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汉书: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 第二十四
    汉书: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 第二十四
    (李广,苏建 )【原文】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世世受射。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 第二十二
    汉书: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 第二十二
    (窦婴,田蚡,灌夫,韩安国)【原文】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帝弟梁孝王,母窦太后爱之。孝王朝,因燕昆弟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 第二十
    汉书: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 第二十
    (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原文】张释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
    汉书: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
    (贾山,邹陽,枚乘,路温舒)【原文】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尝给事颍陰侯为骑。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其辞曰:臣闻为人臣者,尽忠竭愚,以直谏主,不避死亡之诛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八 贾谊传 第十八
    汉书:卷四十八 贾谊传 第十八
    (贾谊)【原文】贾谊,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 第十九
    汉书: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 第十九
    (袁盎,晁错)【原文】爰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为郎中。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盎进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 第十六
    汉书: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 第十六
    (石奋,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原文】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人也。赵亡,徙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瑟。”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 第十七
    汉书: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 第十七
    (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梁怀王刘揖)【原文】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武为代王,四年徙为淮陽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孝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第十四
    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第十四
    (淮南厉王刘长,衡山王刘赐,济北贞王刘勃)【原文】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尽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 第十五
    汉书: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 第十五
    (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原文】蒯通,范陽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陽令徐公曰:“臣,范陽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余年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 第十二
    汉书: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 第十二
    (张苍,周昌,赵尧,任敖,申屠嘉)【原文】张苍,陽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陽武,苍以客从攻南陽。苍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西入武关,至咸陽。沛公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
    汉书: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
    (陆贾,朱建,刘敬,叔孙通)【原文】郦食其,陈留高陽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陽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后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 第十
    汉书: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 第十
    (张良,陈平,王陵,周勃)【原文】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翻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第十一
    汉书: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第十一
    (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原文】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后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陈胜初起,萧何、曹参使哙求迎高祖,立为沛公。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临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与司马<尸二>战砀东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 第八
    汉书: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 第八
    (刘肥,刘如意,刘友,刘恢,刘建)【原文】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淮南厉王长自有传。齐倬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 第九
    汉书: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 第九
    (萧何,曹参)【原文】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 第七
    汉书: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 第七
    (季布,栾布,田叔)【原文】季布,楚人也,为任侠有名。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顶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能听臣,臣敢进计;即否,愿先自刭。”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置广柳车中,并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
    汉书: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
    (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吴王刘濞)【原文】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 第六
    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 第六
    (楚元王刘交,刘向,刘歆)【原文】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次仲,伯蚤卒。高祖既为沛公,景驹自立为楚王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第三
    汉书: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第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原文】魏豹,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为庶人。陈胜之王也,咎往从之。胜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立周市为魏王。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谊必立魏王后乃可。”齐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 第四
    汉书: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 第四
    (韩信,彭越,黥布,卢绾,吴芮)【原文】韩信,淮陰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 第一
    汉书: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 第一
    (陈胜,项籍)【原文】陈胜字涉,陽城人。吴广,字叔,陽夏人也。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胞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发闾左戍渔陽九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
    汉书: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
    (张耳,陈余)【原文】张耳,大梁人也,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案客。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为请决,嫁之。女家厚奉给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宦为外黄令。陈馀,亦大梁人,好儒术。游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九 沟洫志 第九
    汉书:卷二十九 沟洫志 第九
    【原文】《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陰,东下底柱,及盟津、雒内,至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三十 艺文志 第十
    汉书:卷三十 艺文志 第十
    (根据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写成)【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