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排名 古代兵法百科大全

最新列表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关塞四夷篇 第三十四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关塞四夷篇 第三十四
    经曰:关塞者,地之要害也。设险守固,所以乖蛮隔夷,内诸夏而外夷狄,尊衣冠礼乐之国,卑毡裘毳服之长,是以荒要侯甸从此别矣。关内道自京西出塞门镇,经朔方节度,去西京一千三百五十里,去东京二千里,关五原塞表,匈奴之故地,以浑邪部落为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四 战具●攻城具篇 第三十五
    太白阴经:卷四 战具●攻城具篇 第三十五
    经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人所不见谓之九地,见所不及谓之九天。是故,墨翟萦带为垣,公输造飞云之梯,无所施其巧。所谓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相马篇 第三十二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相马篇 第三十二
    经曰:相马之法:先相头耳:耳如撇竹,,眼如鸟目,[上鹿下章]脊、麟腹、虎胸,尾如垂帚。次相头骨:棱角成就,前看、後看、侧看,但见骨侧狭,见皮薄露,鼻衡柱侧,高低额欲伏,台骨分明,分段俱起,视盼欲远,精神体气高爽。立蹄攒聚,行止循良,走骤轻躁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誓众军令篇 第三十三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誓众军令篇 第三十三
    经曰:陶唐氏,以人戒於国中,欲人强其命也。有虞氏,以农教战渔猎简习,故人体之。夏后氏,誓众於军中,欲人先其虑也。殷人,誓众於军门之外,欲人先意以待事也。周人,将交白刃而誓之,以致人意也。夏赏於朝,赏善也;殷戮於市,戮不善也。周赏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马将篇 第三十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马将篇 第三十
    经曰:夫戎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厩;刻剔鬃毛,谨落蹄甲。狎其耳目,无令惊悚;习其驱驰,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後可使鞍勒,辔衔必先坚完,断绝必补。凡马不伤於末,必伤於始;不伤於饥,必伤於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监人篇 第三十一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监人篇 第三十一
    经曰:凡人,观其外,足知其内。七窍者,五脏之门户。九候三停,定一尺之面;智愚勇怯,形一寸之眼。天仓金匮,以别其贵贱贫富。夫欲任将,先观其貌,後知其心。神有余法:容貌堂堂,精爽清彻,声色不变,其志荣枯,不易其操,是谓神有余。形有余法:头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阵将篇 第二十八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阵将篇 第二十八
    经曰:古者,君立於陽,大夫立於陰。是以,臣不得窥君,下不得窥上,则君臣上下之道隔矣。夫智均不能相使,力均不能相胜,权均不能相悬。道同则不能相君,势同则不能相王,情同则不能相顺。情异则理,情同则乱,故大将以智,裨将以勇。以智使勇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队将篇 第二十九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队将篇 第二十九
    经曰:智者之使愚也,聋其耳,瞽其目,迷其心,任其力,然後用其命。如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与之登高去其梯,入诸侯之境废其梁。役之以事,勿告之以谋;语之以利,勿告之以害。则士可以得其心而主其身。如此,则死生聚散,听之於我,是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部署篇 第二十六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部署篇 第二十六
    经曰:兵有四正四奇,总有八阵,或合为一,或离为八。以正合,以奇胜,余奇为握奇,聚散之势,节制之度也。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一万二千象十有二月,五百象闰余,穷陰极陽,备物成功,征无义,伐无道。圣人得以兴,乱人得以废。兴废存亡、昏明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将军篇 第二十七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将军篇 第二十七
    经曰:三军之众,万人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不可不察也。一人大将军,智、信、仁、勇、严、谨、贤、明者任。二人副将军,智、信、仁、勇、严、毅、平、直者任,一人主军粮,一人主征马。四人总管,严识军容者任,二人主左右虞候,二人主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监才篇 第二十四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监才篇 第二十四
    经曰:人禀元气所生,陰陽所成。淳和平淡,元气也;聪明俊杰,陰陽也。淳和不知权变,聪明不知至道。夫人柔顺安恕,失於断决,可与循节,难与权宜。强悍刚猛,失於猜忌,可与涉难,难与持守。贞良畏慎,失於狐疑,可与乐成,难与谋始。清介廉洁,失於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授钺篇 第二十五
    太白阴经:卷三 杂仪●授钺篇 第二十五
    经曰:国有疆场之役,则天子居正殿,命将军,诏之曰:「朕以不德,谬承大运,致寇敌侵扰,攻掠边陲,日旰忘食,忧在寤寐,劳将军之神武,帅师以应之。」将军再拜受诏,乃令太史卜,斋三日,於太庙拂龟。太史择日以授钺,君入太庙,西面立,亲操钺,以授将军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攻守篇 第二十二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攻守篇 第二十二
    经曰:地所以养人,城所以守地,战所以守城。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 以攻也。守不足,攻有余;力不足者守,力有余者攻。攻人之法,先绝其援,使无外救, 料城中之粟,计人日之费。粮多人少,攻而勿围;粮少人多,围而勿攻。力未屈、粟未尽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行人篇 第二十三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行人篇 第二十三
    经曰:君择日登拜大将军,缮甲兵,具卒乘。出则破人之国、败人之军、杀人之将、虏人之俘。赢粮万里,行於敌人之境,而不知敌人之情,将之过也。敌情不可求之於星辰,不可求之於神鬼,不可求之於卜筮,而可求之於人。昔商之兴也,伊尹为夏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兵形篇 第二十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兵形篇 第二十
    经曰:夫兵之兴也,有形有神。旗帜金革,依於形;智谋计事,依於神。战胜攻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虚实变化,神之功,而用在形。形粗而神细,形无物而不监,神无物而不察。形诳而惑事其外,神密而圆事其内。观其形不见其神,见其神不见其事。以是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作战篇 第二十一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作战篇 第二十一
    经曰:昔之善战者,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圆则行,方则止。行者,非能行而势不得不行;止者,非能止而势不得不止。夫战人者,自斗於其地,则散;投之於死地,则战。散者,非能散,势不得不散;战者,非能战,势不得不战。行止不在於木石,而制在於人;散战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刑赏篇 第十八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刑赏篇 第十八
    经曰:有虞氏画衣冠,异章服,以州辅牧而奸不犯,其人醇。汤武凿五刑,伤四肢,以缪辅刑而奸不止,其人婬。有虞非仁也,汤武非异也;其道异者,时也。古之善治者,不赏仁,赏仁,则争为施而国乱;不赏智,赏智,则争为谋而政乱;不赏忠,赏忠,则争为直,而君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地势篇 第十九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地势篇 第十九
    经曰:善战者,以地强,以势胜;如转圆石於千仞之谿者,地势然也。千仞者,险之地;圆石者,转之势也。地无千仞而有圆石,置之窳塘之中,则不能复转;地有千仞而无圆石,投之方棱偏匾,则不能复移。地不因险,不能转圆石;石不因圆,不能赴深谿。故曰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选士篇 第十六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选士篇 第十六
    经曰:统六军之众,将百万之师,而无选锋,浑而杂用,则智者无所施其谋,辨者无所施其说,勇者无所奋其敢,力者无所着其壮,无异独行中原,亦何所取於胜负哉!故孙子曰:「兵无选锋,曰北。」夫选士以赏,赏得其进;用士以刑,刑慎其退。古之善选士者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励士篇 第十七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励士篇 第十七
    经曰:激人之心,励士之气。发号施令,使人乐闻;兴师动众,使人乐战;交兵接刃,使人乐死;其在以战劝战,以赏劝赏,以士励士,木石无心,犹可危而动、安而静,况於励士乎!古先帝王伯有天下,战胜於外,班师校功,集众於中军之门。上功赐以金璋紫绶,锡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沉谋篇 第十四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沉谋篇 第十四
    经曰:善用兵者,非信义不立,非陰陽不胜,非奇正不列,非诡谲不战;谋藏於心,事见於迹。心与迹同者败,心与迹异者胜。兵者,诡逆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心谋大,迹示小;心谋取,迹示与。惑其真,疑其诈;真诈不决,则强弱不分。湛然若玄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子卒篇 第十五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子卒篇 第十五
    经曰:古者,用人之力,岁不过三日,籍歛不过什一。公刘好货,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太王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文王作刑,国无冤狱。武王行师,士乐其死。古之善率人者,未有不得其心而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得其死者也。故国必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善师篇 第十一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善师篇 第十一
    经曰:兵非道德仁义者,虽伯有天下,君子不龋周德既衰,诸侯自作礼乐,专征伐 ,始於鲁隐公,齐以技击强,魏以武卒奋,秦以锐士胜。说者以孙、吴为宗,唯荀卿明於 王道而非之。谓:齐之技击是亡国之兵,魏之武卒是危国之兵,秦之锐士是干赏蹈利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贵和篇 第十二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贵和篇 第十二
    经曰: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春秋左氏传》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军之众,无所用也。是故,晋悼公使魏绦和戎,以正诸华,八年之间,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羌戎亦归;晋
    古代兵书
  •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庙胜篇 第十三
    太白阴经:卷二人谋下●庙胜篇 第十三
    经曰:天贵持盈不失,陰陽四时之纲纪;地贵定倾不失,生长均平之土宜。人贵节事,调和陰陽,布告时令,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尽其忠信、从其政令。故曰:「天道无灾,不可先来;地道无殃,不可先倡;人事无失,不可先伐。」四时相乘,水旱愆和,冬雷
    古代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