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秦前历史导读:15章 周幽王贪色误国
    秦前历史导读:15章 周幽王贪色误国
    周幽王(?~前77!”年),西周国王。姬姓,名宫■。宣王子。公元前78!”~前77!”年在位。为政严酷,曾进攻六济之戎,大败。后宠爱褒姒,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侯联合缯、犬戎等进攻,他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西周自周厉王姬胡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6章 春秋
    秦前历史导读:16章 春秋
    公元前770 ── 公元前476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3章 姜子牙
    秦前历史导读:13章 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陽),所以又称吕尚。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了,成了普通了贫民,所以姜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4章 周公姬旦
    秦前历史导读:14章 周公姬旦
    出师东征平息叛乱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武王把原来商王直接控制的领地分成三个区:原殷都朝歌以北地区(今河南省汤陰县一带)为豳,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一说霍叔居豳)掌管;朝歌以东地区(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为卫,封给武王的弟弟管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1章 商朝
    秦前历史导读:11章 商朝
    公元前1562 ── 公元前1066成汤->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袓乙→袓辛 ->沃甲→袓丁→南庚→陽甲→盘庚→小辛→小乙 ->武丁→袓庚→袓甲→廪辛→武乙→太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2章 西周
    秦前历史导读:12章 西周
    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文王-> 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共和行政→宣王→幽王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9章 大禹治水
    秦前历史导读:09章 大禹治水
    《史记》载:“当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后来黄河泛滥,洪水滔天,四岳推举鲧治水。鲧为人刚毅有胆量,但不知水性,他采用壅塞的办法,哪里出水堵哪里,致使洪水四溢横流,这样过了九年水害不但丝毫没减,灾难反而更加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10章 夏朝
    秦前历史导读:10章 夏朝
    公元前2033 ── 公元前1562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桀)禹的儿子启继位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很贤德,天下人心都向着他。启继承了大禹的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7章 尧帝
    秦前历史导读:07章 尧帝
    尧舜,是圣王的典型。尧帝禅让给舜,更代表了上古政治的清明气象。黄帝时期,各部落兵争天下,胜者为王,被尊为共主。尧舜时期,政治更进一步,开始了各部族共同推举共主的习俗。黄帝时,青铜器多用来做兵器。尧舜时,文明开始进展,比较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8章 舜帝
    秦前历史导读:08章 舜帝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是河北省冀县人,他的父亲是非不分,顽固而不讲道理,后来双目失明,因此当时人都称他为瞽瞍。他的生母早逝;父亲再娶后妻,他的后母陰毒狠辣,口中没有忠信之言;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像,就是舜的弟弟,性格狂傲。后母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5章 轩辕黄帝
    秦前历史导读:05章 轩辕黄帝
    榆罔急功近利 蚩尤聚兵作乱神农炎帝以后,临魁即帝位,然后是帝承、帝庆甲、帝明、帝宜、帝来、帝裹,帝裹生克,克生参卢,就是榆罔。榆罔即帝位后迁都于空桑,号各国为诸侯,因其为神农氏之后,故各国人民亦称其为炎帝。榆罔为政急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6章 羿与嫦娥的故事
    秦前历史导读:06章 羿与嫦娥的故事
    在“轩辕黄帝”中提到一位赤将,是黄帝的木正(官名),作床凳箱桶。仓颉借黄金遁去之后,黄帝拜访了峨眉山一位隐士,叫泰壹(也就是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当时赤将护驾同去,被太乙真人留下,在峨眉山修道。过了许多年,帝尧巡狩西北,至淮扬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3章 定立人伦拨乱反正:女娲
    秦前历史导读:03章 定立人伦拨乱反正:女娲
    立人伦 定嫁娶女娲是伏羲的同胞妹妹。伏羲在建都宛丘之后,曾亲自回到成纪迎请母亲和妹妹来陈都,女娲一路见男女野合,知爱而不知礼,谓伏羲曰:“为教之先应先立人伦,立人伦必先定嫁娶。如今姓氏颇多,不可同姓为婚。凡欲嫁娶时,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4章 开辟土地树艺百谷:神农
    秦前历史导读:04章 开辟土地树艺百谷:神农
    种禾采粒 五谷丰足自从女娲离去之后,各国的君长也相继离去,其子孙承接了祖上的封地继续治理。中原无主,众人就推举莫坏,莫坏说:“我哪里有这种威德统治中原啊!但我听说我的祖先祝融氏有一支子孙住在厉山,称为少典,就是少典国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2章 半神文化的起源:伏羲
    秦前历史导读:02章 半神文化的起源:伏羲
    大江东去,多少帝王将相、风流人物俱往矣!只有那古老的文明,经过一朝又一代的积累和延传,留给了今天的人……母履神迹,天降洪智相传在远古时北方天庭有一华胥国,国君有一位美丽的女儿名叫诸英。诸英24岁那年,一日雨后初晴,天地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参考文献
    蒙古秘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蒙古秘史参考文献《元朝秘史》十二卷,《四部从刊三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元朝秘史》十二卷,观古堂本,1908年叶德辉刊行。《蒙古秘史》校勘本,十二卷,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蒙
    历史典籍
  • 秦前历史导读:01章 三皇五帝
    秦前历史导读:01章 三皇五帝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61节_第270节
    蒙古秘史:第261节_第270节
    第261节(成吉思汗)又派遣朵儿边氏人朵儿伯多黑申去征讨欣都思国[1]、巴黑塔惕国两国之间的阿鲁[2]、马鲁[3]及马答撒里国的阿卜秃城[4]。注释:[1]欣都思国—又作忻都、欣都、印都、印毒,即印度国。[2]阿鲁—即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71节_第280节
    蒙古秘史:第271节_第280节
    第271节斡歌歹合罕又派人去与察阿歹兄长商议说:“朕坐在父汗成吉思汗的现成的大位上,岂不要被人说:凭什么能力坐上大位?咱们的父汗尚未把汉地百姓的金帝完全征服,如果察阿歹兄长同意,朕如今去出征金国。”遂派人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41节_第250节
    蒙古秘史:第241节_第250节
    第241节以前,豁儿赤那颜、忽都合别乞二人被秃马惕人擒住,(关押)在孛脱灰塔儿浑处。豁儿赤被擒的原因是:他按照可到秃马惕部选取三十个美女为妻的圣旨,到秃马惕部去选取女子。于是,以前已投降的(秃马惕部)百姓造反了,把豁儿赤那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51节_第260节
    蒙古秘史:第251节_第260节
    第251节其后,汉地百姓的金帝阿忽台阻挡了我们通好于宋国[1]的主卜罕[2]等众多使者。因此,成吉思汗于狗儿年(甲戌,1214年)再次出征金国。他说:“既已归顺,为什么要阻挡我们派往宋国的使者?”成吉思汗直趋潼关口,命者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21节_第230节
    蒙古秘史:第221节_第230节
    第220节成吉思汗又对纳牙阿说:“失儿古额秃老人和他的儿子阿剌黑、纳牙阿你们一同把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捉住,押送到朕处来时,途中走到忽秃忽勒讷兀惕地方,纳牙阿说:‘咱们怎么能背弃自己的领主把他捉住送去呢?&rs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31节_第240节
    蒙古秘史:第231节_第240节
    第231节(成吉思汗)说:“从九十五个千户中挑选来的朕的一万名贴身私属轮番护卫士,今后朕的继位子孙要世世代代想到他们,如同想到朕遗留的珍宝,不要使他们受任何委屈,要厚待他们。要把朕的一万名轮番护卫士,看作护父之神!&r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01节_第210节
    蒙古秘史:第201节_第210节
    第201节札木合听了后,说道:“想当年年轻时,咱俩在豁儿豁纳黑草原上互相结为安答(义兄弟),一起吃消化不掉的(很多)食物,一起说忘不了的话,同盖一条被子睡在一起。后来被外人挑唆,被他人离间,咱俩分离了。我曾对人说过嫉妒你的
    历史典籍
  • 蒙古秘史:第211节_第220节
    蒙古秘史:第211节_第220节
    第211节成吉思汗又对者勒蔑降旨道:“者勒蔑(幼年)在摇车中时,札儿亦兀歹老人背着鼓风皮囊,带着他走下不儿罕合勒罕山来,到达斡难河边迭里温孛勒答黑地方,送给初生的朕一件貂鼠皮襁褓。从那时做朕的同伴以来,就做了门限内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