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宋书: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
    宋书: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
    庾悦,字仲豫,颍川焉陵人也。曾祖亮,晋太尉。祖羲,吴国内史。父准,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悦少为卫将军琅邪王行参军、司马,徙主簿,转右长史。桓玄辅政,领豫州,以悦为别驾从事史,迁骁骑将军。玄篡位,徙中书侍郎。高祖定京邑,武陵王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9 列传第9 孙处、蒯恩、刘钟、虞丘进
    宋书:卷49 列传第9 孙处、蒯恩、刘钟、虞丘进
    孙处,字季高,会稽永兴人也。籍注季高,故字行于世。少任气。高祖东征孙恩,季高义乐随。高祖平定京邑,以为振武将军,封新夷县五等侯。广固之役,先登有功。卢循之难,于石头捍栅,戍越城、查浦,破贼于新亭。高祖谓季高曰:“此贼行破,应
    历史典籍
  • 宋书:卷50 列传第10 胡籓、刘康祖、垣护之、张兴世
    宋书:卷50 列传第10 胡籓、刘康祖、垣护之、张兴世
    胡籓,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籓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籓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须二弟冠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时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籓外兄罗企
    历史典籍
  • 宋书:列传第七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刘敬宣  檀祗
    宋书:列传第七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刘敬宣 檀祗
    刘怀肃,彭城人,高祖从母兄也。家世贫窭,而躬耕好学。初为刘敬宣宁朔府司马,东征孙恩,有战功,又为龙骧司马、费令。闻高祖起义,弃县来奔。京邑平定,振武将军道规追桓玄,以怀肃为司马。玄留何澹之、郭铨等戍桑落洲,进击破之。颍川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8 列传第8 硃龄石、弟超石、毛修之、傅弘之
    宋书:卷48 列传第8 硃龄石、弟超石、毛修之、傅弘之
    硃龄石,字伯兒,沛郡沛人也。家世将帅。祖腾,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伯父宪及斌,并为西中郎袁真将佐,宪为梁国内史,斌为汝南内史。大司马桓温伐真于寿陽,真以宪兄弟与温潜通,并杀之。龄石父绰逃走归温,攻战常居先,不避矢石。寿陽平
    历史典籍
  • 宋书: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
    宋书: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
    王镇恶,北海剧人也。祖猛,字景略,苻坚僭号关中,猛为将相,有文武才,北土重之。父休,为河东太守。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见奇之,曰:“此非常兒,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兒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年十三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6 列传第6 赵伦之、到彦之阙、王懿、张邵
    宋书:卷46 列传第6 赵伦之、到彦之阙、王懿、张邵
    赵伦之,字幼成,下邳僮人也。孝穆皇后之弟。幼孤贫,事母以孝称。武帝起兵,以军功封阆中县五等侯,累迁雍州刺史。武帝北伐,伦之遣顺陽太守傅弘之、扶风太守沈田子出峣柳,大破姚泓于蓝田。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安北将军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3 列传第3 徐羡之、傅亮、檀道济
    宋书:卷43 列传第3 徐羡之、傅亮、檀道济
    徐羡之,字宗文,东海郯人也。祖宁,尚书吏部郎,江州刺史,未拜卒。父祚之,上虞令。羡之少为王雅太子少傅主簿,刘牢之镇北功曹,尚书祠部郎,不拜,桓修抚军中兵曹参军。与高祖同府,深相亲结。义旗建,高祖版为镇军参军,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4 列传第4 谢晦
    宋书:卷44 列传第4 谢晦
    谢晦,字宣明,陈郡陽夏人也。祖朗,东陽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2 列传第2 刘穆之、王弘
    宋书:卷42 列传第2 刘穆之、王弘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汉齐悼惠王肥后也,世居京口。少好《书》、《传》,博览多通,为济陽江敳所知。敳为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以为府主簿。初,穆之尝梦与高祖俱泛海,忽值大风,惊惧。俯视船下,见有二白龙夹舫。既而至一山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0 志第30 百官下
    宋书:卷40 志第30 百官下
    给事黄门侍郎,四人,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郊庙临轩,则一人执麾。《汉百官表》秦曰给事黄门,无员,掌侍从左右,汉因之。汉东京曰给事黄门侍郎,亦无员,掌侍从左右,关通中外,诸王朝见,则引王就坐。应劭曰:“每日莫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
    历史典籍
  • 宋书:卷41 列传第1 后妃
    宋书:卷41 列传第1 后妃
    帝祖母号太皇太后,母号皇太后,妃号皇后,汉旧制也。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位视九卿。其余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8 志第28 州郡四
    宋书:卷38 志第28 州郡四
    ○益州  宁州  广州  交州  越州益州刺史,汉武帝分梁州立,所治别见梁州,领郡二十九,县一百二十八,户五万三千一百四十一,口二十四万八千二百九十三。去京都水九千九百七十。蜀郡太守,秦立。晋武帝太康中,改曰成都国,后复旧。领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9 志第29 百官上
    宋书:卷39 志第29 百官上
    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秦、汉、魏不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6 志第26 州郡二
    宋书:卷36 志第26 州郡二
    ○南豫州  豫州  江州  青州  冀州  司州南豫州刺史,晋江左胡寇强盛,豫部歼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约始自谯城退还寿春。成帝咸和四年,侨立豫州,庾亮为刺史,治芜湖。咸康四年,毛宝为刺史,治邾城。六年,荆州刺史庾翼镇武昌,领豫州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7 志第27 州郡三
    宋书:卷37 志第27 州郡三
    ○荆州  郢州  湘州  雍州  梁州  秦州荆州刺史,汉治武陵汉寿,魏、晋治江陵,王敦治武昌,陶侃前治沔陽,后治武昌,王暠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进襄陽,复还夏口;桓温治江陵,桓冲治上明,王忱还江陵,此后遂治江陵。宋初领郡三十一,后分南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4 志第24 5行五
    宋书:卷34 志第24 5行五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婬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谓不圣。厥咎瞀,厥罚恆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痾,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5 志第25 州郡一
    宋书:卷35 志第25 州郡一
    ○扬州  南徐州  徐州  南兗州  兗州唐尧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制九州,冀州尧都,土界广远,济、河为兗州,海、岱为青州,海、岱及淮为徐州,淮、海为扬州,荆及衡陽为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陽、黑水为梁州,黑水、西河为雍州。自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2 志第22 5行三
    宋书:卷32 志第22 5行三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恆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裸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虫,刘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3 志第23 5行四
    宋书:卷33 志第23 5行四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恆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鱼孽,刘歆传以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0 志第20 5行一
    宋书:卷30 志第20 5行一
    昔八卦兆而天人之理著,九畴序而帝王之应明。虽可以知从德获自天之祐,违道陷神听之罪,然未详举征效,备考幽明,虽时列鼎雉庭谷之异,然而未究者众矣。至于鉴悟后王,多有所阙。故仲尼作《春秋》,具书祥眚,以验行事。是则九畴陈其义
    历史典籍
  • 宋书:卷31 志第21 5行二
    宋书:卷31 志第21 5行二
    《五行传》曰:“好战攻,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则金不从革。谓金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僭,厥罚恆晹,厥极忧。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疴,时则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介虫
    历史典籍
  • 宋书:卷29 志第19 符瑞下
    宋书:卷29 志第19 符瑞下
    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于夏德,异本同秀。汉宣帝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汉章帝元和中,嘉禾生郡国。汉安帝延光二年六月,嘉禾生九真,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汉桓帝建和二年四
    历史典籍
  • 宋书:卷27 志第17 符瑞上
    宋书:卷27 志第17 符瑞上
    夫体睿穷几,含灵独秀,谓之圣人,所以能君四海而役万物,使动植之类,莫不各得其所。百姓仰之,欢若亲戚,芬若椒兰,故为旗章舆服以崇之,玉玺黄屋以尊之。以神器之重,推之于兆民之上,自中智以降,则万物之为役者也。性识殊品,盖有愚暴之理
    历史典籍
  • 宋书:卷28 志第18 符瑞中
    宋书:卷28 志第18 符瑞中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则至。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明王动静有仪则见。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