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文选;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广记

最新列表

  • 明史演义: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明史演义: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却说朱元璋出寺前行,一口气跑到濠州,遥见城上兵戈森列,旗帜飘扬,似有一种严肃的气象,城外又有大营扎着,好几个赳赳武夫,守住营门。他竟不遑他顾,一直闯入,门卒忙来拦阻,只听他满口喧嚷道:“要见主帅!”当下惊动了营中兵士,也联翩出
    历史典籍
  • 明史演义:目录
    明史演义:目录
    自序第一回揭史纲开宗明义困涸辙避难为僧第二回投军伍有幸配佳人捍孤城仗义拯主帅第三回饱城掠地迭遇奇材献币释嫌全资贤妇第四回登雉堞语惊张天祐探虎穴约会孙德崖第五回冰家女入侍濠城常将军力拔采石第六回取集庆朱
    历史典籍
  • 明史演义:自序
    明史演义: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12章 宣统帝溥仪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12章 宣统帝溥仪
    清朝十二帝中最后一位、登极时年龄最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宣统帝溥仪。对于光绪帝载湉和同治帝载淳的继承人,慈禧皇太后先后有过两个决策:第一,立溥儁为大阿哥,继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第二,立溥仪承继皇位,继承同治
    历史典籍
  • 明史演义:简介
    明史演义:简介
    《明史演义》简介:本书是风靡海内外的通俗历史巨著,史学大家蔡东藩正史为经,逸闻为纬。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笔,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描述明朝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参透疆场血战、宫廷陰谋,千古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10章 同治帝载淳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10章 同治帝载淳
    同治帝载淳,6岁登极,在位13年,19岁病死。年号初定为“祺祥”。“辛酉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当时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意为共同治国。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十三年(1874年)死去,实际亲政只有一年多。同治6岁继承皇位之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11章 光绪帝载湉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11章 光绪帝载湉
    光绪皇帝名载湉,4岁登极,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意为继承光大咸丰统绪。载湉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是大清国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皇帝38年的人生历程,可以分作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为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8章 道光帝旻宁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8章 道光帝旻宁
    清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生,属虎。他39岁登极,在位30年,享年69岁。道光皇帝在清朝十二帝中,是惟一嫡子继承皇位的皇帝。清代第一个继位者皇太极,不是嫡出;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是第九子,母亲为庄妃;顺治的儿子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9章 咸丰帝奕詝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9章 咸丰帝奕詝
    奕詝(zhǔ)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他20岁登极,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咸丰”是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可是在当时,所谓“天下丰衣足食”,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6章 乾隆帝弘历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6章 乾隆帝弘历
    在清朝皇帝中,可以作为英杰人物来论说一番的只有四位皇帝——清太祖天命大汗努尔哈赤、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极、清圣祖康熙大帝玄烨和清高宗乾隆大帝弘历。乾隆帝,名弘历,属兔。25岁登极,在位60年,太上皇4年,享年89岁。乾隆的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7章 嘉庆帝颙琰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7章 嘉庆帝颙琰
    乾隆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永琏9岁时死去。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4章 康熙帝玄烨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4章 康熙帝玄烨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属马。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康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5章 雍正帝胤禛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5章 雍正帝胤禛
    康熙驾崩后,45岁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年号雍正。“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然而有趣的是,自从雍正继位,到现在282年间,史学界乃至民间对胤禛得位是否正、为君是否正的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议论和争论。野史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2章 崇德帝皇太极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2章 崇德帝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皇太极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当时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3章 顺治帝福临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3章 顺治帝福临
    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极,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年号顺治:顺,意顺利;治,意治理。就是顺利治国,华夏一统的意思。少年福临的命运,真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福”从天上降“临”。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大清皇位,从天
    历史典籍
  • 元史:●纂修元史凡例
    元史:●纂修元史凡例
    ●纂修元史凡例一、本纪按两汉本纪,事实与言辞并载,兼有《书》、《春秋》之义。及唐本纪,则书法严谨,全仿乎《春秋》。今修《元史》,本纪准两汉史。一、志按历代史志,为法间有不同。至唐志,则悉以事实组织成篇,考核之际,学者惮
    历史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1章 天命汗努尔哈赤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01章 天命汗努尔哈赤
    近些年中外出版有关努尔哈赤的传记、论著、小说以及影视作品达60多部,说明努尔哈赤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文艺界创作的一个热点,也是老百姓关注的一个热点。在二三十年前并不是这样。笔者在文革期间写了一部《努尔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六  外夷二
    元史:列传第九十六 外夷二
    列传第九十六  外夷二○安南安南国,古交趾也。秦并天下,置桂林、南海、象郡。秦亡,南海尉赵佗击并之。汉置九郡,交趾居其一。后女子征侧叛,遣马援平之,立铜柱为汉界。唐始分岭南为东、西二道,置节度,立五筦,安南隶焉。宋封丁部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七  外夷三
    元史:列传第九十七 外夷三
    列传第九十七  外夷三○缅缅国为西南夷,不知何种。其地有接大理及去成都不远者,又不知其方几里也。其人有城郭屋庐以居,有象马以乘,舟筏以济。其文字进上者,用金叶写之,次用纸,又次用槟榔叶,盖腾译而后通也。世祖至元八年,大理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列传第九十四 逆臣
    列传第九十四  逆臣铁失者,当英宗即位之初,以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为太医院使。未逾月,特命领中都威卫指挥使。明年,改元至治,有珍珠燕服之赐。三月,特授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列传第九十五 外夷一
    列传第九十五  外夷一○高丽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跨大海,西北度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国都曰平壤城,即汉乐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二  奸臣
    元史:列传第九十二 奸臣
    列传第九十二  奸臣古之为史者,善恶备书,所以示劝惩也。故孔子修《春秋》,于乱臣贼子之事,无不具载,而楚之史名《梼杌》,皆以戒夫为恶者,使知所惧而不敢肆焉。后世作史者,有酷吏、佞幸、奸臣、叛逆之传,良有以也。元之旧史,往往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三  叛臣
    元史:列传第九十三 叛臣
    列传第九十三  叛臣李鋋,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子也。或曰鋋本衢州徐氏子,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云。太祖十六年,全叛宋,举山东州郡归附,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其兄福为副元帅。太宗三年,全攻宋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  方技(工艺附)
    元史:列传第九十 方技(工艺附)
    列传第九十  方技(工艺附)自昔帝王勃兴,虽星历医卜方术异能之士,莫不过绝于人,类非后来所及,盖天运也。元有中土,巨公异人,身兼数器者,皆应期而出,相与立法创制,开物成务,以辅成大业,亦云盛哉。若道流释子,所挟多方,事适逢时,既皆别为
    历史典籍
  • 元史:列传第九十一  宦者
    元史:列传第九十一 宦者
    列传第九十一  宦者前世宦者之祸尝烈矣,元之初兴,非能有鉴乎古者,然历十有余世,考其乱亡之所由,而初不自Yan人出,何哉?盖自太祖选斌臣子弟给事内廷,凡饮食、冠服、书记,上所常御者,各以其职典之,而命四大功臣世为之长,号四怯薛。
    历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