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逸周书:官人解第五十八
    逸周书:官人解第五十八
    题解:官人,即用人为官。内容为周公给成王讲述六种选官察人的方法,所谓“六征”。对读《大戴礼记》之《文王官人》,可看出其大体相同,当出一源。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征,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周公曰:“
    历史典籍
  • 逸周书:王会解第五十九
    逸周书:王会解第五十九
    题解:王会,周王之会。此篇记周成王成周之会诸侯的盛以及各方国的贡献。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帟陰羽,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珽。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皆絻,亦无繁露,朝服,七十物,缙笏,旁天子而立于堂上。堂下之
    历史典籍
  • 逸周书:尝麦解第五十六
    逸周书:尝麦解第五十六
    题解:“尝麦”二字取自篇首“乃尝麦于太祖”。主要记成王命大正正刑书的经过。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是月,王命大正正刑书。爽明,仆告既驾,少祝导王,祝亚迎王降阶,即假于太宗、少宗、少秘于社,各牡羊一、牡
    历史典籍
  • 逸周书:本典解第五十七
    逸周书:本典解第五十七
    题解:本典,根本法典。标题取自篇末“以为本典”句。主要讲周公为成王讲述治国之法。维四月既生魄,王在东宫,告周公曰:“呜呼,朕闻武考不知,乃闻不得,乃学俾资不肖,永无惑矣。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
    历史典籍
  • 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题解:谥,据生前行事评定褒贬,给一称号。此篇言给谥的法则。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民
    历史典籍
  • 逸周书:明堂解第五十五
    逸周书:明堂解第五十五
    题解:明堂,天子布政朝诸侯的地方。主要讲天子、三公、侯、伯、子、男以及九夷、八蛮、六戎、五狄、四塞在明堂中的位置安排。大维商纣暴虐,脯鬼侯以享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既克纣六
    历史典籍
  •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
    题解:时训,关于时令的训教。此篇记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侯。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是对上冰,风不街冻,号令不行。蛰虫不振,陰奸陽。鱼不上冰,甲胄私藏。惊蛰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
    历史典籍
  • 逸周书:月令第五十三(内容缺失)
    逸周书:月令第五十三(内容缺失)
    《逸周书·月令第五十三》亡
    历史典籍
  • 逸周书:大戒解第五十
    逸周书:大戒解第五十
    题解:记成王求教周公,周公诫告成王之言。戒之至,故曰大戒。维正月,既生魄,王访于周公曰:“呜呼,朕闻维时兆厥工,非不显,朕实不明。维士非不务,而不得助,大则骄,小则慑,慑谋不极。予重位与轻服。非其得福厚用遗。庸止生隙,庸行信贰,众
    历史典籍
  • 逸周书:周月解第五十一
    逸周书:周月解第五十一
    题解:文起于周正一月,故称周月。此篇讲日月权舆、四时成岁,以及三代改正朔之事。明显是春秋人的文字。最值得重视的是,肯定“夏数得天,百王所同一,“敬授民时”亦用夏历。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陽动于黄泉,陰降惨
    历史典籍
  • 逸周书:作雒解第四十八
    逸周书:作雒解第四十八
    题解:雒,同洛,指洛邑。作雒,即营造洛邑。此篇记周公在武王殁后的政绩以及洛邑的城制之类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
    历史典籍
  • 逸周书:皇门解第四十九
    逸周书:皇门解第四十九
    题解:皇门即闳门。此乃记周公于阖门会群臣的一篇诰辞。其意是告群臣推荐贤才,助已勤政。《纪年》“元年正月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所指即此。维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群门。曰:“呜呼!下邑小国,克有耇老,据屏位,建沈人,罔不
    历史典籍
  • 逸周书:五权解第四十六
    逸周书:五权解第四十六
    题解:记武王嘱告周公辅佐太子,并告以为政之法。“五权”取自篇中。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曰:“呜呼,敬之哉!昔天初降命于周,维在文考,克致天之命。汝维敬哉!先后小子,勤在维政之失。政有三机、五权,汝敬之哉。克中无苗,以保小子
    历史典籍
  • 逸周书:成开解第四十七
    逸周书:成开解第四十七
    题解:篇名“成开”二字取于首句。此篇记周公教导成王要以文王“躬修五典,勉兹九功”为榜样理政。成王元年,大开告用。周公曰:“呜呼,余夙夜之勤,今商孽竞时,逋播以以辅。余何循,何循何慎,王其敬天命,无易天不虞。在昔文考躬修五
    历史典籍
  • 逸周书:度邑解第四十四
    逸周书:度邑解第四十四
    题解:邑,指洛邑。度邑,即规划洛邑。文末“兹日度邑”,取为篇名。维王克殷,国君诸侯、乃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见王与殷郊。王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永叹曰:“呜呼,不淑,兑天对。”遂命一日,维显畏弗忘。王至于周,自鹿至于丘中。具明
    历史典籍
  • 逸周书:武儆解第四十五
    逸周书:武儆解第四十五
    题解:儆,诫也。记武王诏周公旦立后嗣,训诫太子姬诵之事。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丙辰,出金枝,郊宝,开和细书,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属小子诵文及宝典。王曰:“呜呼,敬之哉!汝勤之无盖□周未知所周不知商□无也。朕不敢望,敬守勿失,以诏宥
    历史典籍
  • 逸周书:耆德解第四十二(内容缺失)
  • 逸周书:商誓解第四十三
    逸周书:商誓解第四十三
    题解:此武王灭商后对商的旧臣、百姓的一篇诰辞。誓,读为“哲”。篇名取自文中“商先誓王”。王若曰:“告尔伊旧何父□□□□几耿肃执,乃殷之旧官人序文□□□□,及太史比、小史昔,及百官里居献民□□□来尹师之敬诸戒疾听朕
    历史典籍
  • 逸周书:大聚解第四十
    逸周书:大聚解第四十
    题解:聚,指聚民成邑。此篇以周公口吻讲田地营邑,建立什伍,以及相关的措施。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呜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周公曰:“闻之文考,来远宾,廉近者,道别其陰陽之利,相土地之宜,水
    历史典籍
  • 逸周书:箕子解第四十一(内容缺失)
  • 逸周书:大匡解第三十八
    逸周书:大匡解第三十八
    题解:大匡,大安之意。记武王在管训导管、蔡之辞。讲治民安邦之法。前第十一有大匡,指救助灾荒,与此不同。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用大匡,顺九则、八宅、六位。宽俭恭敬,夙夜有
    历史典籍
  • 逸周书:文政解第三十九
    逸周书:文政解第三十九
    题解:此篇主要讲“禁九慝、昭九行、济九丑、尊九德、止九过、务九胜、倾九戒、固九守、顺九典”等文王之政,故名文政。 惟十有三祀,桑在管,管蔡开宗循,禁九慝,昭九行,济九丑,尊九德,止九过,务九胜,倾九戒,固九守,顺九典。九慝:一不
    历史典籍
  • 逸周书:克殷解第三十六
    逸周书:克殷解第三十六
    题解:记克殷经过及克殷后的善后处置,兼及武王即位的仪式。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商纣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武王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
    历史典籍
  • 逸周书:世俘解第三十七
    逸周书:世俘解第三十七
    题解:原作“第四十”,朱右曾氏“移此,使与《克殷》相次”。此篇记伐殷经过及战果——俘、馘。世训大,世俘犹大俘。 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
    历史典籍
  • 逸周书:和寤解第三十四
    逸周书:和寤解第三十四
    题解:此篇记武王伐商至于鲜原而嘉奖大臣等事,文义不全,似有脱文。篇名的“和”,指和顺,而“寤”字当在脱文之中。 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后降惠于民,民罔不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