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
    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
    卷十七○建文逊国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曰:‘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
    卷十五○削夺诸藩太祖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建文帝即位,诏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帝,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子也。生十年而懿文卒,高祖年六十有五矣,御东角门,对群臣泣。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世适,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
    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
    卷十三○胡蓝之狱太祖洪武二年冬十月,上欲以杨宪为丞相,问刘基。基素与宪厚,以为不可。上怪之,基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不与焉者也。今宪不然,能无败乎!”上曰:“汪广洋何如?&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卷十四○开国规模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率群臣奉太祖即吴王位。以李善长为中书右相国,徐达为中书左相国。太祖退朝,语善长等曰:“建国之初,先正纲纪,纲纪先礼。元氏主荒臣专,今宜鉴之。”三月,置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夏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夏
    卷十一○太祖平夏元顺帝至正十五年春,徐寿辉将明玉珍据成都。玉珍,随州人,世农家。身长八尺,目重瞳,以信义为乡党所服。初闻徐寿辉兵起,集乡兵屯于青山,结栅自固。未几,降于寿辉,授元帅,隶倪文俊麾下,镇沔陽。与元将哈林秃战湖中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滇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滇
    卷十二○太祖平滇太祖洪武五年春正月癸丑,遣翰林院待制王衤韦赍诏谕云南。云南古滇池地,南控交趾,北接吐蕃,西拥渚甸,东以曲靖为门户,与蜀、黔错壤,丽江、松潘、乌蛮、沾益,如犬牙然。战国时,楚威王使将军庄乔将兵循江上,略巴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
    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
    卷九○略定秦晋太祖洪武元年,元将李思齐、张良弼闻王师下河南,即驻兵潼关以拒。既而火焚良弼营,思齐仍移军退守葫芦滩,遣其部将张德钦、穆薛飞守关。五月,都督同知冯宗异抵潼关,思齐弃辎重走凤翔,良弼奔麟城。丙寅,宗异遂入潼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故元遗兵
    明史纪事本末:○故元遗兵
    卷十○故元遗兵太祖洪武三年春正月癸巳,上以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将军,往征沙漠。上问诸将曰:“元主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两广
    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两广
    卷七○平定两广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也。十月甲子命湖广行省平章杨、左丞周德兴、张彬率武昌、荆州、潭、岳等卫军,由湖广取便西。谕等曰:“南方之人皆入版图,惟淮北、山东尚未宁一,两广、八闽尚未归附。已命丞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卷八○北伐中原元顺帝至正十九年九月,明太祖遣千户王时往方国珍所,附海舟至元都,侦察元政及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军马情形。时察罕克汴梁,平山西、秦、陇等处,遂分兵镇守关、陕、荆、襄、河、洛,而重兵屯太行,日练兵积[QDXD],谋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方国珍降
    明史纪事本末:○方国珍降
    卷五○方国珍降元顺帝至正八年,浙东台州黄岩人方国珍起兵,劫掠沿海州县,元兵屡讨不克。十三年十月,时青田刘基为浙东行省都事,建议谓:“方氏首乱,宜捕而斩之。”执政多受国珍金者,辄罪基擅作威福,羁管于绍兴,竟受国珍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闽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闽
    卷六○太祖平闽元顺帝至正十二年,盗起海上,势且及汀。元汀州判蔡公安募吏士乘城。福清人陈友定以明溪驿卒谈军事,公安奇之,授黄土寨巡检,从讨延平、邵武诸山贼,平之,迁清流簿,寻为清流令。友定一名有定,字安国,从福清徙居清流。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汉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汉
    卷三○太祖平汉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冬十月,常遇春、廖永安、吴祯等,自铜陵进取池州。太祖命李文忠领兵策应。永安去城十里,而遇春、祯等帅舟师抵城下,合攻之,破其北门,入城,执天完将洪元帅,斩之。天完,徐寿辉伪号也。并擒其副将魏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吴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吴
    卷四○太祖平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夏五月,泰州张士诚起兵,陷高邮。士诚,白驹场亭民,为盐场百司牙侩,与弟士德、士信俱以贩盐,缘为奸利,性轻财好施,颇得众心。至是,因乱,与其党李伯升、潘原明、吕珍等十八人,聚兵陷泰州。十四年冬十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
    卷一○太祖起兵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甲戌朔,明太祖起兵濠梁。太祖之先,故沛人,徙江东句容,为朱家巷。宋季,大父再徙淮,家泗州。父又徙锺离太平乡。母陈,生四子,太祖其季也。太祖生于元天历戊辰之九月丁丑,其夕赤光烛天,里中人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
    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
    卷二○平定东南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三月,太祖既定金陵,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卒,为民患,遂召诸将,数以常纵军士之过,欲置之法,李善长救,乃免。于是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将浮江东下,戒之曰:“吾自起兵,未尝妄杀。今尔等当体吾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邓芝,字伯苗,义陽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人蜀,末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
    三国志: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容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
    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
    杜微字国辅,锌潼涪人也。少受学于广汉任安。刘障辟为从事,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微固辞,举而致之。既致,亮引见微,微自陈谢。亮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移,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庞统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陽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