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汉书:卷二十八 下 地理志 第八下
    汉书:卷二十八 下 地理志 第八下
    【原文】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七 下下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下
    汉书:卷二十七 下下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下
    【原文】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穀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郑获鲁隐,灭戴,卫、鲁、宋咸杀君。《左氏》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凡日所躔而有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
    汉书: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
    【原文】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七 中下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
    汉书:卷二十七 中下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
    【原文】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恒奥,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哲,知也。《诗》云:“尔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尔德,以亡背亡仄。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七 下上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上
    汉书:卷二十七 下上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上
    【原文】传曰:“思心之不■,是谓不圣,厥咎霿,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思心之不■,是谓不圣。”思心者,心思虑也;■,宽也。孔子曰:“居上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 第七上
    汉书: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 第七上
    【原文】《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七 中上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上
    汉书:卷二十七 中上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上
    【原文】经曰:“羞用五事。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艾,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休征:曰肃,时雨若;艾,时陽若;哲,时奥若;谋,时寒若;圣,时风若。咎征;曰狂,恒雨若;僣,恒陽若;舒,恒奥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六 天文志 第六
    汉书:卷二十六 天文志 第六
    【原文】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阔狭,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斗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晕适背穴,抱珥虹蜺,迅雷风袄,怪云变气:此皆陰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五 上 郊祀志 第五上
    汉书:卷二十五 上 郊祀志 第五上
    【原文】《洪范》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是以圣王为之典礼。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礼仪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五 下 郊祀志 第五下
    汉书:卷二十五 下 郊祀志 第五下
    【原文】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嫚,故衰耗。”;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四 上 食货志 第四上
    汉书:卷二十四 上 食货志 第四上
    【原文】《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四 下 食货志 第四下
    汉书:卷二十四 下 食货志 第四下
    【原文】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太公退,又行之于齐。至管仲相桓公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二 礼乐志 第二
    汉书:卷二十二 礼乐志 第二
    【原文】《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陰、陽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三 刑法志 第三
    汉书:卷二十三 刑法志 第三
    【原文】夫人宵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用仁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为贵也。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群而不足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一 上 律历志 第一上
    汉书:卷二十一 上 律历志 第一上
    ( 邓平的“太初历”)【原文】《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汉兴,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一 下 律历志 第一下
    汉书:卷二十一 下 律历志 第一下
    (刘歆的“三统历”)【原文】统母日法八十一。元始黄钟初九自乘,一龠之数,得日法。闰法十九,因为章岁。合天地终数,得闰法。统法一千五百三十九。以闰法乘日法,得统法。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参统法,得元法。会数四十七。参天九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第七
    汉书: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第七
    (表略)【说明】《百官公卿表》分上、下两分卷,卷上是长序,叙述秦汉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及爵禄的制度,是研究秦汉官制史的重要文献;卷下是表,以年代为经,以官职为纬,按三公、列将军、九卿、三辅的次序列了十四栏,罗列西汉一代公卿职
    历史典籍
  • 汉书: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
    汉书: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
    【说明】本卷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它以古代人物为经,以品第人物为纬,按九品分了九栏。根据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论及表所分的具体情况来看,品第标准,是以人的品行为主,参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学术的高低。表名“古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第五
    汉书: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第五
    (表略)【说明】本卷表述汉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时代的功臣侯者。是摘取《史记》的《惠景间侯者年表》景帝部分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再加上昭、宣、元、成时所封的侯者,另行编制而成。它以侯者为经。以侯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
    汉书: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
    (表略)【说明】本卷表述西汉外戚、恩泽侯者的情况。这个表是新创,以侯者为经,以世系为纬,专记外戚、恩泽之封侯,以明封爵日滥,反映出西汉外戚日益权重、丞相谄媚受封的时代特点。表序指出立表旨趣和主要内容,所论“爵以功为先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五 下 王子侯表 第三下
    汉书:卷十五 下 王子侯表 第三下
    (表略)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終始,豈非命哉!元始之際,王莽擅朝,偽褒宗室,侯及王之孫焉;〔一〕居攝而愈多,非其正,故弗錄。〔二〕旋踵亦絕,悲夫!〔一〕師古曰:“王之孫亦得封侯,謂承鄉侯閟以下是也。”〔二〕師古曰:“王莽所封,故不以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
    汉书: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
    【原文】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
    汉书: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
    (刘氏诸侯王)诸侯王表 刘氏诸侯王【原文】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诗》载其制曰:“介入惟-,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
    汉书: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
    (表略)大哉,聖祖之建業也!後嗣承序,以廣親親。至于孝武,以諸侯王疆土過制,或替差失軌,而子弟為匹夫,〔一〕輕重不相準,於是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自是支庶畢侯矣。詩云“文王孫子,本支
    历史典籍
  • 汉书:卷十二 平帝纪 第十二
    汉书:卷十二 平帝纪 第十二
    (汉平帝刘衎)【原文】孝平皇帝,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卫姬。年三岁嗣立为王。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太皇太后诏曰:“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贤即日自杀。新都侯王葬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秋七月,遣车骑将军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