会让做丈夫的去做月子呢?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类有过这样的婚姻习俗,即所谓的产翁习俗。其内容就是:妇女在分娩以后,自己不坐月子,往往活动如常,而由丈夫坐床卧褥,好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诸葛亮为什么要娶丑女为妻?
    千古之谜:诸葛亮为什么要娶丑女为妻?
    诸葛亮这个名字,在中华大地上是十分响亮的,可以说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了。据史书记载,其人素有大志,每自比管仲、乐毅,刘备三顾茅庐后,遂随其出山共图大业。曾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其后又进占荆州,袭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皇后为何称“梓童”?
    千古之谜:皇后为何称“梓童”?
    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妻皇后,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相当显赫,但是皇后有一个奇怪的称号,常常被皇帝称为或自称为“梓童”。“梓童”之名是何意?对此人们颇费猜详。据有的专家考证,“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婚礼中的“闹房”起于何时?
    千古之谜:婚礼中的“闹房”起于何时?
    中国传统上一直把人们的婚姻大事看得十分重要,“金榜题名诗,洞房花烛夜”,一向被视为人生之大乐事。中国婚姻又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一般要结成婚姻的男女必须经过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清初“太后下嫁”是否确有其事?
    千古之谜:清初“太后下嫁”是否确有其事?
    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说的是顺治朝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博尔济吉特氏(1612—1687年),史称“孝庄文皇后”,蒙古族人(父塞桑,受封为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系清太宗皇太极妃,清世祖福临生母,一生扶立二代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太监娶妻奥秘何在?
    千古之谜:太监娶妻奥秘何在?
    太监,只是一个通俗的名称,因为在小说上、戏曲里、电影中,常常有太监的出现,小说中讲太监的更多。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剧的发展,太监的形象频频曝光于荧屏。太监又称寺人、奄(Yan)人、中官、内侍、宦官等。它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林怀部为何枪杀张啸林?
    千古之谜:林怀部为何枪杀张啸林?
    1940年8月14日下午一时三刻,大汉奸张啸林被他的保镖林怀部槍杀于上海格臬路(今宁海西路)214号寓所。林怀部为何杀死主子?是出于私人恩怨、激于义愤,抑或受人指使?张啸林,浙江慈溪人,原是杭州拱宸桥一带小流氓,后举家迁往上海,又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陈布雷自杀真相如何?
    千古之谜:陈布雷自杀真相如何?
    1948年下半年,国共两党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最后的决战。11月13日,一个初冬的深夜,寒风凛冽。在南京湖南路一所豪华的住宅内,一盏幽暗的壁灯映照着一个纤弱瘦小的身影,只见他缓缓地拿起床头的药瓶,终于发下狠心,吞下了早已准备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1923年紫禁城特大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千古之谜:1923年紫禁城特大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1923年6月27日(一说6月26日),这天晚上,天上月朗星稀,地下燥热无风,北京城的许多人家都在外面打扇纳凉。9点多钟,一道火光从紫禁城东北角冲天而起,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夏日的夜空,这一场特大火灾从紫禁城东路静怡轩开始烧起,延烧到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胡适之父胡传是被砍头的吗?
    千古之谜:胡适之父胡传是被砍头的吗?
    胡适之父胡传,原名祥蛟,字守珊,又字铁花,号钝夫,生于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卒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享年55岁。胡传究竟是病死?抑或在抗日保台中“殉难”?尽避十年“文革”中,胡传之墓为“造反派”挖掘,“开棺验尸”,但这位铁花公的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秋瑾是怎样被捕的?
    千古之谜:秋瑾是怎样被捕的?
    1907年7月,秋瑾与徐锡麟分头准备于浙皖两地举行反清起义。徐锡麟在安庆仓卒举事,槍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遇害。清政府得奸人密报,派兵包围了秋瑾所在的绍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了。在敌人严刑审讯时,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两天后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小凤仙的身世和归宿如何?
    千古之谜:小凤仙的身世和归宿如何?
    小凤仙是一个幼年即堕入青楼的妓女,她与蔡锷交往及助蔡出走,使她与民国初年的政坛发生了传奇性的联系。以往野史说部对此渲染颇多,近年来又因《知音》、《一代风流》、《蔡锷与小凤仙》等影剧的问世而使她成为众所周知的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秋瑾生于哪一年?
    千古之谜:秋瑾生于哪一年?
    辛亥革命时期的伟人行列中,秋瑾是屈指可数的女革命家。对于她的光辉业绩,包括文事武功、崇高品格以及卓越才能,学术界无不予以高度的评价。但是对她的生年,却意见纷繁,争论颇多,几乎成为史学界的一桩悬案。一、秋瑾出生于18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秋瑾有没有写过《绝命词》?
    千古之谜:秋瑾有没有写过《绝命词》?
    到绍兴去参观和畅堂十八号“秋瑾故居”,可以看到那里展览着宋庆龄于1979年8月应请写下的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提槍,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对这一名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印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有什么关系?
    千古之谜: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有什么关系?
    颐和园,这座秀丽的清室离宫,发生过许多深讳莫测的“秘事”,其中最使人困惑的,便是它自身的营建问题。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其母亲祝寿而营建的林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开工重修,作为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杨翠喜案是怎么一回事?
    千古之谜:杨翠喜案是怎么一回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京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名妓杨翠喜案。事情的由来要从杨翠喜说起。杨翠喜16岁起在哈尔滨卖笑,曾为帝俄军官所眷顾,因而声名籍籍。不知从何时起,杨翠喜学会了唱戏,念白做功,传神入化,尤以演婬荡戏而著称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龚橙有没有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
    千古之谜:龚橙有没有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
    1860年(清咸丰十年)圆明园被焚毁后,清朝“官书多所隐讳”,以至民间不得而知。猜测传闻,因此而生。大约在清末民初,社会上开始流行龚橙导引英军焚烧圆明园的说法。这个说法是由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的圆明园长词引起的。其词自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张文祥为什么刺杀马新贻?
    千古之谜:张文祥为什么刺杀马新贻?
    1870年8月23日,两江总督马新贻突然被张文祥(亦作汶祥、汶详)刺杀了。这是当时的一大公案,朝廷内外都很震惊。慈禧也三令五申,指示要“务得确情,尽法惩办”。“尽法惩办”可以说是做到了,张文祥于次年四月四日被凌迟处死,但“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太平天国天京究竟有否窖藏?
    千古之谜:太平天国天京究竟有否窖藏?
    1864年7月,建都11年的太平天国天京(南京)失陷了。长围3年的湘军蜂拥闯进了天京各个城门,他们最有兴趣的就是抢掠,上至前敌总指挥的大头头曾国荃,下至军营里雇佣的民工、文职人员,都想发一笔飞来横财,因为当时传闻洪秀全和天国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慈安是慈禧毒死的吗?
    千古之谜:慈安是慈禧毒死的吗?
    慈安即东太后,系咸丰皇帝之妻;慈禧即西太后,是6岁登基的同治皇帝之母。祺祥政变发生,两太后以姊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可是到1881年4月8日(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慈安却突然暴毙宫中。慈安太后是怎样死的?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吕四娘刺杀雍正真相如何?
    千古之谜:吕四娘刺杀雍正真相如何?
    雍正是怎样取得帝位的,固然是一个谜,但雍正之死,更是一个疑团。雍正十三年秋的一个凌晨,清世宗胤禛(雍正帝)突然死于圆明园的九洲清宴殿。《清实录》、《东华录》及《起居注册》等官方记录都说雍正是病死,从八月二十一日“不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行刺嘉庆皇帝的主谋是谁?
    千古之谜:行刺嘉庆皇帝的主谋是谁?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紫禁城里发生了一桩清代历史上罕见的行刺皇帝大案,这是有清一代皇帝第一次遇到谋刺,在朝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恐慌。行刺皇帝的经过是这样的:二十日这天早晨,嘉庆皇帝在文武大臣、太监和随从侍卫
    历史典籍
  • 千古之谜:方以智死于何因?
    千古之谜:方以智死于何因?
    方以智(1611—1671年)之死见于史料记载的,主要有以下不同说法:一、《清史稿》卷五○五本传记载:“康熙十年赴吉安,拜文信国墓,道卒。”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六《方以智传》同此说。二、《桐城县志》卷四《理学。方以智传》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