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北齐书》 第六卷  补帝纪第六
    《北齐书》 第六卷  补帝纪第六
    孝昭高演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之母弟也。幼而英特,早有大成之量,武明皇太后早所爱重。魏元象元年,封常山郡公。及文襄执政,遣中书侍郎李同轨就霸府为诸弟师。帝所览文籍,源其指归而不好辞彩。每
    历史典籍
  • 《北齐书》 第十五卷  补列传第七
    《北齐书》 第十五卷  补列传第七
    窦泰尉景子粲娄昭子定远兄子叡厍狄干子士文韩轨潘乐窦泰,字世宁,大安捍殊人也。本出清河观津,曾祖罗,魏统万镇将,因居北边。父乐,魏末破六韩拔陵为乱,与镇将杨钧固守,遇害。泰贵,追赠司徒。初,泰母梦风雷暴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四
    《南史》 卷七十四
    列传第六十四孝义下 滕昙恭陶季直沈崇傃荀匠吉翂甄恬赵拔扈韩怀明褚修张景仁陶子锵成景隽李庆绪谢蔺殷不害司马暠张昭 时有徐普济者,长沙临湘人。居丧未葬,而邻家火起,延及其舍。普济号恸伏棺上,以身蔽火
    历史典籍
  • 《北齐书》 第三卷  补帝纪第三
    《北齐书》 第三卷  补帝纪第三
    文襄高澄世宗文襄皇帝,讳澄,字子惠,神武长子也,母曰娄太后。生而岐嶷,神武异之。魏中兴元年,立为渤海王世子。就杜询讲学,敏悟过人,询甚叹服。二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时年十二,神情俊爽,便若成人
    历史典籍
  • 《北齐书》 第四卷  帝纪第四
    《北齐书》 第四卷  帝纪第四
    文宣高洋显祖文宣皇帝,讳洋,字子进,高祖第二子,世宗之母弟。后初孕,每夜有赤光照室,后私尝怪之。初,高祖之归尔朱荣,时经危乱,家徒壁立,后与亲姻相对,共忧寒馁。帝时尚未能言,欻然应曰「得活」,太后及左右大惊而不敢言。及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二
    《南史》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文学 丘灵鞠檀超卞彬丘巨源王智深崔慰祖祖冲之贾希镜袁峻刘昭锺嵘周兴嗣吴均刘勰何思澄任孝恭顔协纪少瑜杜之伟顔晃岑之敬何之元徐伯阳张正见阮卓 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三
    《南史》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孝义上 龚颖刘瑜贾恩郭世通严世期吴逵潘综张进之丘杰师觉授王彭蒋恭徐耕孙法宗范叔孙卜天与许昭先余齐人孙棘何子平崔怀顺王虚之吴庆之萧叡明萧矫妻羊公孙僧远吴欣之韩系伯丘冠先孙淡华宝解
    历史典籍
  • 《北齐书》 第一卷  补帝纪第一
    《北齐书》 第一卷  补帝纪第一
    神武高欢上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蓚人也。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及慕容宝败,国乱,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谧生皇考
    历史典籍
  • 《北齐书》 第二卷  补帝纪第二
    《北齐书》 第二卷  补帝纪第二
    神武下天平元年正月壬辰,神武西伐费也头虏纥豆陵伊利于河西,灭之,迁其部于河东。二月,永宁寺九层浮图灾。既而人有从东莱至,云及海上人咸见之于海中,俄而雾起乃灭。说者以为天意若曰:永宁见灾,魏不宁矣;飞入东海,渤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一
    《南史》 卷七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儒林 伏曼容何佟之严植之司马筠卞华崔灵恩孔佥卢广沈峻孔子驱皇侃沈洙戚衮郑灼全缓张讥顾越沈不害王元规 伏曼容字公仪,平昌安丘人,晋着作郎滔之曾孙也。父胤之,宋司空主簿。 曼容早孤,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八十
    《南史》 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贼臣 贼侯景熊昙朗周迪留异陈宝应 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少而不羁,爲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尒朱荣,甚见器重。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以军功爲定州刺史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六十九
    《南史》 卷六十九
    列传第五十九 沈炯虞荔傅縡顾野王姚察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 炯少有俊才,爲当时所重。仕梁爲尚书左户侍郎、吴令。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邺,以炯监郡。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
    《南史》 卷七十
    列传第六十循吏 吉翰杜骥申恬杜慧度阮长之甄法崇傅琰虞愿王洪范沈瑀范述曾孙谦何远郭祖深 昔汉宣帝以爲「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至于道德齐礼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八
    《南史》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夷貊上 海南诸国 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或四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域诸国接。汉元鼎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朝贡。后汉桓帝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九
    《南史》 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夷貊下 东夷西戎蛮西域诸国蠕蠕 东夷之国,朝鲜爲大,得箕子之化,其器物犹有礼乐云。魏时,朝鲜以东马韩、辰韩之属,世通中国。自晋过江,泛海来使,有高句丽、百济,而宋、齐间常通职贡,梁兴又有加焉。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六十七
    《南史》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七 胡颖徐度杜棱周铁武程灵洗沈恪陆子隆钱道戢骆文牙孙瑒徐世谱周敷荀朗周炅鲁悉达萧摩诃任忠樊毅 梁承圣初,元帝授颖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寻除豫章内史,随武帝镇京口。齐遣郭元建出东关,武帝令颖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六十八
    《南史》 卷六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 赵知礼蔡景历宗元饶韩子高华皎刘师知谢岐毛喜沈君理陆山才 赵知礼字齐旦,天水陇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礼涉猎文史,善书翰。陈武帝之讨元景仲也,或荐之,引爲书记。知礼爲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六
    《南史》 卷七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隐逸下 臧荣绪吴苞徐伯珍沈麟士阮孝绪邓郁陶弘景诸葛璩刘慧斐范元琰庾诜张孝秀庾承先马枢 臧荣绪,东莞莒人也。祖奉先,建陵令。父庸人,国子助教。 荣绪幼孤,躬自灌园,以供祭祀。母丧后,乃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七
    《南史》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七恩幸 戴法兴徐爰阮佃夫纪僧真刘系宗茹法亮吕文显茹法珍周石珍陆验司马申施文庆沈客卿孔范 夫鲍鱼芳兰,在于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然则谋于管仲,齐桓有邵陵之师,迩于易牙,小白掩阳门之扇。夫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六十四
    《南史》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 江子一胡僧佑徐文盛阴子春杜崱王琳张彪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晋散骑常侍统之七世孙也。父法成,奉朝请。 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爲王国侍郎、奉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六十五
    《南史》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陈宗室诸王永修侯拟遂兴侯详宜黄侯慧纪衡阳献王昌南康湣王昙朗文帝诸子宣帝诸子后主诸子 永修侯拟字公正,陈武帝之疏属也。少孤贫,质直强记。武帝南征交址,拟从焉。梁绍泰二年,除员外散骑常侍、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六十六
    《南史》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杜僧明周文育侯瑱侯安都欧阳頠黄法奭淳于量章昭达吴明彻 武帝征交址及讨元景仲,僧明、文育并有功。侯景之乱,俱随武帝入援建邺。武帝于始兴破兰裕,僧明爲前锋,斩裕。又与蔡路养战于南野,僧明马被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七十五
    《南史》 卷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五隐逸上 陶潜宗少文沈道虔孔淳之周续之戴顒翟法赐雷次宗郭希林刘凝之龚祈朱百年关康之渔父褚伯玉顾欢杜京産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四十四
    《南史》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齐武帝诸子文惠诸子明帝诸子 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张淑妃生庐陵王子卿、鱼复侯子响,周淑仪生安陆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晋安王子懋、衡阳王子峻,王淑仪生随郡王
    历史典籍
  • 《南史》 卷五十三
    《南史》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梁武帝诸子 武帝八男。丁贵嫔生昭明太子统、简文皇帝、庐陵威王续。阮修容生孝元皇帝。吴淑媛生豫章王综。董昭仪生南康简王绩。丁充华生邵陵携王纶。葛修容生武陵王纪。 昭明太子统字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