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

古代兵书排名 古代兵法百科大全

最新列表

  • 品人录:海瑞:二、不合时宜的人
    品人录:海瑞:二、不合时宜的人
    与前两次罢官不同,海瑞这一回似乎很少得到同情。道理很简单:上两次海瑞反对的是个人(胡宗宪、鄢懋卿或者嘉靖皇帝),这一回他反对的是整个官场。这个强劲的对手不论由谁出面来和海瑞对抗,都有两个坚强的后盾:一是根深蒂固、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海瑞:三 无法医治之国
    品人录:海瑞:三 无法医治之国
    其实,对于海瑞的政绩,许多人都不否认。海瑞被免去应天巡抚之后,继任人是朱大器。高拱和张居正都给朱大器写了信,也都谈到如何看待海瑞政策的问题。高拱和张居正虽然是政敌,也都主张罢免海瑞,但对海瑞的评价都很高,也相当一致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武则天:五进退两难
    品人录:武则天:五进退两难
    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登基,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四日退位,武则天差不多当了十五年皇帝。这十五年,她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治理好她的大周,二是为她的王朝选定一个接班人。第一件事她干得很成功。武周王朝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海瑞:屡被罢官的官
    品人录:海瑞:屡被罢官的官
    海瑞是一个清官。不过他这个清官,却是以“罢官”而闻名的。现在四十五岁以上的中国人,大约很少有人不知道“海瑞罢官”的。1966年,以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为导火线,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弄得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武则天:三 血染的皇冠
    品人录:武则天:三 血染的皇冠
    尽管有这么多的准备,武则天要当皇帝,仍并不那么容易。按理说,皇帝驾崩,应由太子继位。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当过太子。第一个是李弘。李弘早在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就被册封为太子,却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去世。许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武则天:四 左右开弓
    品人录:武则天:四 左右开弓
    武则天赢了,但赢得并不光彩。因为她在这一场较量中,使用了最可耻的手段——告密,建立了最卑劣的机制——告密制度。告密肯定是人类社会中最卑鄙下流的行为之一。无论武则天是出于何种动机奖励告密,无论这些动机如何地被说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武则天:一 这个女人不寻常
    品人录:武则天:一 这个女人不寻常
    武则天其实并不叫“武则天”。她姓武,名曌。曌也就是照,是武则天发明的字,除了用来做她的名字,没别的用。这当然因为武则天的身份有点不伦不类。说她是皇后吧,她又当过皇帝;说她是皇帝吧,她又没有庙号。再说她那个武周王朝又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武则天:二 大尾巴羊
    品人录:武则天:二 大尾巴羊
    使武则天成为男人的是她的男人——唐高宗李治。史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对他这个宝贝儿子,一直是不怎么放心的。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在两仪殿接见群臣,当着李治的面问:太子的品行,天下人都知道吗?长孙无忌回答:太子虽未出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曹操:五 无情未必真豪杰
    品人录:曹操:五 无情未必真豪杰
    其实曹操也未必多想杀人。他原本是非常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曹操虽然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残忍和冷酷不是他的天性,是他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被逼出来的。因为他不残忍,别人就要对他残忍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曹操:六 可爱的奸雄
    品人录:曹操:六 可爱的奸雄
    曹操不但有情,而且可爱。曹操最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本来,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是难免要讲些假话的,至少要讲官场套话,何况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讲真话,或讲得像真话,不做官样文章。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原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曹操:三 宽容与报复
    品人录:曹操:三 宽容与报复
    在同类问题上,曹操的想法、做法,总是和袁绍相反。公元197年,盘踞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的张绣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获得了南征的胜利,不免有些飘飘然,行为也不检点,举措也不推敲。他强纳张绣的婶婶(张济之妻)为妾,让张绣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曹操:四 几桩谋杀案
    品人录:曹操:四 几桩谋杀案
    实际上,但凡得罪、顶撞过曹操的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实在找不到岔子,就诬以谋反;谋反的赃也栽不了,便诬以“腹诽心谤”。腹诽心谤可是既说不清又不要证据的事,当然一抓一个准。这种以“腹诽心谤”为罪名杀人的事,刘邦干过,汉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曹操:一 做能臣,还是做奸雄
    品人录:曹操:一 做能臣,还是做奸雄
    这是一个征伐不断、战事频仍、相互吞并、弱肉强食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虎与豹的时代。对于弱者来说也许不太公平,却为强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不管怎么说,项羽总算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即便失败了,也
    古代兵书
  • 品人录:曹操:二 天才与蠢才
    品人录:曹操:二 天才与蠢才
    曹操显然要聪明得多。曹操不是没条件、没实力当皇帝。如果说,他最初的志向,只是当一个能臣,或者死后能在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字样,那么,他后来却自觉不自觉地走在一条通往帝王之位的道路上,而且最后离目的
    古代兵书
  • 品人录:项羽:四、刘邦的长处
    品人录:项羽:四、刘邦的长处
    刘邦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大本事,却也敢作敢当。他当亭长时,曾押送服劳役的犯人到骊山去,一路上开小差的人不少。于是刘邦干脆把犯人的绳子统统解开,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一走了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见刘邦并没把什么职衔放在眼里
    古代兵书
  • 品人录:项羽:五、项羽之死
    品人录:项羽:五、项羽之死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
    古代兵书
  • 品人录:项羽:二、项羽的毛病
    品人录:项羽:二、项羽的毛病
    其实,项羽的毛病还远不止于此。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后,曾与刘邦有一次长谈,谈话的内容主要是谈项羽。刘邦问韩信,萧丞相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寡人推荐将军,请问将军有什么计策教导寡人呢?韩信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却反问:如今
    古代兵书
  • 品人录:项羽:三、韩信的错误
    品人录:项羽:三、韩信的错误
    韩信也是被刘邦杀掉的,尽管直接下手的是吕后,也尽管刘邦为此忍了很久。韩信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差不多一半是刘邦,一半是项羽。与刘邦一样,他也是一个能忍的人。南昌亭长嫌弃他、戏弄他,他忍了。拍絮漂母可怜他、数落他,他
    古代兵书
  • 黄石公三略:03章 下略
    黄石公三略:03章 下略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①
    古代兵书
  • 品人录:项羽:一、贵族与流氓
    品人录:项羽:一、贵族与流氓
    项羽最后还是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项羽的出身是很高贵的。他的家族,在当时即被称作“名族”。项羽一族,是很有些来头的。据史书记载,项,原本是
    古代兵书
  • 黄石公三略:01章 上略
    黄石公三略:01章 上略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①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军谶》②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③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
    古代兵书
  • 黄石公三略:02章 中略
    黄石公三略:02章 中略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①,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
    古代兵书
  • 荣枯鉴:降心 卷九
    荣枯鉴:降心 卷九
    降心 卷九★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以智力整治众人,智力用尽的时候而众人就会背弃你;收伏人必须慑服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的志向(臣服)不会改变。★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被上层宠信的人不会感觉比
    古代兵书
  • 荣枯鉴:揣知 卷十
    荣枯鉴:揣知 卷十
    揣知 卷十★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惧,知心堪御★善于观察的人能够了解别人,善于思索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了解了别人才能无所畏惧,理解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才有能力进行提防。★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密而测之,人
    古代兵书
  • 荣枯鉴:谤言 卷七
    荣枯鉴:谤言 卷七
    谤言 卷七★人微不诤,才庸不荐★职位低贱的人不要告诫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没有才能的人不要推荐他。★攻其人忌,人难容也★攻击他最被众人忌恨的缺点,(缺点暴露)众人就难以容忍他了。★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
    古代兵书