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南史白话文:王伟传
    南史白话文:王伟传
    王伟,祖上是略陽人。父亲王略,在魏国作许昌县令,于是家居颍川。王伟通晓《周易》,文章华美,在魏国作行台郎。侯景叛乱后,高澄写信让侯景回去,王伟替侯景给高澄复信,文辞很漂亮。高澄看后问:“是谁写的?”左右便都称赞王伟的文章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北狄传
    南史白话文:北狄传
    北狄种类繁多,蠕蠕作为一个种族,大概是匈奴的一个分支。自从北魏南迁后,便占据了魏国故地。国内没有城郭,随水草放牧,住帐篷。头发梳成辫子,穿锦衣、窄袖袍、小口裤、深筒靴。其地酷寒,七月河里还流冰不断。宋升明年间,朝廷派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夷貊传论
    南史白话文:夷貊传论
    评论说:自从晋代南渡,夹居江东,西北部荒凉偏远地区,被阻隔不能交通。至于东南边疆,国界相连,到宋代元嘉应天顺时,动用武力,象浦大捷,威震海外,于是各国使节接连不断,年年都来朝拜。直到齐、梁年间,各国贡奉都不失臣仆之礼。到了侯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东夷传
    南史白话文:东夷传
    东夷各国,以朝鲜为大,因为曾受到过箕子的教化,所用器物还带有礼乐的影响。三国魏时,朝鲜以东马韩、辰韩等国,世代与中国交往。自从晋朝南渡,渡海前来出使的,有高句丽、百济,而宋、齐时常来进贡,梁朝时来往又有增加。扶桑国,以前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西域传
    南史白话文:西域传
    玉门以西直到西海,考查汉代史书,通称为西域,从高昌到波斯,就是西域之地。自从晋、宋以来,虽然西域人有时也到中国来,但说起那里的风土民情,书上却都说不清楚。如今大体收集西域各国的情况,编入本书。高昌高昌国,起初以阚氏为君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海南诸国传
    南史白话文:海南诸国传
    海南诸国,大都在交州以南及西南大海的岛上,离中国有的四五千里,远的有二三万里。它们西边和西域各国接壤。汉武帝元鼎年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开发百越,设置日南郡。其界外各国,自汉武帝以来都向中国朝贡。后汉桓帝时,大秦、天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西南夷传
    南史白话文:西南夷传
    中天竺国中天竺国,在大月支东南数千里,方圆三万里,又名身毒。汉代张骞出使大夏,见到邛竹杖、蜀布,大夏人说是在身毒买的,就是天竺。从月支、高附以西,南到西海,东到盘越,排列着几十个国家,每国都有王,国名虽不同,但都属身毒。汉朝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茹法珍传
    南史白话文:茹法珍传
    茹法珍是会稽人,梅虫儿是吴兴人,齐东昏侯时都在制局监任职,也都受到宠幸。自从江衤石、始安王萧遥光被处死后。皇上左右传达旨意和替皇上代笔的人都掌握了国家大权,民间称这些人为“刀敕”,权力有时比君主还大。京城里有一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孔范传
    南史白话文:孔范传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陰人。曾祖父孔景伟,是齐朝的散骑常侍。祖父孔滔,是梁朝海盐县令。父亲孔岱,历任清雅显要之职。孔范从小好学,博览史籍。陈太建年间,任宣惠将军江夏王陈伯义长史。陈后主即位后,作都官尚书,和江总等人都是后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茹法亮传
    南史白话文:茹法亮传
    茹法亮是吴兴武康人。宋代大明年间,开始入仕做小吏,又做过书僮。孝武帝末年,残暴严苛,鞭罚过度。孝武帝到江右围猎,挑选小吏一百八十人侍从左右,都是富家出身仪表出众的人,跟从孝武帝到南州,被鞭打的超过半数。法亮害怕,托人介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吕文显传
    南史白话文:吕文显传
    吕文显是临海人。宋顺帝升明初年,为齐高帝萧道成录尚书省事,屡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后来作秣陵县令,封刘陽县男。齐武帝永明元年(483),任中书通事舍人。文显办理公事以严苛认真而被赏识,永明三年(485),兼领南清河太守,和茹法亮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恩幸传序
    南史白话文:恩幸传序
    人是像鲍鱼那样腥臭,还是像兰花那样芳香,全在于他日常积累所致。就一般人而言,可以学好也可以变坏。那么齐桓公信任管仲,就可以兴邵陵的霸主之师,亲近易牙,就被囚死宫内。同是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前后尚有如此高下之别,何况低于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戴法兴传
    南史白话文:戴法兴传
    戴法兴是会稽山陰人。家贫,父亲戴硕子以贩卖纟宁麻为业。法兴的两个哥哥延寿、延兴都学有所成,延寿字写得好,法兴好读书。山陰有个陈戴,家境富裕,有钱三千万,当地有人说:“戴硕子三个儿子抵得上陈戴三千万钱。”法兴年少时在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陶弘景传
    南史白话文:陶弘景传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祖父陶隆,作王府参军。父亲陶贞,作孝昌县令。当初,弘景母亲郝氏梦见两个天神手拿香炉来到她的住处,过后便有了身孕。宋孝建三年(456)即丙申年夏至那天生下弘景。弘景从小操行异于常人,四五岁时,就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庾诜传
    南史白话文:庾诜传
    庾诜字彦宝,新野人。从小聪明颖悟,专心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读。谶纬、占候、书法、射箭、围棋、算术、工艺制作,都是当时的一绝。性情恬淡质朴,酷爱山水自然,家中十亩大的宅院,假山池塘占了一半地方。他吃的是蔬食,穿的是破旧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沈麟士传
    南史白话文:沈麟士传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晋朝太中大夫。父亲沈虔之,在宋朝时作乐安县令。麟士从小聪俊,七岁时,听叔父沈岳谈玄理。宾客散去以后,他能毫无遗漏地复述叔父的讲解。沈岳抚摸着他肩膀说:“如果斯文不断绝的话,希望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阮孝绪传
    南史白话文:阮孝绪传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彦之,宋朝时作太尉从事中郎,以廉洁能干闻名。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去世,留下的财产百余万本应归孝绪,但他一无所取,全都给了胤之的姐姐琅笽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刘凝之传
    南史白话文:刘凝之传
    刘凝之字隐安,小名长生,南郡枝江人。父亲刘期公,为衡陽太守。哥哥刘盛公,人品高尚不肯作官。凝之仰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产全都交给弟弟和哥哥的儿子,自己在野外建房舍,全凭自己劳动过日子。州里看重他的品行,征召他作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朱百年传
    南史白话文:朱百年传
    朱百年是会稽山陰人。祖父朱凯之,是晋朝的左卫将军。父亲朱涛,作扬州主簿。百年从小就有高尚的情操。父死丧服期满后,带妻子孔氏进会稽南山,以砍柴伐竹为业。常把柴草放在路口,总被行人拿走,第二天又有柴草放在那儿,人们渐渐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陶潜传
    南史白话文: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也有的说字深明,名元亮,寻陽柴桑人,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年少时就有高雅的志趣,他房舍边有五棵柳树,于是就写了《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不清楚他的姓名。安闲恬静不爱说话,不羡慕名誉利禄。好读书,而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戴顒传
    南史白话文:戴顒传
    戴顒字仲若,谯郡铚县人。父亲戴逵,哥哥戴勃,都隐居而享有高名。戴顒十六岁时丧父,哀伤过度差点儿丢了命,因此便长期衰弱多病。因为父亲从不作官,于是他也走了隐居的道路。父亲善于弹琴书法,戴顒也都继承了父亲的专长,不管什么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郭原平传
    南史白话文:郭原平传
    郭世通的儿子郭原平,字长恭,也具有仁孝的品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赡养父母,给人家做工挣取饣善食。性情谦虚,每为人做活儿,只收取打短工的工钱。主人供应饭食,原平因为自己家贫,父母都没有吃过好饭的缘故,就只吃些咸饭。如果有时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文学传论
    南史白话文:文学传论
    评论:文章,可说是情感的标志,精神的乐律。潜藏的思绪,蕴含的萌想,在内心酝酿激荡,纵情挥发写在纸上,格调意境便自然生成。它们无不带有灵性,各自好尚不同,技巧各异,见解感悟也多种多样,心灵感应没有外象表露,但却变化无穷。弹奏五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郭世通传
    南史白话文:郭世通传
    郭世通是会稽永兴人。十四岁时丧父,服丧期间悲痛欲绝。家里穷,给人家帮工来养活继母。他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夫妻俩怕因此无力供养继母,就流着泪把孩子活埋了。继母死后,他背土堆成坟墓。有亲戚给他一些资助,他也多少收下一点
    历史典籍
  • 南史白话文:吴均传
    南史白话文:吴均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家世寒贱,吴均好学有才气,沈约曾见到吴均的文章,很是赞赏。梁天监初年,柳恽作吴兴太守,召吴均任主簿,每天带他一块儿赋诗。吴均文体清新超拔,有古人气韵,一些好事的人就模仿他,称之为“吴均体”。吴均曾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