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汉朝历史导读:04章 西汉高祖刘邦
    汉朝历史导读:04章 西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56 ── 公元前195年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
    历史典籍
  • 汉朝历史导读:05章 楚霸王项羽
    汉朝历史导读:05章 楚霸王项羽
    公元前233 ── 公元前202年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后裔。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统帅。项家世世为楚将,被封于项地(今河南沈丘),所以姓项。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在秦灭楚之战中
    历史典籍
  • 汉朝历史导读:02章 秦二世胡亥
    汉朝历史导读:02章 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他使秦始皇希望皇位传万世万代的的好梦彻底破灭了。有赵高才有帝位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
    历史典籍
  • 汉朝历史导读:03章 陈胜、吴广
    汉朝历史导读:03章 陈胜、吴广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制的搜刮徭役,则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被压迫阶级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秦始皇的残暴统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36章 孙膑庞涓斗智
    秦前历史导读:36章 孙膑庞涓斗智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
    历史典籍
  • 汉朝历史导读:01章 秦始皇嬴政
    汉朝历史导读:01章 秦始皇嬴政
    儿时历大难 少年成帝王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34章 三家分晋
    秦前历史导读:34章 三家分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35章 商鞅南门立木
    秦前历史导读:35章 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32章 战国
    秦前历史导读:32章 战国
    公元前476 ── 公元前2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33章 墨子破云梯
    秦前历史导读:33章 墨子破云梯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30章 越王勾践
    秦前历史导读:30章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31章 范蠡和文种
    秦前历史导读:31章 范蠡和文种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8章 吴王阖闾
    秦前历史导读:28章 吴王阖闾
    吴国传为西周初年所封,其始袓为文王伯父太伯、仲雍之后裔,初都蕃离(今江苏无锡东南),后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吴国到吴王阖闾执政时(前五一四年 -- 前四九六年),以楚国旧臣伍子胥(? -- 前四八四年)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9章 吴越争霸
    秦前历史导读:29章 吴越争霸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代的显著特征。在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春秋中叶以后,出现并霸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开始联合吴国,企图利用吴国牵制楚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6章 孙叔敖
    秦前历史导读:26章 孙叔敖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楚国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猎,蚡冒之后,“世为列姬,国地朝廷”。祖父蒍吕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亲蒍贾,任楚国司马。孙叔敖出生于郢都(纪南城)北海子湖边白土里(又称孙家山,今雨台山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7章 伍子婿
    秦前历史导读:27章 伍子婿
    楚灵王众叛亲离楚灵王是楚共王的儿子。他即位的时候,是楚国最强盛的时候;但是当他临死的时候,却没有立足之地,这些都是他亲手造成的。楚灵王即位的第三年大会诸侯,派人去各国,请他们来楚国的申地会合,可是,灵王却并没有利用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4章 百里奚
    秦前历史导读:24章 百里奚
    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奚心怀五霸之略,因他家境十分贫穷,又无人引荐,没有施展的机会,时常长吁短叹。妻子杜氏见百里奚如此这般,便劝道:"大丈夫志在四方,你正年轻有为之时,何不出去闯闯?"百里奚望着妻子怀中的幼儿和堂前白发苍苍的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5章 楚庄王
    秦前历史导读:25章 楚庄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2章 假途伐虢
    秦前历史导读:22章 假途伐虢
    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位于今天的山西西南部,到春秋时仍然存在。晋的南面有两个小柄家,一个叫虞(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一个虢(今山西平陆县东南)。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他们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处得十分和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3章 秦穆公
    秦前历史导读:23章 秦穆公
    秦穆公 嬴任好 (?-前前621)秦僻处西陲,周初为附庸小柄,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到了秦穆公(前六五九年 -- 前六二一年执政)时,国势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0章 晋文公
    秦前历史导读:20章 晋文公
    一、骊姬之乱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为他娶妻贾姬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21章 赵衰
    秦前历史导读:21章 赵衰
    赵衰,即赵成子,字子金,亦称成季、孟子余。春秋时期晋国之卿。生年不详,卒于晋襄公六年(前 622年)。赵氏于晋文侯时迁至晋国,六世而至赵衰。其父赵夙,已进入晋国的统治阶层,在晋献公时为将,曾率军伐霍。赵衰早年即有贤士的名声,与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9章 宋襄公
    秦前历史导读:19章 宋襄公
    齐桓公到了晚年,忘了管仲的遗训,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奸臣被他又召回宫中,加以重用。尽避鲍叔牙多次劝告,齐桓公也听不进。这三个有恃无恐,更加胡作非为,竟然把鲍叔牙活活气死了。后来齐恒公死了。他们三个废掉齐桓公立的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7章 齐桓公
    秦前历史导读:17章 齐桓公
    齐桓公依靠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国强兵壮,他觉得称霸的时机已到。在当上国君的第五年(公元前六八一年),他对管仲说: "现在咱们兵强马壮,可以会合诸侯了吧?"管仲说:"如今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和晋国,都拥有强过我国的实力,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8章 管仲
    秦前历史导读:18章 管仲
    管仲的祖先曾经是名门望族,其父管庄曾作过齐国集团的高管,后来家道中落,到管仲这一代时已经很贫穷。为了谋生,管仲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进入齐国的管理层,但都没有成功。管仲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