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尚书:洪范篇
    尚书:洪范篇
    尚 书 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 【原文】惟十有三祀(1),王访访于箕了。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 陰骘下民(2),相协厥居(3),我不知其彝伦攸叙(4)。”箕子乃言日:“我闻在昔,鲧陻洪水(5),汩陈其五行(6)。帝乃震 怒,不畀洪范九畴(
    历史典籍
  • 尚书:西伯戡黎
    尚书:西伯戡黎
    自作孽,不可活 【原文】西伯既勘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2)。格人元龟(3),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④,惟王婬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⑤。不虞天性(6),不迪率典(7)。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易不降威?
    历史典籍
  • 尚书:微子
    尚书:微子
    出逃是一种明智的人生选择 【原文】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2)我祖氐陈于上③,我用沈酗于酒(4),用乱败厥德于下(5)。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6)、卿士师师非度(7)。凡有罪辜,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 雠(8)。
    历史典籍
  • 尚书:商书汤誓
    尚书:商书汤誓
    世上没有不落的太陽 【原文】 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非台小子(2),民敢行称乱(3)!有 夏多罪,天命殛之(4)。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5),而割正夏(6)?’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
    历史典籍
  • 尚书:盘庚
    尚书:盘庚
    盘庚洞若观火劝贵族 【原文】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②,无傲从康③。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④。王播告之修⑤,不匿厥指(6),王用丕钦(7)。罔有逸言(8),民用丕变。今汝联聒聒(9),起信险肤(10),予弗知乃 所讼(11
    历史典籍
  • 尚书:皋陶
    尚书:皋陶
    对从政者的告诫 【原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2),谟明弼谐(3)。”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④。淳叙九族⑤,庶明励翼(6),还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7),在安民。” 禹曰:“
    历史典籍
  • 尚书:甘誓
    尚书:甘誓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原文】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②。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 有扈氏威侮五行(4),怠弃三正⑤。天用剿绝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罚(7)。“左不攻于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9),汝不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慕容宝传
    晋书白话文:慕容宝传
    慕容宝,字道佑,是慕容垂的第四个儿子。年轻时言而无信,缺乏志向和操行,喜好别人奉迎自己。他投靠苻坚时,担任太子洗马、万年令。苻坚发动淮水、淝水之战,任用慕容宝为陵江将军。他被立为太子以后,能够磨练自己的品行,崇尚儒学
    历史典籍
  • 尚书:虞夏书
    尚书:虞夏书
    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 【原文】 帝曰:“夔!命汝典乐①,教胄子②,直而温,宽而栗③,刚而无虐④,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⑤,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 谐,无相夺伦(6),神人以和。” 夔曰:“於(7)!予击石拊石(8),百兽率舞。” 【注释】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吕光传
    晋书白话文:吕光传
    吕光,字世明,略陽氐族人。他的先祖吕文和,是汉文帝初年为避难而从沛郡迁徙来的,世代为大族。父亲吕婆楼,辅佐苻坚,官至太尉。吕光生在枋头,因当夜出现神光的异兆,所以以光为名。吕光十岁那年,与一群儿童在一起游戏,模仿战场阵法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慕容垂传
    晋书白话文:慕容垂传
    慕容垂,字道明,是慕容皇光的第五个儿子。他年幼时聪慧有气度,身高七尺七寸,手垂过膝。慕容皇光非常宠爱他,常常看着他而对几位弟弟说:“这个孩子豁达不拘小节,终究能毁家,也能兴家。”所以,名叫霸,字道业。慕容皇光对他的恩遇超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姚兴传
    晋书白话文:姚兴传
    姚兴传(上)姚兴,字子略,是姚苌的长子。依附苻坚时担任太子舍人。姚苌在马牧时,姚兴从长安经受巨大的困难逃到他父亲那里,姚苌立他为皇太子。姚苌每次领兵出征,常常留他掌管后方事宜。及至他镇守长安,很有声威和恩泽。他常与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李特传
    晋书白话文:李特传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他的祖先是廪君的后代子孙。从前,武落的钟离山倒塌,出现了两个石洞,其中一个红色如丹砂,另一个像漆一样黑。有从红色石洞出来的人,名叫务相,姓巴氏。有从黑石洞出来的人,共四姓:..氏,樊氏,柏氏,郑氏。五个姓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石勒传
    晋书白话文:石勒传
    石勒传(上)石勒字世龙,最初名..,是上党武乡羯族人。他的祖先是匈奴旁枝羌渠的后裔,他的祖父耶奕于,父亲周曷朱,一名乞翼加,都是部落里的小头目。石勒出生时红光满屋,白气从天上直连接到庭中,看到的人都感到惊奇。十四岁时,石勒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苻坚传
    晋书白话文:苻坚传
    苻坚,字永固,别名文玉,是苻雄的儿子。他的祖父苻洪,跟随石季龙迁居到邺城,住在永贵里。他的母亲苟氏,曾经在漳河边游玩,接着又到西门豹祠去上香,请神赐给她一个儿子,当夜就梦见和西门豹交合,于是便有了身孕,十二个月后生下了苻坚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卢循传
    晋书白话文:卢循传
    卢循字于先,小名叫元龙,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双眸炯炯发亮,眼珠转动异常灵活,善于草书、隶书、下棋等技艺。和尚慧远善于评鉴人物,见了面对他说:“你虽然体质高妙简素,可是却存心不轨。”卢循娶孙恩的妹妹为妻。后来孙恩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刘元海传
    晋书白话文:刘元海传
    刘元海,新兴匈奴人,是汉时匈奴领袖冒顿的后裔,他的名与唐高祖李渊相同而犯忌讳,所以只叫他的字。当年,汉高祖将一位同宗的女儿封为公主,嫁给冒顿,并与冒顿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建武初年(25),乌珠留若革是单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桓温传
    晋书白话文:桓温传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未满周岁时太原人温峤见了他说:“此儿骨骼不凡,请再让他哭一下。”等到听了他的哭声,又说:“真是英才降世!”桓彝因为此儿为温峤所赏识,所以给他取名叫温。温峤笑着说:“果然如此,将来也要改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桓玄传
    晋书白话文:桓玄传
    桓玄字敬道,又名灵宝,是大司马桓温的庶子。他的母亲马氏曾经与同辈人夜坐,在月光下看见一颗流星坠落进铜盆的水中,突然又像二寸大小的火珠,晶莹明亮,于是便争着上前去用瓢舀起,马氏捞着了并吞进肚中,像是有感应,不久便怀孕了。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林邑国传
    晋书白话文:林邑国传
    林邑国本来是汉朝的象林县,即马援铸柱的地方,距离南海三千里。后汉末年,县功曹姓区,他有个儿子叫区连,杀了县令,自立为王,以后世代相承袭。后来一个王没有后代,他的外孙范熊代立为王,范熊死后,儿子范逸继续为王。当地风俗门户向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王敦传
    晋书白话文:王敦传
    王敦字处仲,是司徒王导的堂兄。他父亲王基,官至治书侍御史。王敦年少时生有一双奇眼,娶晋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授官为驸马都尉和太子舍人。当时王恺、石崇以攀比豪奢为荣。一次,王恺设置酒席,王敦、王导都在坐,有个艺妓吹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鸠摩罗什传
    晋书白话文:鸠摩罗什传
    鸠摩罗什是天竺人,世代做相国。他父亲鸠摩罗炎,聪颖贤德有气节,正要继任相位时,却推辞回避而出家,向东越过葱岭。龟兹王听说过他的名声,在城郊迎接他,请求他做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芳年二十,聪明而有才干,各国争相求婚,都没有答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倭人传
    晋书白话文:倭人传
    倭人在带方郡东南大海中,依山环海建立国家,岛上多是山林,没有良田,以海中动物为食。从前有一百多个小柄相联合,到魏朝时,有三十六个小柄互相通好。全国有七万户人家。男人不分大小,都刺面纹身。自称是西周太伯的后代,又说上古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佛图澄传
    晋书白话文:佛图澄传
    佛图澄是天竺人。本姓帛,从小就学习道术,尤其精通玄术。永嘉四年(311),来到洛陽,自己说有一百多岁,常常服气养身,能够许多天不吃饭。善于念祷咒语,能够役使鬼神。腹旁有一个洞孔,常用棉絮塞着。每晚读书时,就拔掉棉絮,这时,便有
    历史典籍
  • 晋书白话文:王嘉传
    晋书白话文:王嘉传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陽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陽谷,凿崖为洞穴居住。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