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卷四十二○弘治君臣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妖人李孜省伏诛,妖僧继晓发原籍为民,太常卿道士赵玉芝、邓常恩谪戍边,番僧国师领占竹等悉革职。斥佞竖梁芳、陈喜等往孝陵司香。先朝妖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藤峡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藤峡盗
    卷三十九○平藤峡盗宪宗成化元年春正月,两广蛮寇乱,以都督同知赵辅为征蛮将军,都督佥事和勇为游击将军,擢浙江左参政韩雍右佥都御史,赞理军务,率兵讨之。太监卢康、陈宣为监军,户部尚书薛远督饷,御史刘庆、汪霖纪功。广西浔州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兴复哈密
    明史纪事本末:○兴复哈密
    卷四十○兴复哈密宪宗成化九年秋九月,土鲁番速檀阿力王入哈密,掠王母并金印去。哈密,汉西域、唐伊州地也。汉武帝置酒泉、张掖、炖煌三郡,即令甘、凉、肃之境。又出玉门关通西域,置都护及戊巳校尉,以断单于右臂,则今之哈密云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汪直用事
    明史纪事本末:○汪直用事
    卷三十七○汪直用事宪宗成化十三年春正月,置西厂,命太监汪直讠刺外事。汪直者,大藤峡瑶种也。瑶贼平,直以幼男入禁中,为昭德宫内使,寻堂御马监事。年少黠谲,上宠之。先是,妖人李子龙以左道惑众,内使鲍石、郑忠敬信之。夤缘入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郧阳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郧阳盗
    卷三十八○平郧陽盗宪宗成化元年夏四月,荆、襄盗刘千斤反。荆、襄之上游为郧陽,郧,古麋国,春秋时为楚附庸,地多山。元至正间,流贼作乱,终元世,竟不能制。明初命邓愈以大兵剿除之,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然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三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
    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
    卷三十五○南宫复辟(易储附 )景帝景泰元年八月丙戌,上皇至自迤北,入居南宫。群臣朝见而退,大赦天下。冬十月,命靖远伯王骥守备南宫。十一月,上皇在南宫。万寿圣节,礼部尚书胡氵荧请群臣朝贺,不许。既又请明年正旦百官朝上皇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曹石之变
    明史纪事本末:○曹石之变
    卷三十六○曹石之变英宗正统六年春正月,以定西侯蒋贵为征蛮将军,太监曹吉祥监军,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郎中侯、主事杨宁随军赞画,讨思任发。吉祥,栾州人,出王振门下。至是监军,号都督,多选降丁骑射以从。此内臣总兵之始也。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
    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
    卷三十三○景帝登极守御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八月,上北狩,太后召百官入集阙下,谕曰:“皇帝率六军亲征,已命成阝王临百官。然庶务久旷,今特敕成阝王总其事,群臣其悉启王听令。”辛未,太后诏立皇长子见深为皇太子,时年二岁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明史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卷三十四○河决之患英宗正统十三年秋七月,河决荥陽,经曹、濮,冲张秋,溃沙湾东堤,夺济、汶入海。寻东过开封城西南,经陈留,自亳入涡口,又经蒙城至淮远界入淮。命工部尚书石璞治之,弗就。寻复以侍郎王永和代璞。旧黄河在开封城北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浙闽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浙闽盗
    卷三十一○平浙闽盗英宗正统七年十二月,丽水盗陈善恭、庆元盗叶宗留合众盗福建宝峰场银冶,命浙江、福建有司捕治之。十二年春二月,叶宗留聚众盗掘少陽坑,数月,计所获微甚,弃去。九月,率众之云山,遍掘诸坑场,无所得,还庆元。居数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
    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
    卷三十二○土木之变英宗正统八年夏四月,卫刺太师顺宁王脱欢死,子也先嗣。自脱欢杀阿鲁台,并吞诸部,势浸强盛,至也先益横,屡犯塞北,边境自此多事。十二年春正月,巡抚宣大佥都御史罗亨信上言:“卫刺也先专候衅端,图入寇,宜预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
    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
    卷三十○麓川之役英宗正统二年冬十月,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叛,侵南甸州。洪武中,麓川思伦发内附,授麓川宣慰。按思伦所居本麓川地,与缅接境,皆在金沙江之南,在元为平缅宣慰司,思伦不言麓川,盖已据缅为己有。洪武中,大兵下云南,改平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王振用事
    明史纪事本末:○王振用事
    卷二十九○王振用事宣宗宣德十年春正月甲戌,帝崩于干清宫。时皇太子方九岁,即皇帝位,诏以明年为正统元年。秋七月,命司礼太监王振偕文武大臣阅武于将台。振矫旨以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为都督佥事。振,山西大同人。初侍上东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卷二十八○仁宣致治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上北征,崩于榆木川。众仓卒,莫知所措。大学士杨荣曰:“六师去京尚远,不宜发丧,所至宜上食如常仪。”时有议欲借他事赍玺书驰讣者。荣曰:“大行皇帝在称敕,今称敕,是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太子监国
    明史纪事本末:○太子监国
    卷二十六○太子监国成祖永乐二年四月,册立世子为皇太子。先是,洪武二十八年,太祖亲册为燕世子。时秦、晋、燕、周四世子,太祖皆教而试之。一日,使分阅卫士,燕世子还独后。问之,对曰:“寒甚,士方食。”太祖喜。使阅章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
    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
    卷二十七○高煦之叛(释赵王高燧附 )成祖永乐二年,立郡王高煦为汉王,仁宗同母弟也。初,文皇起兵时,世子居守。高煦狙诈多智,以材武自负,善骑射,从征白沟、东昌有功。江上之战,文皇兵却,高煦适引骑兵至,文皇抚其背曰:“吾病矣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
    卷二十四○河漕转运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陽中屯卫军士唐顺言:“卫河之原,出卫辉府辉县西北八里太行苏门山下。其流自县城北经卫辉城下,入大名浚县界,迤■抵直沽入海。南距黄河陆路五十余里。若开卫河,距黄河百步置仓廒,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
    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
    卷二十五○治水江南成祖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八月,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安南叛服
    明史纪事本末:○安南叛服
    卷二十二○安南叛服成祖永乐元年闰十一月,封黎苍为安南国王。安南古交趾地,唐、虞时曰南交,秦为象郡。汉初,南越王赵陀据之,武帝平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设刺史。建武中,任延、锡光为守,教民耕种,制冠履,渐立学校。女子征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山东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山东盗
    卷二十三○平山东盗成祖永乐十八年三月,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赛儿,县民林三妻,少好佛诵经,自称“佛母”,诡言能知前后成败事,又云能剪纸为人马相战斗。往来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州县,煽诱愚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设立三卫
    明史纪事本末:○设立三卫
    卷二十○设立三卫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保定,以大宁故地界三卫。大宁,故兀良哈地也。在乌龙江南,渔陽塞北。春秋时为山戎,秦时为辽西北境,汉为奚所据,后魏韩库莫奚服属契丹,唐为奚、契丹,元为大宁路。洪武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亲征漠北
    明史纪事本末:○亲征漠北
    卷二十一○亲征漠北成祖永乐元年春二月,遣使赍玺书往谕鞑靼可汗鬼力赤,赐金绮四,并敕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太傅右丞相也孙台、太保枢密知院阿鲁台等以遣使往来意,各赐文绮二。未几,犯辽东塞。十月,■永平。是时鬼力赤非元种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壬午殉难
    明史纪事本末:○壬午殉难
    卷十八○壬午殉难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上曰:“何为?”衍曰:“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文皇首肯之。及师次金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开设贵州
    明史纪事本末:○开设贵州
    卷十九○开设贵州太祖洪武十五年春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命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署司事。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上遣使谕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卷十六○燕王起兵太祖洪武三年夏四月,诏封皇子棣为燕王,太祖第四子也。十一年冬十二月,定诸王宫城制式。太祖曰:“除燕王宫殿仍元旧,诸王府营造不得引以为式。”二十三年春二月,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军,听燕王节制,征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