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易经书籍

易经书籍

易经书籍大全 古代易经相关的书籍

最新列表

  • 易传:彖传上·坤
    易传:彖传上·坤
    【原文】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至极呵坤元,万物依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九部分
    易经杂说:第九部分
    从蒙到师,人类世界的第一次大动乱“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所以古文大家都不愿看,尤其现在年轻人,不会看懂,而且会觉得讨厌。这里说,既然有了万物,像屯字形象一样,草根露头,露了头就一定开始发蒙了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附录
    易经杂说:附录
    浅介南著《易经杂说》 阎修篆 《易经》是一部十分难读的书,很多人想读《易经》而不知从何着手,大家都以为《易经》是一部很神秘很玄妙的书。 历代贤哲有关《易经》的研究与著述,往往穷毕生之力,著作之富,亦属汗牛充栋洋洋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八部分-1
    易经杂说:第八部分-1
    不习无不利“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这句爻辞很难解释了,现在有两个观念,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个情形,直、方、大,这是毫不考虑的;但这还不够的,坤卦也代表了月亮,刚才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八部分-2
    易经杂说:第八部分-2
    需卦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现在上卦是水,还没有动,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这个需字,来研究说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个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来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层一层的雨下来,就像这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六部分
    易经杂说:第六部分
    化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的意义和弥纶差不多。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文字艺术,一个呆板的观念,在文字上艺术化,用同义字,以不同的文字艺术来表达。这里范围比弥纶在形态上小一点,弥论的含意深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七部分
    易经杂说:第七部分
    山中的宰相“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易经》讲了半天讲到极点,只教你把握一个时间、空间,时间不属于自己,任你怎样努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四部分
    易经杂说:第四部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第一个道理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尊卑是两个对立的名词,并不是说权力财富的尊贵,卑亦不是下贱,是指人的感情思想,对于宇宙不可知的事,尤其古人觉得天很伟大,如对登山者登上玉山,赞它一句伟大,这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五部分
    易经杂说:第五部分
    生命的来源现在继续前次的《系辞》第一章:“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先不要把卦看得太严重,那只是一种符号,以外国新兴的文化来看,也可称它作数理逻辑,也可以称为符号逻辑。不过也不可认为《易经》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二部分
    易经杂说:第二部分
    错综复杂其次要了解的,我们常常说某件事错综复杂,这错综复杂的语源,就是本自《易经》,《易经》的范围太广,真可说是“错、综、复、杂”。这四字的意思是指卦变而言,我们常说某人变卦,变卦是卦变的颠倒语,我们中国人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三部分
    易经杂说:第三部分
    天干与五行五行之外,还要加上干支,要学《易经》的卜筮,没有什么秘诀,不外是五行卜筮,重点在五行,不是在八卦。真用卦来断事情,又是另外一个体系,所以严格说来,五行和八卦两种体系是分开的。但几千年来,大家都把它混合在一起。现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二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乾卦体现着天下最为刚健的品行。这种道德行为能够恒久而又平易可以借此知道危险的所在。坤卦是天下最为和顺的品行。这种道德品行能够恒久而又简
    易经书籍
  • 易经杂说:第一部分
    易经杂说:第一部分
    敲门砖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易经》所记载的道理,非常广大而全部包容,其中有上天的规律,有人世间的规律,有大地的规律。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完全包容天地人三才而又各有陰陽两性,所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一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易经》的产生,大概是在殷商时代的末期,周朝道德正在兴盛的时候吧?是在周文王兴起与商纣王衰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吧?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因此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八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易经》作为文字记载的东西,是人们时刻不能远离的;作为天地之道的载体,(表达形式)却是经常改变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陰陽时刻变动而不是永恒地占据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九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易经》所记载的道理,是深入研究事物的原始状态而又归纳它们的最终结果,然后成为(表达道义的)一种表达方式。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各卦的六爻中陰陽交错排列,只是为了符合时机与事物的情况。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六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孔子 说:[创造和发展的交换的门在哪呢?创造显露的是事物,发展没有显露的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七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的产生,大概是在中古时期(殷商)吧?创作《易经》的人,一定是有忧患之心吧?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因此,用履卦来表示品德修养的基础,把谦卦作为品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四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外露的形体会有很多没有外露的因素,没有外露的形体会有很多外露的因素,这是什么原因呢?外露的形体会有不顺当的情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五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摇拽不定地来去,朋友便会顺此考虑。”君子说:“普天之下有什么样的想法和什么样的忧愁呢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二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 过去时代的人包羲氏能够成为人们的首领,是因为他抬头就察看天空的样子,低头就察看大地的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三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因此,更换的是形体。这形体,是相似的。释义的是资质。这模拟,是摹仿普天之下的行为。因此,出现了益处和害处,便明显了懊恼和小心的地方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二章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易经》(大有卦上九爻辞)说:“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
    易经书籍
  •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一章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个形势定型摆出,样子就存于这之间了。原故能够重叠此,模拟就存于这之间了。坚强和温和交互托出,更改就存于这之间了。涉及讨
    易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