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排名 古代兵法百科大全

最新列表

  • 荣枯鉴:示伪 卷八
    荣枯鉴:示伪 卷八
    示伪 卷八★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没有虚假则也没有真实。真实的并不怕虚假的,虚假的不能代表真实的,害怕的是真真假假掺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清楚。★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伪造得不足以以假乱真就会
    古代兵书
  • 荣枯鉴:节仪 卷五
    荣枯鉴:节仪 卷五
    节仪 卷五★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对外表现出如君子般仁义道德而内心则是耍陰谋诡计的小人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小人;对外表现出如小人般有心计而内心却如君子般高风亮节的人,才配称为真君子
    古代兵书
  • 荣枯鉴:明鉴 卷六
    荣枯鉴:明鉴 卷六
    明鉴 卷六★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福运到来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福与祸能先预测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处理完。★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施加极小的诚信
    古代兵书
  • 荣枯鉴:闻达 卷二
    荣枯鉴:闻达 卷二
    闻达 卷二★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古代兵书
  • 荣枯鉴:解厄 卷三
    荣枯鉴:解厄 卷三
    解厄 卷三★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则祸患会很强烈的。为国家操劳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为自己操劳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灾祸是每个人都不想要
    古代兵书
  • 荣枯鉴:交结 卷四
    荣枯鉴:交结 卷四
    交结 卷四★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真正智慧的人不会拒绝贤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与恶两种人都要用。★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当成敌人,朋友和敌人都是常常
    古代兵书
  • 荣枯鉴:作者简介
    荣枯鉴:作者简介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
    古代兵书
  • 荣枯鉴:圆通 卷一
    荣枯鉴:圆通 卷一
    圆通 卷一★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道理的阻碍与通畅,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附录二
    黄石公素书:附录二
    附录二《素书》一帙,盖秦隐士黄石公之所传,汉留侯子房之所受者。词简意深,未易测识,宋臣张商英叙之详矣,乃谓为不传之秘书。呜呼!凡一言之善,一行之长,尚可以垂范于人而不能秘,是《书》黄石公秘焉。得子房而后传之,子房独知而能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附录三
    黄石公素书:附录三
    附录三黄石公素书述要汉黄石公为秦之隐君子,于圯桥之上授张良以《素书》,良用其策,助刘季开创汉业。然后世误以《素书》为《三略》者久矣。至晋乱之际,有盗发张良冢者,于玉枕得《素书》六卷,始知《素书》与《三略》为二。宋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安礼章第六
    黄石公素书:安礼章第六
    安礼章第六注曰:【安而履之为礼。】王氏曰:‘安者,定也。礼者,人之大体也。’此章之内,所明承上接下,以显尊卑之道理。释评:顺天而行也罢,招缆英雄也罢,加强道德修养、文明建设也罢,都要必须有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春秋无义战’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附录一
    黄石公素书:附录一
    附录一黄石公素书考宋张商英辑 按《黄石公三略》三卷、《兵书》三卷、《三奇法》一卷、《陰谋军秘》一卷、《五垒图》一卷、《内记敌法》一卷、《秘经》一卷、《张良经》一卷、《素书》六编。《前汉列传》黄石公圮上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黄石公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本德宗道章第四注曰︰【言本宗不可以离道德。】王氏曰:‘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此章之内,论说务本、修德、守道、明宗道理。’释评:道之于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切体味天道地道之真谛,才能出神入化地用之于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遵义章第五
    黄石公素书:遵义章第五
    遵义章第五注曰︰【遵而行之者,义也。】王氏曰:‘遵者,依奉也。义者,宜也。此章之内,发明施仁、行义,赏善、罚恶,立事、成功道理。’释评:义与利的冲突、论争,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而且还会越来越激烈地斗争下去。见利亡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正道章第二
    黄石公素书:正道章第二
    正道章第二注曰:【道不可以非正。】王氏曰:‘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此章之内,显明英俊、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所行忠、孝、义的道理。’释评:天道之体用,既已心领神会,那么为人处事就要顺天道而行。顺之者昌,逆之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求人之志章第三注曰:【志不可以妄求。】王氏曰:‘求者,访问推求;志者,人之心志。此章之内,谓明贤人必求其志,量材受职,立纲纪、法度、道理。’释评:志之于人,犹如信仰之于人生。人的一生随时在自觉不自觉的调整、加强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素书白文
    黄石公素书:素书白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 伦之序。夫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原始章第一
    黄石公素书:原始章第一
    原始章第一注曰:【道不可以无始。】王氏曰:‘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释评: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统而言之囊括了东方文明总体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黄石公素书原序
    黄石公素书:黄石公素书原序
    黄石公素书原序宋张商英序《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
    古代兵书
  • 黄石公素书:【译释】
    黄石公素书:【译释】
    秦朝末年的隐士黄石公的《素书》共有六章。大多数人以为黄石公在圯桥传授给张良的《素书》就是《三略》,这实在是以讹传讹啊。西晋时期,天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在头底下的玉枕中发现了这本《素书》,共计有一千
    古代兵书
  • 素书:道义章第五
    素书:道义章第五
    道义章第五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
    古代兵书
  • 素书:安礼章第六
    素书:安礼章第六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
    古代兵书
  •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
    古代兵书
  • 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本德宗道章第四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
    古代兵书
  • 素书:原始章第一
    素书:原始章第一
    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
    古代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