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明史纪事本末:○矿税之弊
    明史纪事本末:○矿税之弊
    卷六十五○矿税之弊神宗万历二年二月,太监张诚等求领真定木税,工部执论不许。七年七月,给事中顾九思、王道成请撤浙、直织造内臣,上以示大学士张居正。居正曰:“地方多一事,则有一事之扰;宽一分,则受一分之惠。灾地疲民,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
    明史纪事本末:○东林党议
    卷六十六○东林党议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二月,京察竣。三月己未,刑科给事中刘道隆论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台省交谪。而吏部曲为解,仅议一职方主事袁黄非体。上责吏部回奏,尚书孙钅龙言:“淳熙臣乡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孛拜
    明史纪事本末:○平孛拜
    卷六十三○平孛拜神宗万历二十年二月,宁夏孛拜乱。拜,故鞑靼种也。嘉靖中,拜得罪其酋长,父兄皆见杀。拜伏水草中得免,来投守备郑印,隶麾下,骁勇屡立战功,历升都指挥。拜妻施氏孕将产,拜梦空中大响,天裂出火焰,一妖物如虎,入施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杨应龙
    明史纪事本末:○平杨应龙
    卷六十四○平杨应龙神宗万历十七年,四川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反。按播州,夜郎且兰地,汉属郡。唐贞观初,分北界,置郎州,领六县,已,改播州。干符三年,南诏寇陷太原,杨端应募决策,驰白锦,出奇兵定之,授武略将军。值唐乱,留据长子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
    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
    卷六十二○援朝鲜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酋平秀吉寇朝鲜。平秀吉者,萨摩州人仆也。始以鱼贩卧树下,有山城州倭渠名信长,居关白职位。出猎遇吉,欲杀之。吉善辨,信长收令养马,名曰木下人。信长赐与田地,于是为信长画策,遂夺二十余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
    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
    卷六十○俺答封贡世宗嘉靖八年冬十月,吉囊、俺答寇榆林、宁夏塞,总督王琼率兵御却之。初,小王子有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次满官嗔。阿尔伦既死,二子皆幼,阿著称小王子。未几死,众立阿尔伦子卜赤。而阿著子二:曰吉囊,曰俺答,强甚。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卷六十一○江陵柄政世宗嘉靖四十三年秋七月,以谕德张居正充裕王讲官。穆宗隆庆元年二月,加恩侍从藩邸诸臣,以礼部右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直内阁。四月,进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二年春正月,进大学士张居正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议复河套
    明史纪事本末:○议复河套
    卷五十八○议复河套英宗天顺六年春正月,毛里孩等入河套。是时,孛来稍衰,其大部毛里孩、阿罗出、少师猛克与孛来相仇杀,而立脱思为可汗。脱思,故小王子从兄也。于是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三部始入河套。然以争水草不相下,不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庚戌之变
    明史纪事本末:○庚戌之变
    卷五十九○庚戌之变嘉靖二十九年夏六月,俺答寇大同境,溃墙入。悉精兵伏沟壑中,而以老弱百骑往来为饵。侦骑信之,报总兵张达。达素以果锐敢入至大将,意轻之。合兵,兵未合,而遽率麾下驰击之。伏发,围达数匝。马蹶,遂见杀。副帅林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李福达之狱
    明史纪事本末:○李福达之狱
    卷五十六○李福达之狱世宗嘉靖五年秋七月,妖人李福达坐死。福达,山西代州崞县人,一名午。初以妖贼王良谋反,事发,戍山丹卫。逃还,改名五,窜居陕西洛川县。与季父越同倡白社妖术,为弥勒佛教,诱愚民。啸聚数千人,大掠州、洛川诸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大同叛卒
    明史纪事本末:○大同叛卒
    卷五十七○大同叛卒世宗嘉靖三年秋七月,大同正堡军叛,杀巡抚张文锦、参将贾鉴。大同古云中地,北距塞,地平漫不甚险。巡抚、都御史张文锦议镇城北九十里筑五堡,将成,欲徙镇卒二千五百家往戍之,堡五百家,为大同藩篱。诸镇卒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
    卷五十四○严嵩用事嘉靖十五年冬十二月,以南京吏部尚书严嵩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时礼部选译字诸生,嵩至,即要货贿已。而苞苴过多,更高其价。御史桑乔列其状,请罢黜之。嵩乃疏辨求免,帝曰:“卿所云‘为人臣于今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卷五十五○沿海倭乱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时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帅官军出海捕之,遇于海门之上帮,及其未阵,麾兵冲击之,斩获不可胜计,生擒数百人,得其兵器海艘。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世宗崇道教
    明史纪事本末:○世宗崇道教
    卷五十二○世宗崇道教嘉靖元年春三月,簿录大能仁寺妖僧齐瑞竹财资及玄明宫佛像,毁括金屑一千余,悉给商以偿宿逋。齐瑞竹,正德间赐玉玺书金印,赏赉无算。至是,从工部侍郎赵璜言也。礼部郎中屠埙发檄,扁查京师诸婬祠,悉拆毁之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诛岑猛
    明史纪事本末:○诛岑猛
    卷五十三○诛岑猛世宗嘉靖五年夏四月,姚镆督师讨田州指挥岑猛。按:广西诸土族,岑氏为大,自称汉岑彭后。明初,元安抚总管岑伯颜以田州归附。高帝嘉其诚,设田州府,令伯颜为知府。子孙世袭,三传为岑溥。溥二子:长犭虎,次即猛。弘治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大礼议
    明史纪事本末:○大礼议
    卷五十○大礼议武宗正德十六年夏四月,帝即位。帝兴献王子,宪宗纯皇帝孙也。宪宗生十皇子,长孝宗敬皇帝,次兴献王。弘治七年甲寅,兴献王之国安陆州。正德二年秋八月,帝生于兴邸。时黄河清,庆云见,轸翼分。已而献王薨,帝受敕嗣理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更定祀典
    明史纪事本末:○更定祀典
    卷五十一○更定祀典世宗嘉靖九年二月,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洪武初,中书省臣李善长等进《郊社宗庙议》:“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太岁从;夏至则祀地于方泽,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南赣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南赣盗
    卷四十八○平南赣盗武宗正德六年夏四月,江西盗起,命右都御史陈金总制军务,右副都御史俞谏提督军务讨之。先是,江西诸郡盗贼蜂起,赣贼犯新淦,执参政赵士贤。靖安贼胡雷二等据越王岭玛瑙寨,华林贼陈福一破瑞州,既而抚州东乡、饶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江彬奸佞
    明史纪事本末:○江彬奸佞
    卷四十九○江彬奸佞(钱宁附 )武宗正德七年冬十月,内旨欲调边兵入卫京师,大学士李东陽等及府、部、科、道力谏,不听。时幸竖有献密计者,言京军不习战阵,欲调宣府官军入卫京师,而以京军充数戍边,每岁春秋更调,如班操例。上遣司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宸濠之叛
    明史纪事本末:○宸濠之叛
    卷四十七○宸濠之叛武宗正德二年夏四月,刘瑾受宁王宸濠重赂,矫诏擅复护卫屯田。宁藩旧在大宁,今三卫地也。初,太祖诸子,燕王善谋,宁王善战。靖难兵起,燕王以计挟宁王迁北平,后以其地与朵颜三卫,遂徙封江西。天顺间,宁府不法,革去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河北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河北盗
    卷四十五○平河北盗武宗正德四年秋九月,畿南盗起。时刘瑾用事,专恣骄横。京师之南固安、永清、霸州、文安地方,京卫屯军杂居其地,人性骄悍,好骑射,往往邀路劫掠,号“响马盗”。至是,聚党益炽。瑾欲速除之分,遣御史甯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蜀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蜀盗
    卷四十六○平蜀盗武宗正德三年冬十月,四川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起汉中,攻陷郡县。起右副都御史林俊巡抚四川,兼赞理军务,督兵讨之。初,廷瑞行山中,得古弃印,亡何,又得一剑,自谓有天命,遂与其党惑愚民倡乱。时保宁贼刘烈亦聚众作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刘瑾用事
    明史纪事本末:○刘瑾用事
    卷四十三○刘瑾用事武宗正德元年春正月,以神机营中军二司内官太监刘瑾管五千营。瑾,陕西兴平人。故姓谈,景泰中自宫,为刘太监名下,因其姓。成化时,领教坊见幸。弘治初,摈茂陵司香。其后得侍东宫,以俳弄为太子所悦。太子即位,时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钅番之叛
    明史纪事本末:○钅番之叛
    卷四十四○钅番之叛武宗正德五年夏四月,庆府安化王钅番反。钅番者,庆靖王曾孙也。祖秩冬,靖王第四子,永乐十九年封安化王。弘治五年,钅番嗣王。是时刘瑾擅权,毒流天下。钅番素有逆谋,与宁夏卫生员孙景文、孟彬往
    历史典籍
  • 明史纪事本末:○平固原盗
    明史纪事本末:○平固原盗
    卷四十一○平固原盗宪宗成化四年夏四月,固原土达满四叛,据石城。初,洪武中,平陕西,故元平凉万户把丹率众归附,高帝授平凉卫千户。其部落散处开城等县,号土达。以畜牧、射猎为生,家多殷富。把丹孙满四,以赀力雄诸族。成化初,孛来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