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于当陽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后卒,葬于南郡。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陽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书》载“蛮夷猾夏”,《诗》称“猃狁孔炽”,久矣其为中国患也。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四夷,东平两越、朝鲜,西讨贰师、大宛,开邛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服之外,不能为中国轻重。而匈奴最逼于诸夏,胡骑南侵则三边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
    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
    徐邈宇景山,燕国苏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人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叔父允,为汉司徒,诛董卓。卓将李傕、郭汜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淩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淩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辛毗字佐治,颖川陽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毗,毗不得应命。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
    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
    满宠字伯宁,山陽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抄略。守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太祖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韩崔高孙王传
    三国志:魏书·韩崔高孙王传
    韩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几至大辟。暨陽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陰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就。乃变名姓,隐居避乱鲁陽山中。山民合党,欲行寇掠。暨散家财以供牛酒,请其渠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
    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
    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
    和洽字陽土,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陽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陽闵王矩,王昭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着,贵重朝廷,常车骑填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
    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惧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保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避乱扬州,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数众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三国志: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
    历史典籍
  •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也。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陽,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行未十里,度桥,马惊,堕水几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贵繇,而供给资费,使得专学。举孝廉,除尚书郎、陽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